语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69 浏览:9632

【摘 要】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教育.自提出以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本人以为:素质教育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人品人格塑造的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语文素质教育充分地显示出了它的作用.

【关 键 词】语文素质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4-02

一、语文素质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素质,“是根据素质教育思想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广大一线教师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不断追求的目标.语文综合素养重在综合与实践.它内涵丰富,是以语文能力(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等)为核心,是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学习方法习惯、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和审美情趣的融合.这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来的.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要有较强的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语文素养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华罗庚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可以让清华大学独立招生的话,第一科便考语文,语文考合格的学生才参加其他科目的考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这说明了语文素质教育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意义重大,它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质教育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下面几点:

1.语文素质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素质教育所强调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核心就是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识字教学中,一个字的音、形、义的掌握,看起来十分的简单,但恰恰是这看来十分简单的识字教学体现出了语文素质教育的作用的巨大.检测如没有一个又一个的字(这是主要指语素)组成一个又一个的词,再一个又一个的词组成一个又一个的词组、句子而形成人们用于交际的语言,那交际就成为空话一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阅读能力一定会日渐提高,也就促使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2.语文素质教育能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中外古今名家名作,学生通过阅读积累,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从量变到质变,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语言,使自己在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中显得更加的游刃有余.电视台第十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曾经播出李政道的论述节目,深刻而又生动活泼.他在讲话中,左右逢源地引用了我们中国古代的著作(比如《尚书》、《周易》、《诗经》等)里面的内容作为他的论证依据,令人信服.检测使李政道没有扎实而且深厚的语言积累等语文素养,只凭物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来阐述他的观点或主张,我想,他的论述一定是干巴巴的,枯燥乏味的.非常肯定,李政道的古文功底是十分深厚的.这完全得益于语言的积累.

3.语文素质教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的得当与否.《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阐明了要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方法的道理.“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胡绳的这段话也充分地说明方法的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教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等教材中也不乏一些关于学习方法的内容.良好的习惯让人终生受益.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必须靠平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4.语文素质教育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色彩,承载着深刻思想内容和广博的文化底蕴,对于学生的个性培养、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和审美情趣的铸造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应该是在益于社会和民族的进步事业发展,这就要求这人必须具有高尚的品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语文教材中就有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陶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为民族大义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大度的心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志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超凡脱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充满自信;“神龟虽寿,尤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的人生至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心系天下苍生等无不是对学生进行高尚品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培养与铸造的良好素材.通过运用语文教材中的这些材料对学生熏陶,引导学生不断地广泛地去涉猎,去欣赏,去品味,去感悟,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形成学生独特的个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健全人格,成为社会进步事业的中流砥柱!

二、语文素质教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成长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人

科学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要求人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自我地改善与提高,这样,人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是一个人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矛盾的世纪.在这样的时代里,需要有创新精神的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希望与未来.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积极开拓学生为主角的教育形式,组织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课(如诗歌朗诵会、对对子、成语接龙等等)、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教学参观、模拟课堂等,全方位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弥补课堂教学所无法充分体现个性的不足,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我在2008年的寒检测里,布置学生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进行春联的搜集工作,新学期伊始就让学生从搜集的对联中选取自己认为最为优美的春联用毛笔字以对联的形式誊写粘贴出来,布置成“春联集锦”专栏.同学们热情高涨,工作积极.选取的春联,代表了各行各业、代表了自己的某一方面的志趣与理想,也尽可能地把字写漂亮.还有一位同学专门为专栏设计了个主题,并写了一副对子,反映春联的优美之处,匠心独具.一位同学撰文介绍了春联的一些知识,并说明了这一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专栏一布置出来,大受欢迎,并因此掀起了同学们学习对对子与学习古代诗词的活动.像这样的活动,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多加灵活展开外,课外的扩展,使学生把语文的学习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又把在生活中学到的东西用以来指导语文的学习,充分地把实践与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活泼,学得有趣,学得主动,践行叶圣陶老先生的“大语文”教育思想,同时让学生在学与用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更加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世纪新人!

三、语文素质教育能丰富人的情感体验,使人更有“人文性”

语文素质教育非常注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过程中,既注意到了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做到不放弃或者弱化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任务,又不会把语文课程完全与思想政治课程等同,更注意到了语文课程固有的人文因素.提高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即让学生在走进教材直接体验语文材料的人文精神的同时,走出教材,扩展学生的阅读,多实践.提高人文素养的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母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学习语文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学以致用,共同提高.人文素养的提高渗透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是与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的.由此可见,语文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人更“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