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故宫再次遇到故宫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718 浏览:105759

两岸故宫交流,还存在一些现阶段无法逾越的问题,但“随着认识和交流的深入,总有解决的办法”.

3月5日下午,在北京广电国际酒店的三楼会议室里,包括韩美林、冯骥才、张千一、金铁林、滕矢初等在内的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艺界的大腕们,目光都聚集到一个人身上.他们不时点头,或者发出会心的微笑.

讲话的人正是刚从台北故宫博物院访问归来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郑欣淼院长的讲述虽语调平实,却有一种引人聆听、耐人寻味的独特魅力.


掌门人再度握手

作为中国人,有谁不知道故宫

可是,有多少人知道海峡两岸各有一座“故宫”

即便知道,谁又能清楚了解“一宫两院”的来龙去脉

或许,没有人比郑欣淼院长更了解个中历史与缘由.

“海峡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的同时存在,颇为当今国际社会所关注.这因为,两个博物院的藏品都主要来自清宫旧藏,原本是一个整体,都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从这个角度上看,故宫已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两岸故宫的交流与合作,就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也格外引人注目.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都知道的原因,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在任院长却无缘访问对方.”郑欣淼院长在《紫禁内外》一书中如此记录.

2009年3月1日,是一个值得历史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北京故宫博物院(下简称“北京故宫”)郑欣淼院长应台北故宫博物院(下简称“台北故宫”)周功鑫院长的邀请赴台,完成对台北故宫的回访.此次会晤,两位院长落实了今年2月周功鑫院长到大陆访问时初步达成的合作交流方案,包括:今年故宫两院将举办首届学术研讨会并于每年7月至9月互访、互赠新出版品、互派人员驻访2~3个月、协商互设商品柜台、台北故宫博物院今年举办的“雍正特展”向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展27组(37件)文物等.特别是10月份将在台北举行的“雍正特展”,将成为两岸故宫博物院合作的里程碑.

两岸故宫互访可谓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因此,郑欣淼对记者表示,此次台北之行的意义,形式或许比内容更重要,为未来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合作交流开启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当故宫遇到故宫

2002年岁末的最后一天,郑欣淼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曾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考察.他撰写了《简短小诗忆旧游》一文,记述了这段难忘的经历.

“在地下库房,我考察了文物保管状况.那着意保留的当年文物南迁时用过的包装箱,伤痕斑斑,把我的思绪引入到几十年前的艰难岁月.”

2003年的元旦,台湾《中国时报》头版刊登了郑欣淼院长在台北故宫观看毛公鼎的照片,并以“当故宫遇见故宫两岸历史性的一刻”为题,对他的访问做了报道.

此次访问,郑欣淼院长与前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一年(秦孝仪)先生82岁,刚遇丧偶之痛,所幸心情渐已平复.他面目慈祥,说着我不能完全听懂的湖南话.我送先生两册北京故宫的文物目录,先生则送了我几种礼品.等初次见面,先生带来他书写的六体‘千字文’,还有他在大陆访问期间写的诗歌,让我欣赏.秀美的书法,隽永的诗意,我读之再三,不忍释手.先生长我26岁,我想之所以对我如此厚爱,就是因为我们都从事着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一特殊的机缘.他虽离开了工作岗位,但还是心系文物,心系故宫.”

回到大陆之后,郑欣淼收到了秦孝仪先生寄来的信和诗稿影印本.后来,他将一册名曰《历史印记》,选用清宫玺印、缎面精装的2003年周历寄与秦先生.此后,两人多次互致诗词和著述,续写珍贵的文字情谊.

2005年,秦孝仪先生仙逝.中华文化损失如此巨擘,让人十分怅惘.而郑欣淼院长与秦孝仪先生的交往,已成为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