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大纲剑指中国?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77 浏览:19423

自今年8月以降,日本执政在野各党派、不同机构纷纷提出新防卫大纲的各色版本,令外界感受到围绕在这场防卫变革上的浓厚硝烟味.颇有趣味的是,从2004年到2010年,从小泉到菅直人,日本首相走马灯似地换了六人,但新防卫大纲却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跨党派的“共同语言”.

2010年12月,是历经六年磨一剑的日本新防卫大纲终将出台的日子.

“现实主义亲美外交”

“防卫计划大纲”即日本的国防政策和军事发展指针,是日本的国家安全保障及防务的纲领性文件.按惯例,防卫大纲的修改制定以五年为期,最近的一期于2004年制定,本该在2009年末更新,但由于政权更替因素,党宣布拖至今年年底.

这次新防卫大纲的“主笔”,是日本内阁直属防卫咨询机构,成立于2004年的“新时代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恳谈会”.若分析其背景,不难发现其中多人奉行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如京都大学教授中西宽就师从日本著名国际政治学者高坂正尧,高调宣扬需重视美国的现实外交.

而为新大纲添柴加火的,除了恳谈会,还有各政党的防卫政策调查会、占据媒体话语权的保守派意见领袖和防卫族中的“制服组(职业军人)”以及国防军工产业族等.

11月29日,党外交安全保障调查会向政府提交了防卫大纲修改的提案.提案明确提出修改禁止武器输出三原则,和其他国家共同开发武器、海空自卫队要加强对中国海军的监视等建议.在野的自民党也“强硬”,自民党版新“防卫计划大纲”,明确提出日本的安保政策要针对的敌人是朝鲜、中国、俄罗斯三国.

当然,推手不光来自日本国内.倡导“回归亚洲”、“建立东亚共同体”、“构筑对等的日美外交”的鸠山由纪夫惹恼了美国.吸取了鸠山的前车之鉴,菅直人选择了在防卫政策上迎合鹰派势力诉求、回归强化日美同盟旧途、实现制衡中国的这条路.

“量变”到“质变”

日本战后第一次恢复制定防卫纲要在1957年,时至1976年才正式确定为“防卫计划大纲”.纵观战后日本史,始终能发现“轻武装、重经济”和“修改宪法、再军备”两条路线在殊死缠斗.

历经几代自民党保守鹰派政治家潜移默化的努力,他们已使日本在防卫及军备方面完成了防卫大纲上的许多“突破”,使日本的国防政策及防卫指针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转变过程.

如今,新防卫大纲还未正式出炉,但日本政府已经在完成“质变”的具体构想并欲付诸实践行动.

中日关系因钓鱼岛撞船争端对立之际,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宣布将西南25个离岛“国有化”,并计划将向这些离岛派遣自卫队.日本共同社9月21日电称,防卫省计划38年来首次扩编陆上自卫队,增员达1.3万人,日后派驻包括钓鱼岛在内的“西南诸岛”的兵力10年内会增至2万人,是目前冲绳驻军的10倍.此前,媒体还披露防卫省计划购置三架最先进的“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将潜艇数量从目前的16艘增至22艘等等.


“中国威胁论”

“朝鲜正在积极研发导弹和,中国正加速推进军事现代化,海上活动日趋活跃,日本所面临的周边环境日益严峻,基于这种变化,自卫队有必要加强实效军力来应对.政府会在年底制定新的防卫计划大纲.”10月24日,菅直人在出席日本自卫队每年一度的阅兵式上直接点名高调宣讲中朝威胁.自今年天安舰沉没事件及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日本朝野开始对中国和朝鲜进行“捆绑式攻击”.

从日本媒体报道看,每一项写进防卫大纲的计划,都明确指向中国,以“应对中国的军事崛起”、“应对中国的威胁”的名义.

“外压”往往是促使日本提振军事力量的重要依据,“中国威胁论”为修改宪法、突破防卫理念禁区、再军备等深层次战略欲求创造了充分的舆论和民意环境.

进入12月,离最终公布新防卫大纲的日子越来越近.随着附表草案的出台,菅直人内阁对该大纲进行最后的修饰润色,对某些关键字眼做最后的咀嚼斟酌.但新防卫大纲所凸显的“质变”色彩,却无法被几个柔化的词语所抹杀.

当政界、军界联动媒体、民众情绪汇集时,日本列岛整体防卫意识的转变,将不仅体现在大纲字面的变动上.(摘自《国际先驱导报》总第567期)

2004版防卫大纲

关于集体自卫权:在遭受他国的武力攻击时,进行有必要的、最小限度的自卫

武器输出三原则:禁止向共产圈诸国、根据联合国决议被禁止武器进口的国家和国际纷争当事国或有可能卷入纷争的国家输出武器

陆上自卫队:总人数为15.5万人

2010版防卫大纲

关于集体自卫权:有必要灵活地改变宪法解释,花费时间制定可使自卫队随时派往海外的一般性法律

武器输出三原则:设立允许武器输出的例外三基准、可与他国共同开发生产武器

陆上自卫队:38年来首次扩编,增员1.3万人,派驻包括钓鱼岛在内的“西南诸岛”兵力10年内增至2万人,达目前冲绳驻军的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