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收费:改革一小步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54 浏览:31189

研究生将取消公费自费区别,一律收学费,同时享受大幅度提高的奖助学金――这后面,该怎样照顾公平与效率?

9月18日,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应届毕业生报名的第一天,朱慧(化名)和其他几个准备考研的同学纷纷登陆网上报名系统,为自己报了名.朱慧是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四的学生.从暑检测起,她就已经开始一门心思地准备考研了,但是对于今年学校进行的奖助学金改革,朱慧和另几位同学却毫不知晓.“收不收费我们也要考研呀,我们更关心自己上不上得了的问题.”朱慧这样说道.

与往年不同,从明年起,考取了北大、清华、浙大、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西安交大、中国农大、华中科技、哈工大等14所高校研究生的学生,将不再分公费与自费.他们将一视同仁地交纳学费,并享受大幅度提高的奖助学金待遇.

北大方案

在这14所高校中,北京大学公布信息最早,方案也比较详细.其具体方案是:研究生学费,博士生每年1.5万元,两年制硕士每年1.35万元,三年制硕士生每年1万元.而奖学金都分为三等.(详见另表)

据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仰麟介绍,虽然硕士生、博士生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一等奖的比例会占到全部奖学金数量的30%,而二等奖为50%,三等奖20%.

此前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具体解释说,从全校整体看,不低于90%的硕士生和几乎100%的博士生均可以获得奖学金.无论获得哪个等级奖学金,实际上都等于是免交学费了.而所谓一二三等奖学金,差别在生活费上,比如,博士生如果获得一等奖学金,每月生活费补贴可达800元,但如果获得三等奖学金,生活费的补贴就没有了.

除奖学金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三助岗位(助研、助教、助管).王仰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只要该教师指导研究生,导师就必须从相关的课题经费中去提取相应部分,作为该名学生的助研岗位津贴.北大要求,每个助研岗位的津贴最低标准为450元/月;而林建华对《人民日报》表示,津贴的数额一般在800元/月.

助教是由个人申请,再由学院核准,学校来承担津贴的支出;而助管(管理助理)是由学校选拔与个人申请相结合,津贴支出则由各用人单位承担.另外王仰麟还指出,由于人文社科类课题的研究经费相比理工科要少许多,学校每年会拿出专款参照理工科助研经费标准,设立“学业奖学金”.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改革只涉及学术型的研究生,职业训练型的研究生(如软件、法律、电子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硕士等),原来就都收费,不在此列.

收费与公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劳凯声表示,研究生收费已经成为国际的一个大趋势.因为根据教育经济学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学生与国家共同负担教育成本是合理的.首先,研究生培养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其次,个人是否接受过教育,对于他后来的自我实现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不收费,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计成本,只不过这个成本是由国家来承担的,而国家的钱从哪儿来?是纳税人的税负.”

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税负是一个人接受公共怎么写作的影子.也就是说,过去的研究生不交纳学费,是在依靠全体纳税人的供养.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上大学,而能够读研究生的人就更少了.“很多纳税人他自己并没有上大学,为什么要替别人承担这笔费用呢?”因此,研究生奖助学金改革,实际是要学生与国家共同承担培养的成本.

研究生收费会不会导致一部分人上不起学?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劳凯声说,原来的免费方式,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国家的投入应当更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必须完善相应的社会救助体系,给予一部分困难学生帮助,比如奖学金、贷学金和减免学费制度等.

改革的目的是激励学生?

王仰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此次培养机制的改革,主要目的是要把研究生的学习潜力挖掘出来.他认为,此次改革制度化了对于学生的资助,明确了学校、导师、用人方应承担的责任.

林建华也对《人民日报》表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具体做法就是打破平均“大锅饭”,取消原来的硕士生每人每月固定的补助,改为奖学金的办法后,“很明显,为避免滑落为得不到奖学金的极少数学生,或者成为三等奖学金的学生,同学们就需更加投入地学习.”

然而,对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能否有效,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认为,目前还很难说.按照以往的惯例,对学生的评价就是学分和成绩.但是,要真正考察一名学生的学术素养,应当通过与他交谈,看他的学术作品,而不能够单纯地看他的考试成绩.

而我们现在的评价机制,往往是那些循规蹈矩的学生受到了很高的评价,真正具备学术创新能力的学生却很难得到肯定.“最基本的,你的整体评价机制并没有完成.那么,你往哪儿激励?”张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对于这种担心,王仰麟回应:“奖学金的发放并不是单一凭借学分和成绩,因为我们清楚,最好的学生不一定是那些考试最好的.”他表示,奖学金的评定,是由各学院的专家组来最后做出决定的.

在《北大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记者注意到,学校是要求各院系自行设置奖学金的设置和评定办法.王仰麟也承认,到目前为止,有关的改革还没有涉及到奖学金的具体评价指标.他表示:“我想这将是我们下一步应该尽快去完善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校招生简章已出,而报名工作也于本月逐步展开,但仍有许多学校奖助学金改革的具体方案迟迟未能出台.这其中就包括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而清华大学方面,目前只是告知,将会为学生提供“三助岗位”和相应的奖学金,但具体数额并未明确;中国农业大学研招办有关人员则干脆建议学生先入学再说.

而在记者采访中,对于此次奖助学金的改革方案,许多学生的第一反应是:“那些学生会的干部肯定占便宜了,他们跟老师们的关系最好嘛.”

“开了收费这个口”之后

尽管北大方面称改革将会使学校增加投入,导师也增加支出,而体上得到了实惠.但是,劳凯声认为,目前的奖助学金发放方案并不能够说明,校方的投入是多了还是少了.“要想最终得出结论,必须要看他拿这笔收入的多少用于返还给学生.”


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认为,现在的问题是,改革能否有着程序的保障.张鸣也有着同样的担心:“虽然他们现在说:‘我们收的没有给的多’,但等真正推广以后,执行的结果往往会与开始的期望背道而驰.”

张鸣认为,对于各高校来说,研究生收费改革最大的意义在于“开了收费这个口”.等到真正执行时,很可能就会变成收的很多但给的很少.“这个一点不稀奇,当年我们本科生收费改革,一开始也说把奖助学金的发放作为重要补充,但到最后只见收、基本没见给.这就叫硬约束打败了软约束.”

实际上,研究生收费与奖助学金的改革,只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个部分.研究生培养机制包括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遴选指导导师,到选拔优秀生源、制定奖学金和助学金政策、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制定科研经费使用办法等方方面面,涉及从研究生入学到授予学位的各个环节.而收费的改革,只是其中的一小步.

(实习生付碧莲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