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发表前后

更新时间:2023-12-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79 浏览:15124

“在校样上他改了很多,英文的摘 要都是他自己写的.他很谦虚,在编辑修改过的地方,他特别在旁边写上‘感谢’”.

毫无疑问,这是一期特殊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原本的封皮换成了红色,多出了两行烫金红字“1896-2008SJTU庆祝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12周年”.而第一篇论文,就是的《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论文发表10天后――2008年4月8日,“‘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学习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这一天,是上海交大112周年校庆.座谈会被邀请的官员和专家,还将在次日上午到北京接受的会见.

修改稿不下16份

这篇论文酝酿了很长时间.的老同学、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余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2004年,他到家里做客,期他提到了中国能源危机.“这不是个困境和惨剧.”很有信心地说,“我们有这个能力和智力去迎战,去解决这个问题.”

之后的一个星期天,专门请张国宝等专家为他讲电机发展现状,听课者还包括他的夫人王冶坪.“他们听了一上午,还作了笔记.”刚刚就任国家能源局局长的张国宝在4月8日上海交大组织的座谈会上透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龚汉忠说,2007年,自大学毕业60周年时,学校就开始筹划让他在学报上发表一篇论文,为建校112周年校庆献上一份厚礼.“他准备这篇论文用了很长时间.对论文很严谨,数据都要经过仔细论证.我特别感动的是,他引用别人的资料,都是一一严谨地注释出来,毫不含糊.”龚汉忠说.

“他对这篇论文很投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周大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他和马富才、宁吉、韩文科3人主要是为写这篇论文提供素材、搜集数据,并提供咨询.

马富才现任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宁吉任职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科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

“一个从最高领导人这个位子上退下来的人写论文,肯定不同于普通科技研究人员,他会考虑文章发表后的影响.”周大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2008年2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拿到原稿.和常规稿件一样,这篇论文也要经过学术评审.首次被邀请的是翁史烈――上海交大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上海交大能源研究院院长黄震.他们提出的建议被反馈给,其中部分被采纳;此后,又要请马富才、宁吉、周大地和韩文科4人审查,并经再次修改.

“文中的‘二氧化碳’是中文,我们按照论文要求,就要改成英文;图表要求中英文对照,来稿只有中文,我们就加上英文.原稿注释和参考文献都放在文末,我们改为注释放在文中,便于阅读.”龚汉忠说.

龚汉忠抱来半尺多高的清样修改稿,不下16份.他自己,就看了至少5次.

“本来在2007年定好的这一期栏目全换了,特别安排了另外13篇‘能源与动力工程’的文章,与之呼应.”龚汉忠说.

论文发表后的反响在意料之中.一则题为《学长在我校自然科学学报发表重要文章》的消息,仅在上海交大网站上就有18000多次访问,很多学术期刊现在都表示要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