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基层政治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703 浏览:92570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两个总目标之一,总书记要求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下更大力气.

国家治理体系构建要有全局视角,首先要从基层开始.基层是党和国家的执政之本、稳定之基,如何通过“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基层执政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重要任务和艰巨挑战.

结合当前各方面情况来看,影响基层稳定的重要体制因素在于基层政治的整合能力,体现为基层政治资源的整合能力.政治资源能否得到有效整合,是社会安全稳定、民情畅通和谐、怎么写作有效供给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党和国家长期稳定的执政之基.

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有的国有与集体经济、城市单位体制、农村公社制以及群众路线等发挥了重要制度依托作用,基层权力与社会资源得到了较高统筹与整合,保障了党和国家执政之基.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原有的组织结构也随之瓦解,土地改革与商品经济彻底改变了经济与社会资源分配体制,市场化改革则强化了资源分配碎片化趋势.

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基础和经济总量偏弱、偏低,但人民利益相对易于统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但党和政府对基层社会的干预和治理能力却相对不足.

面对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分配碎片化的局面,治理能力之所以表现为相对滞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党和国家政治资源整合能力的下降与整合机制的缺乏.伴随着分权化、社会化、市场化、化等一系列发展趋势,基层政治整合能力受到挑战.如何提高政治资源和社会组织资源的整合能力、促进政治整合机制创新,是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基层政治发展的重大课题.

从1980年始,中国开启了新的政治建设历程,主要路径是通过制度供给培育新的政治资源,他们不仅包括原有的基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选举,还产生了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这方面的实践一直延续至今.19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政策的兴起,强化怎么写作和管理供给成为解决社会资源整合的另一路径,例如“怎么写作型政府”和物业管理的兴起,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管理创新”反映了这一时期执政党对基层政治资源整合路径的战略思路.

近10余年来,中国许多地区兴起了参与式试点,包括恳谈、参与式预算、工资协商,标志着这一领域的深化发展.

以上路径探索为政治资源整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问题也十分突出:制度供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局部的利益整合(城市业主和农村居民),却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甚至成为社会维权和抗争的途径;怎么写作和管理供给的路径,解决了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提供,但是单一行政供给往往导致社区与群众实际需求脱节,更重要的负面效应在于它不利于社会资本的储备,抑制了社会参与和创新.

综合这些方面,可以发现:所有现有机制都是重要的政治资源,问题的关键是,缺乏一个针对基层政治资源和社会组织资源的统合、协同机制.

此外,在原有政治资源基础上,还产生了潜在的政治资源,这就是新兴的社会组织.在许多地区,社会怎么写作类组织茁壮成长,发展很快,但是由于缺乏政治资源的整合机制,导致政府怎么写作供给与社会供给信息严重不对称,不能有效利用这些社会资源,甚至不乏有将这些资源推向执政对立面的现象,教训深刻.显然,如何将这些新兴社会组织资源转变为有利于巩固执政和基层稳定的政治资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综观今天中国各地的改革实践,可以发现围绕三中全会的重要部署,中国正在开展一系列目标指向建立和完善基层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其中,地方党政决策者十分注重基层政治资源建设,除完善原有政治资源外,还在地方人大、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培育等各方面开展实践探索,但如何从全局视角,加强基层政治资源的整合与统筹,仍是制度创新的难点.

在有些省份,围绕社区化管理,有针对性地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各类怎么写作中心为平台,以居(村)委员会为自治主体、社区议事委员会等为流动参与机制,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无疑是对这一领域改革重点和难点的积极回应.

事实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和试点,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基层政治整合机制创新,为构建有效的基层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方向.

我们期待中国的基层改革,将继续以加强政治资源整合为重点,一方面鼓励地方大胆实践探索,总结地方经验模式,另一方面,要提供理论指导和全国范围内的参照,鼓励地方以一种“体系化”的方式加强对各类政治资源的整合与统筹,使各类政治资源既能协同参与,党和政府又能加以统筹,共同构建起基层国家治理体系的坚固结构,夯实长期稳定执政之基.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