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43 浏览:17017

[摘 要 ]文章主要研究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文章的组织结构:文章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引言,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论文研究的重点、创新和不足、论文研究方法与行文结构.第二章:结合实际分析研究党组织核心作用在国有企业中的性质和地位.第三章:提出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应把握的重点问题.第四章:创新与体会.

[关 键 词 ]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018-12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有企业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有着统一规则的世界大市场,企业领导体制和经营模式的变化必然给企业党组织带来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应对企业市场化的挑战,在确保企业有效地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同时,加强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切实发挥好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是各级党委尤其是企业党组织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完成的三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来分析.第三方面的任务,即领导人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员工队伍建设的任务,不言自明,是做人的工作.第二方面的任务,即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建设和工作、维护稳定工作的任务,是领导人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中的重点工作任务,实质上就是做人的工作.第一方面的任务,即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任务,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做人的而,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策,主要是支持、保证和监督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符合党的策,符合市场和企业的实际,本质上是对决策人做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说到底,是做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也是做人的工作.

一、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GDP人均突破3000美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人民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得到提高,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以产权改革为标志的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得到确立,正在昂首阔步进入工业化时代.这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力地证明:这是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人民解放思想,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断探索实践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但是,当前国有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经营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用工制度改革日益深化,农民工、劳务派遣人员等职工群体大量涌现,职工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明显.、国务院国资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责任体系和保障机制作出了谋划和部署,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创造了新的时代条件,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科学发展观是以为总书记的第四代领导集体从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时代主题出发,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在全面、科学总结古今中外发展战略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对三代领导集体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发展.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这是中国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写入了党章.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一个复杂、艰巨而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的发展战略作指导.而科学的发展战略本身又需要努力探索和不断完善.

党的十六大后,以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从第三代领导集体手中接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力棒.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领导集体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经验,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对中国现代化进行了极具前瞻性的构想.主要表现为:提出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现代化有更为直接的科学理论指导;将和谐与富强、、文明并列,提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一步丰富了现代化内涵;强调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中国现代化的新路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定会不断开创新局面,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

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以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从第四代领导集体手中接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力棒.新的领导集体将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二)研究现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能否搞好,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能否正常发挥,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国有企业得到很好贯彻执行,事关国有企业能否快速科学发展,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例如结合本人所在施工企业现状就存在:一是存在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的思想.认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耗费项目领导的工作精力,增加生产成本.二是企业党组织机构设置不健全.虽然项目实行了项目管理,但由于项目分布点多、线长、面广,有的项目未能及时设立相应的党组织,即使设立了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组织机构也未能及时组建,以至于在组织建设上存在空白点.有的项目由于施工规模调整、领导成员变化时,对党组织设置和领导班子的及时调整跟不上“拍”,使项目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容易产生脱节现象.还有的项目部为了追求人员的精干高效,基本上未配置专职政工人员,即使配备了也要身兼其他职务,很难集中精力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即便开展了,也会大打折扣.三是工作制度不规范.由于施工工点分散,战线长,施工主体的复杂多样,客观上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难以规范实施.有的项目党组织在建立工作制度时,不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流于形式,缺乏符合实际的具体内容,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正常发挥.四是创新意识不强.在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的活动载体内容单一,形式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员工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创造力,在员工中产生了“机械性”的工作模式,致使项目党建与项目管理、项目施工不能融为一体,适应不了项目管理快速发展的要求.导致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往往变成了“走过场”等“政治活动秀”.五是政工人员匮乏且素质有待提高.新形势下,面对企业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从事党组织工作的政工人员愈显匮乏,企业在项目政工人员的配备上捉襟见肘.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系统的科学,从事此项工作必须是经过系统的培训或长期从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经验的人员.有些政工人员未受到系统的培训教育或未从事政工工作的经历,在日常工作中或处理解决问题上,感到力不从心、无所适从,即便做了,也流于形式,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崇尚科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科学,作为对客观事物内在的必然的规律的揭示和反映,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凡是与客观规律相符合的知识体系,都可以称之为科学理论;凡是对科学理论的科学运用,都可以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无数以寻求科学真谛为人生追求的科学家们,刻苦钻研,无私奋斗,不计报酬,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社会科学发展史上,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科学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先进文化,是对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的发展.这是科学理论的社会本质的客观规定性和科学理论的巨大社会作用的生动体现. 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确保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三)论文研究的重点

重点是要研究解决企业如何围绕的生产经营中心开展工作,把政治核心作用有机地融合、渗透到企业的决策层、监督层和执行层之中.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应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生产经营中心来发挥,这也是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企业党组织不仅要管好党内的事,还要积极参与生产经营工作,要为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是要把党组织的工作渗透到企业管理工作中.

二是要做好企业人的工作.

三是要下大力抓好“四支”队伍(即党员队伍,党员干部队伍,人才队伍,职工队伍)的建设.有效地运用党组织的宣传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等政治工作资源,形成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使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得到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四)创新和不足

创新点: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深入探索和完善党委工作机制,我们中铁电化局集团公司党委一是就“建设思想政治领导型、决策型、协调怎么写作型党委”(简称“三型党委”)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工作程序.二是结合施工规模不断扩张的形势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弱化的情况以及党员作用发挥不突出的问题,提出了以“党员包群众、支委包工班、书记包重点”为主要内容的“三包”工作思路,在哈大客专和京沪高铁等重点项目中收到积极成效.

不足:由于本人目前水平有限,在理论层面上对一些问题的把握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五)论文研究方法与行文结构

1.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

通过在单位图书馆、互联网和相关期刊上学习、查阅有关专家著作、企业领导人讲话、资料和相关文章,整理和分析国有企业相关文献,获取研究相关信息,在结合本企业现状,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分析,作为本研究最基本的资料.

(2)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国有企业改革前后的党建工作形式进行相关的比较分析,针对国有企业发展过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将相关成果融入到研究之中.

2.论文结构

文章包括引言在内共分为四章:

一、引言,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论文研究的重点、创新和不足、论文研究方法与行文结构.

二、结合实际分析研究党组织核心作用在国有企业中的性质和地位.

三、提出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应把握的重点问题.

四、创新与体会.

二、党组织核心作用在国有企业中的性质和地位

(一)国有企业党组织发展变化历史考察

企业党组织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党组织的发展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改革的进程和历史轨迹.换一个角度说,考察企业党组织的角色变化必须首先考察企业制度的变化.

传统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是与单一的公有制和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党委集体领导,党、政、工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模式.这种体制既有其突出的特征,也有其历史合理性.理性认识传统体制下的企业党组织的历史定位及其发展逻辑,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传统企业领导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党、政、工三位一体的权力结构,其雏形是解放区的公营企业,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经历了从“三人团”到“厂务会”再到“工厂管理委员会”三个发展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初期是传统企业领导体制的初创和萌芽阶段.这一阶段,根据地公营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主要是为战争怎么写作.根据地的公营企业最早实行的领导体制叫做“三人团”,就是由企业厂长、党支部书记和工会委员长三个人组成企业的领导核心,讨论和决定企业生产经营以及适应战争需要的其他重大问题.如果三个人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由厂长协调作出最后决策.在一些规模比较大又比较重要的公营企业,除了党、政、工三个主要负责人之外,还有一个特殊人物,这个人物叫做特派员或者政委.凡是有特派员或者政委的企业,特派员或政委参加“三人团”会议并拥有最后决定权.“厂务会”是解放区公营企业领导体制经历的第二个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企业否定了“一长制”,逐步实行了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从此,我国企业领导体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种党委集体领导的体制模式前后持续了30余年.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领导体制不是政权体制,企业领导体制的确立必须考虑企业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企业领导体制定位的基本要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政策日渐成熟,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也在曲折和反复中不断加快.1980年9月,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首先提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同时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应当是,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优势的条件下按照发展商品经济和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把单一的计划调节改为在计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由于理论上的回潮,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也出现了反复,这个《意见》提出来之后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贯彻.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第一次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写进了党的文件.1985年,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提出了“逐步完善市场体系”的问题,强调了发展商品、资金、劳务和技术市场的重要性,从而加快了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进程.尽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出现过一次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理论论战和实践反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最终还是于1992年写进了党的十四大文件,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提出抓大放小、调整国有企业财产所有权结构的要求,单一的公有产权结构将逐步调整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至此,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才真正步入了理性建构和市场选择的新阶段.尽管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并没有最终完成,企业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等各项权力的实际运作也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题中之意,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科学发展观加快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志在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怎么写作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是我们党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武装工作搞好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了,党的事业的胜利发展就有了根本保证.坚持科学理论武装,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所决定的.加强理论武装的重点,在于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领导干部指导实践的理论指南,是博大精深的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以此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内涵与特征

1.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首要任务是着力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党组织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努力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把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党组织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制定并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建立具有时代气息、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党组织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的营造,为股东会和董事会决策的落实或执行提供政治保障;吸引、留住和用好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党组织要努力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科学把握企业改革力度和发展速度,充分考虑职工群众和社会的承受能力,使改革在稳定的环境中有序推进.企业党组织要深入细致地做好企业改革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解决职工面临的实际困难,使广大职工群众理解、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由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基于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纲领和严格的纪律组织起来的政治集团.党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就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这是因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党的实践活动也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没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扎扎实实的功夫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认真学习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是不可能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同时,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努力成为学习型政党.

2.国有企业党组织要为公司治理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建立和谐的公司治理机制

作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党的组织,代表的不仅是国家的利益,而且还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及员工的利益.党组织要创造一个充分的利益表达机制,使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充分表达.党组织要创造一个利益协调机制,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道德约束,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或矛盾.党组织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协调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化解利益矛盾,统筹各方力量,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中国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1939年5月,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同志指出:“历史给我们揭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我们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学习,并把学到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知识用于中国实际,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把学习作为全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不断加强,不断推进,努力使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有新的提高.”正是基于对学习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在每一个历史转折重要时期更加强调这一点,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会推动我们的事业实现大进步大发展.

3.国有企业党组织要积极协助董事会、经理层履行职责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支持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依法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是董事会的基本职权.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党章》规定的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保证监督的前提,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党组织参与决策,不是参与生产经营具体问题的决策,更不是直接指挥生产经营,而是参与企业改革发展和市场竞争中带有方向性、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不是代替董事会和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而是对需要决策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党组织要切实增强参与意识,努力熟悉经济工作,懂得生产经营,不断改进参与方式,提高参与水平.同时,党组织负责人要坚决支持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党组织负责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参与国有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中,把好政治关、导向关. 国内外的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任何企业都应该建立强大的动力机制和有效的制约机制.动力不足和制约不力,仍是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既要为企业发展提供足够强大的动力,又要对企业可能出现的问题实行有效的制约,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很不容易.世界各国都在公司的“动力”和“制约”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无疑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带有根本性的重大举措.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完善”都具有相对性,都只能是相对“完善”.最典型的现象出现在美国.美国的企业管理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企业管理创新又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是美国经济持续117个月高涨的重要因素.然而,公司治理中的制衡关系在美国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安然和世通等多家大公司金融诈骗案的发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促使人们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做出新的努力.联系到中国国有企业,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我们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才刚刚起步,能不能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就有一个比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更高的立足点,一方面是虚心、认真、积极地借鉴世界各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对企业可能发生的问题实行更有效的制约.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相对合理的、先进的.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再加上自身的政治优势,应该力求做到比它更合理、更先进.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中国企业的党组织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和先进人力资源优势,而且应该认识到,这正是企业党组织发挥保证监督作用的意义之所在.

2.对“支持”的分析

《党章》对“支持”的完整表述是“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的各个重要方面(公司制企业设经理,不设厂长),承担经营管理企业的法律责任.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的功能不同,但大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国有企业搞好.党组织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必须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不要偏离这个中心;必须按照“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定位开展工作,不要“越位”;必须在党组织的工作“有实效”上下工夫,克服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真正做到工作“到位”.当然,“支持”是相互的.党组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应当紧密团结,形成合力.团结和合力,是建立在党性和人性、真诚和互信基础上的,又是建立在法律和制度基础上的.创先争优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两个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党建活动.创先争优,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学习型党组织是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作为基本特征的党组织,“学习”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主题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重在学习.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创先争优才有坚实的基础.这两者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当前,我们应把这两项活动紧密结合、有机统一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创先争优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虽然在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目的都是为增强学习和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基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强劲动力以及推动基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深入的重要抓手,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作为基层创先争优活动的原则要求和重要内容,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做到二者的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发展.这是改进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路径.

3.对“依靠”的分析

《党章》对“依靠”的完整表述是“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具体表述,是由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力量的源泉,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是企业职工管理和职工自主管理的理论依据,是推进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要增强意识,着力有序扩大党内,用党内带动职工管理;要培育职工群众的阶级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支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开展活动.

党在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优秀员的基本要求第一条就是带头学习提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在新的起点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统一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艰巨工程中,统一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活动中.

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两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就必须在实践中把两者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方法途径结合起来,细化量化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的标准,搞好两项活动的结合渗透,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活力,打牢创先争优的思想基础,使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努力创先争优,在创先争优中发挥示范作用、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1)在内容上相互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结合点在于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重点突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围绕科学发展争创和学习.强化教育,更新观念,引导党员把学习型党组织理念内化为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优势,借鉴吸收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精华,对党员进行理念教育,让党员领悟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真谛,理解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并着眼全面发展紧贴工作需要,开展学习上的创先争优.结合多样化任务学习.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的生机活力和学习积极性.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提高,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创先争优活动不仅要体现在学习上,更要体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要立足学习实践活动,以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认真学习、积极实践. 6.职工管理制度

职工、工会和职代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公司章程,参与企业有关重大问题决策.按照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群众组织的规定,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当研究同员工、工会和职代会参与企业有关重大问题决策相关的重要工作,引导员工和工会正确处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支持职代会依法开展职工管理.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在解决了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问题的基础上,必须着力提高自身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能力.企业党委成员特别是党委书记、副书记,首先要提高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能力.企业党委成员特别是党委书记、副书记,要懂政治,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懂经济和企业管理,具备市场经济知识,熟悉领导科学、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了解本行业生产技术情况;懂哲学,对复杂问题具有比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党员,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格局

一是党员层面,这是根本层面.党的领导的合法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党的先进性而得到人民群众拥护;而党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则是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的.以人为本的各项工作,也是依靠广大党员来开展的.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对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而言,具有根本性意义.二是领导人员层面,这是核心层面.体制、机制是极其重要的,带有根本性的.但是再好的体制、机制也离不开人特别是领导人员的素质.在体制、机制变革过程中,许多情况具有不确定性,人,特别是领导人员的素质就更重要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决定国有企业的命运,国有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大都是党员.遵循党管干部原则,要把领导人员队伍建设放在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首位.与此相连,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按照有关规定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三是人才层面,这是关键层面.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党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与人才的先进性具有一致性.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遵循党管人才原则,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加强经营管理人才(包括党群工作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包括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员工层面,这是基础层面.员工队伍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党员队伍、领导人员队伍和人才队伍的源泉.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遵循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面向全体员工开展工作,大力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五是客户和社区群众层面,这是延伸层面.国有企业党组织主要以企业内部人员为工作对象.但是,国有企业必须自觉坚持市场导向和用户满意原则,全心全意为用户怎么写作、为用户创造价值,和用户共同发展;必须不断优化供应商,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工作以适当的方式向客户延伸.国有企业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所在的社区群众保持良好关系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工作以适当的方式向社区延伸.以上五个层面不是并列的,如上所述,以党员层面为根本.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格局,目的是促进企业和人(包括员工、用户、供应商和社区群众)的共同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未来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为了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处理好几个重要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一方面,要尊重和满足个人的正当、合理的利益,不能片面强调集体利益而否定个人利益,损害个人正当而合理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利益、个人需要是在集体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中而逐步得以实现和满足的,集体利益是高于个人利益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原动力,坚持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谋求发展,通过建成小康社会更加注重并促进社会公正,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为公民平等切实享有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提供制度保障,使每个公民依法行使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权利.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目前少数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尚未确立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有些党员、干部只是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数量,忽视统筹兼顾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其他问题;有的抓发展首先考虑自己的政绩,没有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的抓经济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一再出现不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主观决策,搞“形象工程”,大而无当,劳民伤财,甚至在建设的名义下损害群众利益;有的从个人或小集团的角度出发,想怎么分配就怎么分配,甚至为了本部门利益而侵占群众利益;有的对群众的冷暖安危态度冷漠,行动滞缓,未能竭尽全力去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急迫困难,对人民群众的诉求迟迟未能作出满意的回应.凡此种种,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没有做到以人为本谋发展,甚至是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这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坚持全面、准确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明确了企业党组织的定位.并不等于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尚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能力和水平,创造、夯实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1.党组织要明确企业党建指导思想、努力改进工作方式与方法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正处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会更集中地反映在国有企业身上.国有企业内部,如何保证有一个稳定团结的内部环境,旺盛的精神状态,集中精力搞好体制创新,完善经营机制,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这对企业党组织和企业领导班子来讲责任非常重大.因此,企业党的建设必须把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怎么写作于这个中心,把保证、监督和促进企业改革,完善机制,提高效益,增强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要把克服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作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果.作为检验党的工作成效的和党组织战斗力的主要依据.无论是从长远的观点看,还是从企业现实情况来说,企业党组织首先要明确这一指导思想,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充实党组织的工作内容,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探索适合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工作方式、方法.要在坚持小型、分散、业余为主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党组织工作的质量,一定要克服就党建抓党建,把企业党的工作行政化,与繁忙的生产经营活动争时间、争场地、增加企业负担的做法. 2.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高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本领

打铁还须自身硬.企业党组织搞好自身建设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条件.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国有企业转机建制过程中.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靠形象重塑赢得地位,靠自身能力获得认同.企业党组织要搞好自身建设,要切实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党委班子.搞好企业,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个好的产品、一个好的市场、一个好的机制.其中的“好班子”是“四个好”的关键所在.这里指的领导班子不仅指行政领导班子,也包括党委领导班子.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应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党委领导班子,必须要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适应,力求精干、廉洁、高效以及素质结构合理科学.最好能较多地吸收党员行政领导干部,如符合条件的党员厂长(经理)和其他副厂级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党委班子,以便于党委班子更好地了解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状况,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

二要加强企业基层支部建设,大力夯实基础.许多大中型企业集团党委下属的基层党支部很多,他们处在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是企业党的工作基础,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下大力气,深工夫,切实把党的基层支部建设成为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同志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把发展的目的定位于造福全体人民,这就使党的发展观具有了与西方发展观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使之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相一致,与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相统一,从而展示出新的境界和前景.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合乎逻辑地承载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双重意义.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一是需要致力于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充满生机的创业主体;二是需要致力于保障人的合法权利,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三是需要致力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要充分发挥广大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企业中的党员既是党在企业中的政治中坚,又是办好企业的骨干力量.尽管改制后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但党组织决不可忽视党员队伍这支政治有生力量.要以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增强党性为目标,从企业的具体实际出发.探索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坚持“带头遵章守纪,带头参加改革,带头钻研技术业务、推进技术创新,带头完成生产任务”,始终保持员的先进性.

3.进一步理顺企业党政关系,积极探索保证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

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是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载体.近几年来,各地都作了大量探索和尝试.在党政领导或分设或或交叉方面.形成了多种处理党政关系的组织形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实践证明,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权衡利弊,宜专则专,宜兼则兼,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都搞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工作机构的设置,也应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坚持精干、高效、协调、低成本的原则.一般说来,规模以上企业应分设纪委和组织部、宣传部、办公室等党的工作部门,中小型企业可以分设几个党的工作部门,也可以设立一个综合性的党的工作部门.有的大中型企业在改制后只设立一个统一的党群工作部门,内部实行党群工作分工:有的企业试行党的个别工作部门与职能相近的行政业务部门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双重职能,亦可以继续试验.

五、结论

要在决策理念和机制上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的决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从机制建设人手,才能在作决策、定政策时,以制度保证群众利益被充分考虑、群众意愿被充分尊重,最大限度防止因决策不当带来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当前,新老问题交织,发展局面复杂,决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难度和要求不断提高.只有建立健全保障国有企业群众利益的决策机制,才能在发展的每一步、施政的每一策中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才能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关系,凝聚我们的力量之源,筑牢我们的执政之基.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