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07 浏览:12882

摘 要 :在利益分化与价值多元的今天,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整个社会形成价值共识,增强社会发展凝聚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四个方面着力:形成合理的自我认同;创新教育方法:以底线价值教育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范围的扩展开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野.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2)02-0061-04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政治化、经济市场化和文化多元化为典型特征的个性化社会.就我国现阶段国情来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多样性引起利益关系的多样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市场经济发展中所呈现的多种价值观的充分张扬,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一个没有价值共识的社会是无法存在的.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如果社会成员个性张扬而共识缺失,乃至底线价值共识都无法达成,整个社会必将陷入一盘散沙、私利横行的失范状态,各种丑恶现象将普遍蔓延,信任危机将难以避免,社会基本秩序将难以保障,社会生活的西西里化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在利益分化与价值多元的今天,积极构建一种体现社会发展趋势、时代精神与民众利益的合理价值共识,推动整个社会形成普遍的价值认同,增强发展的有效性与社会的凝聚力,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形成价值共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念上,要构建自我与他人相互生成的辩证唯物主义自我观

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除了让教育对象认识和了解社会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要做到“内化”,也就是说,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教育对象能够把一个社会所倡导的思想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在此基础上,完成“我是谁”的自我认同的任务.只有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自我认同,才能真正使社会成员树立社会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诚的信奉者和彻底的践行者.要想履行好这一职能,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建构起自我与他人、社会相互生成的辩证唯物主义自我观,才能帮助人们摈弃以个体为中心的自我观,形成合理的自我认同.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我们在处理自我与他人、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常常由一个极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从个体特性的压制和漠视转向了对他人或集体属性的刻意回避甚至是贬低,乃至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主体化倾向.这种倾向的产生在现实生活中造成的危害显而易见,小到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大到影响社会的和谐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针对这种情况,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转变上,应实现超越“重占有”自我观的转变,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自我观.

毋庸置疑,个体利益的满足和实现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但是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并非仅受物质需要的驱动.这是一种“重占有”的自我观,也就是一种“我所占有的和所消费的东西即是我的生存”的观点.该观点的持有者把幸福等同于对物质享受无止境地追求.这种对单向性的物质享受的一味追求,会令个体对生存充满无限空虚和迷茫,甚至逐步遗忘自我的存在.由此,英国学者吉登斯认为:“在晚期现代性的背景下,个人的无意义感,即那种觉得生活没有提供任何价值的东西的感受,成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具体而言,“重占有”的自我观势必会造成以下相互对立的两对矛盾关系:其一,就个体自我内部而言,必将导致个体的物质生活对精神生活及物质追求对精神追求单向性的支配关系;其二,就外部关系的处理而言,必会致使权利与责任之间以及索取与给予之间相互关系的紧张.“重占有”的自我观本身无法克服这两对对立的矛盾,只能使个体更高层次的追求和需要逐步丧失.而且,个体的需求在体现为自我这一向度的同时还具有非我之特性.个体利益需求的满足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个体对现实世界一种索取的过程,索取与给予及权利与责任这两对关系之间是对等的、关系化的,任何意义上的索取都不可能缺少给予对象世界的补偿.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继续强化其社会教化的功能,积极塑造人的精神家园,提升自我“内在的善”,从而为培育正确的自我观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强化个体自我对包括他人和社会在内的所有的非我外部世界的责任意识,让自我承认并履行外在的道德标准及对他者的道德承诺.将非我当成共存亡共发展的伙伴,而不仅仅局限于将其作为满足利益需求的对象来加以占有和利用.由此,唯有在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统一中才能彰显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育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自我观,才能使个体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中的主体.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要采取灌输与主体性培养相统一的教育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传道”的教育方式长期以来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方式方法,这种教育方式只注重将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主流价值观灌输给教育对象,而不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和创造性等内在素质的培养,受教育者仅仅被看作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器,是社会发展的工具.说教、硬性灌输的方法成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常态.个体主体性培养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洗礼而日益凸显,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不可避免的现实诉求.可是,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另外一个极端,即全盘否定灌输的教育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对向人们系统地灌输社会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要求,过度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优化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方面的作用,这极易导致一些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不能评断美丑、区分好坏而采取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主体化举措,甚至形成极端的个人主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灌输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与注重个性、能力和创造性的教育方式是有机统一的.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过程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放弃灌输的方式,而且必须要充分发挥其功效.原因在于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约束力,确定爱憎的主要标准.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社会关系需要人们良好的行为品质来维系,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通过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有效约束来建构良好的社会关系,从而促进人的个性、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另一方面,顺应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注重个体的个性、能力和创造性等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方式,尊重个体的主体性意识培育、激发个体成员的活力、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因为它是以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全面认识和系统掌握为前提的.基于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过程灌输给了个体,受教育者在与教育者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规范,从而形成合理的自我认同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只有这样,个人才能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上,要构建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底线价值取向

在市场化与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现代人的个体主体意识与利益感空前增强,在这种境遇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效与否,主要取决于价值观多元化、价值选择多样化的个体与社会能否达成一种理性的价值共识.只有在有效的价值共识中个体才能确定判断是非、评判美丑、区分好坏的主要标准,才能使个体获得生活的确定感和意义感.况且,多元价值的存在并不一定带来核心价值的多元化,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沟通与对话,存异的同时也可以求同,是可以取得价值共识的.

要想达成这种价值共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形成合理的共同的底线价值取向,这种底线价值取向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这种集体主义价值观既非个人本位亦非社会本位的价值观,而是以个人与社会辩证统一为本位的人学价值观”.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维度看,要正确处理当前价值观念多元化条件下个体与社会二者的关系,核心前提是必须摆脱传统的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要超越这种对立,需要以辩证思维的逻辑为出发点,站在整合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高度来调节双方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更确切地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确立的作为共同底线价值取向的集体主义是以维护个体与社会的辩证统一为本位,而非单一的个体本位或社会本位.因此,集体主义价值观必须在从二者对立中来探求相互统一的同时,从二者的统一中来把握其对立.这种新型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认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作为主体性的客体活动,其主旨是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它既要实现社会价值,又要彰显个体价值.由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确立客观、中立的价值标准,应该凸显出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即,在利益多元化视域下,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新型集体主义价值观.惟此,方能助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的强化和完善.一方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其社会价值的实现为个人价值的彰显提供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充分尊重和张扬个人价值来调动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其社会整体价值的实现提供持续的动力.只有同时兼顾以上两个方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既肯定个体的独特性,又保证个体对共同利益的最大认同,从而形成和保障个体成员对社会的归属感.

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优化上,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球化视野

加强交往不容置疑地成为现代中国人乃至世界各族人民在全球化浪潮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竞争日益激烈化和合作的多极化使人们面临许多过去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并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其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和契机.一方面,全球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崭新的思想基础和开阔的全球视野,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教育载体.另一方面,全球化交往视域面对文化霸权、文化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人动摇了社会主义信念.如何消除人们的思想疑虑,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信仰,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人的全球化生存提供坚实的信仰根基.当今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进一步的涤荡、交锋,西方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断渗透,国内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利益分化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使个别人对精神家园的塑造埋没于对物质利益过度追逐之中,部分民众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丧失和动摇.鉴于此,在理想信念教育面临全球化和市场化强烈冲击和严峻挑战之时,我们务必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积极应对,担当起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使命.同志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时指出: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核心和灵魂地位,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凝聚社会主义改革共识.

第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异成果,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广阔而又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支撑.在现代社会中,全球交往使人们的民族观和国家主权观悄然改变.针对“西化”和“分化”的侵蚀,在有些人尤其是青年群体当中出现了国家归属感、民族认同感、爱国主义情感淡薄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清醒认识到这种形势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冲击和影响.一方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培育人们华夏民族的认同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将重大社会历史事件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富强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激发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另一方面,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认同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也要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中的优异成果,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时代化和全球化.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