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应注意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53 浏览:13199

[摘 要]制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研究是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尝试.但我们在充分考虑和论证制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需要坚持辩证的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制度的局限性,防止“制度万能论”的错误取向.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功能的发挥是以优质的制度构建为基础的,这要求我们要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质量作为推进其制度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与社会制度建设的相互结合与关照.加之,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与生活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深入,我们也应当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实现制度化与科学化、生活化的有机融合.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1 ― 0021 ― 03

[收稿日期]2014 ― 10 ― 20

[作者简介]仝莉莉(1987―),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强大,“制度”成为一个越来越流行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度”俨然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角和领域,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制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也逐渐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不例外.制度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上的同质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研究提供了客观前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也成为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软弱性的特有优势,这种差异性与互补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得以可能的重要保障.依托制度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进程和实效性的提高无疑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和重要突破口.但制度的局限性以及制度化建设的关联性也是我们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关乎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效度和质量.

一、防止“制度万能论”

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能够为人们确定行为与日常生活的界限,提供行为结果的预期,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但我们不能因此过分夸大制度的功能,把制度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工具和手段.这是因为,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局限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制度的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是存在于理论的真空之中,而是源于实践,在社会生活的现实中不断体现和得到验证的.科学、完善的制度若要不打折扣、真真正正的为社会成员所认可和接受,并顺利持续的贯彻执行下去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

制度自身的缺陷集中体现在制度具有的稳定性与社会变化之间的矛盾上.制度的内容一经确立,便不可随意更改、停止、废除,这是制度权威性与强制性的表现.制度的这一特点,不仅为人们行为模式的确立提供了保障,也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本.但制度的稳定性,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制度在更新过程中的滞后性,导致了制度在面临社会变化、人的需求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异化”现象,制度从促进社会发展,规范人们行为,为实现人们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状态转化为抑制个人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状态,即原有的制度功能已不再是促进目标实现的正向功能,而成为阻碍目标实现,或者对目标实现毫无意义的负向功能,制度对人的行为的塑造和约束作用也趋于弱化.

制度并不是万能的,还在于制度构建的理论与社会实践中制度体系的运作之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障碍.以制度中的关键要素之一“人”为例,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失灵状况.一方面,在人的本性之中,存在着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制度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倾向,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面对各式各样的利益诱惑,一些人不惜代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满足的情形是屡见不鲜的.马克思在谈到资本本质时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表述:“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①虽然马克思论述的是资本,但是,不要忘了,资本背后是活生生的人.如果违背制度能够得到比遵守制度更大的利益,并且破坏规则的成本低于所获利益的时候,制度失灵是难以避免的.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规则的制定多是少数精英群体在考察社会现实和对社会发展预期基础上的智慧结晶,制度创新有超前于社会成员现有观念的可能,社会成员成员原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便会与新型的制度体系发生冲突,制度的功能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中,我们既要看到制度的优势,又要考虑制度的缺陷,避免“一刀切”的工作方法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质量好坏是关系到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制度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制度的建立,又包括制度的实施.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质量,就要注重提高制度设计的质量,制度实施的质量,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制度形成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也是根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中提高制度设计的质量,首先就是指提高制度对现实实践的抽象和代表能力.宇文利教授在《论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一文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质量是制约制度化实现程度、应用信度和实践效度的关键”.②提高制度对实践的代表能力,一方面应注重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优质的实践活动能够为理论上的提升创造条件,同时,理论的完善又更好地保证和指导着实践的进行;另一方面,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需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复杂工序,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对制度的总结和抽象概括能力,并调整和优化制度的结构,只有这样,制度才能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凝结和代表,才能具有怎么写作和应用于实践的生命力.其次,在现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中,还存在着建设不均衡的问题,这主要归咎于制度设计范围上的狭隘性.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设计中,关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研究与设计占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大的比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制度设计中,合理衡量和评估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比例与地位.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制度设计. 制度的建立可以说是制度化进程开始的前提和基础,但这并不是制度化的完整内容.制度的实施和维护也是制度化完整内涵必不可少的方面.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在现实中也面临着配套系统缺失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质量的同时,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和设备系统成为协调一致的整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实施的质量与科学的制度相匹配,做到“‘制’与‘行’统一,做到有制可依、有制必依、依制必行、行制必严,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实践程度”,③从而减少和避免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不同步与不连贯的现象,使制度摆脱形式主义的“阴霾”,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功能.

此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质量,还与制度对理论的代表程度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相对于学、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领域的研究较晚,我们在借鉴其他领域制度理论的研究成果时,要注重不同学科领域的特殊性,在理论的转移上应注重制度构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建立适合专业特点和需要,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才是有质量的、有效的.

三、实现社会制度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相互结合与关照

有些学者从层次划分的角度,把制度分为宏观的社会制度,即社会形态;中观的基本制度,即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微观的具体制度,即在前两者基础上形成的更为专门、具体的规则体系的总称.思想政治教育从萌芽、发展到日趋成熟,已逐步深入到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当中.实现社会制度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相互结合与关照,是完善和巩固社会制度体系的需要,也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社会根本制度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根本支撑,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供了较为适宜和有利的客观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和执行效果.在社会制度建设中旗帜鲜明的突出意识形态的内容与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建制中发挥作用的必然举措,也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实现方向保证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转型和生产力发展的不断深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改革进程不断加快.这一系列制度建设背后的价值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关注的方面.如若忽视了这个方面,那么符合政治、经济等领域基本制度的行为极有可能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相背离的.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则容易引致利益关系的紧张、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伤害,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困扰.因此,必须在社会制度体系中合理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通过社会制度的激励或约束性措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对主体行为的规范和引导,使行为主体在实现自我利益的同时,达到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效果.

我国社会制度建设面临着内在制度建设不平衡、不健全和外在多种思潮,如自由主义、思潮等的双重压力和挑战.内在制度的缺陷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因为,制度的缺陷导致人们对制度的抵制和反感,依托此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规范便得不到认可和执行.而外在多种思潮的冲击,也让我们对发挥好制度中“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明晰、准确的定位;同时要求我们在巩固主导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增强其张力和亲和力,以先进的、合理的思想丰富意识心态的内容体系,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增强社会制度建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人文性.

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与科学化、生活化的有机融合

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践需求与理论提升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和扩展、方式不断丰富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不断扩大等.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与生活化是进入新时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明显趋势和重要方面.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与生活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层出不穷,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我们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与科学化和生活化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真正获得成功,也才会形成一股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现状的合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怎么写作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现实.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与科学化的有机融合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中遵循制度制定的原则、方法和规律,使制度的理论建构符合逻辑,制度的实施符合技术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的构建达到科学的状态和水平.因此,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内容和本质,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在理论方面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管理方法的运用,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大发展的今天,要不断更新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设备系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韵味.只有以科学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才能更好的进行下去.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包括三个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科学化”.①无论哪个领域中的科学化都离不开制度化建设的内容及制度化的保障作用.一方面,学术研究的规范化、人才培养的制度化、实际工作运行的机制化和体制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科学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制度化建设的推进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证.与科学化建设相配套的制度化体系,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规范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的科学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践的权威性和实施力度.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与生活化的有机融合同样由两方面的内容组成: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制度是扎根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之中的.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②那么,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制度也会成为“死制度”、“虚制度”、“空制度”,成了让人反感生厌的教条,没有任何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活化的价值取向,就是将制度的明确、具体特点与生活性原则相结合,使制度在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抽象意义时能更好的融入教育对象的生活当中,在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人性光辉时发挥其对人们现实生活的指导和构建作用.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方式.制度化建设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可操作性的重要途径.如果对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蕴含的价值要求、道德因素、交往习惯加以抽象概括,并以制度化的形式巩固和保障生活化内容的实施,那么这种以生活为基础的制度化建设不失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生活中的回归的有效方式.一方面,以生活为中心构建的制度体系具备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制度的强制性又保证了其合理性的实现,并且量变最终会引起质变,制度的推行势必会潜移默化成教育对象的主体诉求,形成一种有道德的生活氛围.


科学化是制度化的内在要求,生活化是引导制度化的价值取向;制度化建设是实现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实现生活化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过程中,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才能把制度化建设落到实处、取得较大的成效.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宇文利.论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1).

〔3〕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J〕.教学与研究,2011,(03).

〔4〕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张 港〕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