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技术方法对政治教育的哲学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338 浏览:70958

工程材料在结构、性能、制备、设计方面的多样性,体现出各类哲学原理,这些哲学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的使用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现代复合材料、隐身吸波材料、纳米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作为几种比较特殊的新材料,其技术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运用有着重要的启示.

当今时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使得不同学科在学科发展领域和实际运用领域的结合成为可能,“交叉学科”的概念不仅被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各自领域内不同学科的融合交汇反复实践,也为两大领域之间某些特殊学科的相互交融提供了理论依据.材料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在“材料”上的交叉就是其中一例.在哲学意义上,工程领域内很多材料技术方法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处理起到重要的启示.

1. 思想政治教育具备引进工程材料技术方法的理论条件

理论是现实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材料处理上要借鉴工程材料技术的相关方法,需要首先找出二者在哲学意义上的交叉点.它们的一些共同属性解决了这个问题.

1.1 共同的怎么写作性特征为思想政治教育材料借鉴工程材料的技术方法提供了理论前提

在工程学领域上,“材料”的定义是“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思想政治教育提及的“材料”,一般是指“提供著作内容的事物”或“可供参考的事实” .而不同怎么写作活动的怎么写作方式经过哲学的抽象,就有可能找到共通之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怎么写作的理念上与工程材料科学实现了共通,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材料使用上能够到工程学领域寻找理性的思路.

1.2 思想政治教育可在哲学意义上借鉴工程材料的使用方法

如果将工程领域的材料科学比作一座金字塔,那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设计就是金字塔的四个顶点.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对于我们所掌握的各类“材料”,如果同样有意识地对它们的“结构”进行再调整,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有可能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手中,发挥的作用可能会完全不同的原因.

2.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是引进工程材料技术方法的客观依据

问题牵引研究,需求带动改变.在解决了工程材料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的接口问题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显现出引进材料科学新思维改造自身内容与方法的迫切必要.

2.1 党的创新理论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材料上给予支持

马克思说:“一旦社会出现某种需要,这种需要就能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向前进.” 作为工程技术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材料,是社会需要在工程领域的反映.我党就是一个非常能体察社会理论需要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政党.党的新理论一经产生,同时也就产生了掌握群众的需要.一般而言,旧材料对于证明党的创新理论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就产生了用大量的新材料去证明不断出现的新理论的迫切需要.

2.2 旧材料充斥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几乎所有人通过切身体会,都感受到了并还在感受着教条式、迂腐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无聊与无奈.这种颓势的产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时老旧材料一统天下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跳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跳出老旧材料的消极影响,跳出思维定势的束缚,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3. 几种材料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哲学启示

在工程学领域内,材料向新材料的递进,新材料实现新功能的拓展,无不体现出丰富而高超的材料运用技巧.通过工程学内一些具体的新材料技术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启示,更加证明了科学与哲学、技术与思想的高度统一.

3.1 “现代复合材料”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外的整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复合材料因此应运而生.复合材料是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思想政治教育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思想环境,借鉴新材料技术的复合原理进行资源重组,正是大势所趋.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复合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1)本工作系统内部各种材料的复合.如同复合材料之一的玻璃钢的制备要求参加复合的玻璃纤维和合成树脂不是简单的相加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种材料的复合也不能是简单机械的拼凑,而是要实现各种性能的有机融合.2)本工作系统的材料与其他工作系统的材料之间的复合.根据现代复合材料突出基体和增强体既相复合又相区别的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材料与其他性质材料的复合过程中,有必要摆正思想政治教育的位置.唯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才可能得到保障,发挥出真正的“玻璃钢”效应.


3.2 “隐身吸波材料”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隐性教育

“隐身吸波材料”是运用于军事装备或武器一种重要材料,它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消声瓦”,指的是潜艇表面的一个包敷层,是唯一能有效兼顾潜艇主被动声隐身的关键技术.这种“隐身吸波”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运用有着的非常特别的指导意义,由“隐身”与“吸波”直接引申出的,就是要求我们要重视隐性教育的开展,注意对教育消极反响的处理.然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材料陈旧、形式老套,越来越引起被教育者的抵触情绪.但凡集中教育,总给人压抑和教唆的嫌疑,显性教育可以说已经失去了市场.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当“走过场、图形式”的显性教育方式已经收不到实际的教育效果时,就应该积极发展隐性教育,通过弱化教育材料的目的色彩,吸收被教育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之“波”,消除内部灌输的消极“噪声”和外部环境的喧嚣“杂音”,避免教育成为适得其反的无用功.

(作者单位: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1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