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57 浏览:9095

[摘 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政治资源,高校要利用现代科技,遵循开放性、创新性、主体性原则,赋予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把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渗透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解接受,从而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爱国主义 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帖伟芝(1980-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郑州 45141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049-02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古代传统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内涵博大精深,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和人民的精神风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组成部分蕴含着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必须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这是中华文化大繁荣和文化大发展的需要,也可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有助于他们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一)文化大发展需要挖掘传统优秀文化

2011年10月18日中国第十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召全国人民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因此,响应党的号召,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积极探索把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当代大学生,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鼓舞大学生前进的精神力量.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文化大繁荣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近年来,西方学者在对自身文化进行反思,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济世的良方.他们尤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有的西方学者对我国儒家经典《周易》非常重视,而且还有专门研究《周易》的著作.中国高校理应更好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研究,同时也要了解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看法,包括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上的很多时期都出现过文化大繁荣局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非凡成就的今天,应当抓着时代的脉搏,高校在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基础上,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把它与思想政治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也为今后的文化建设、文化大繁荣,奠定了人才基础.

(三)中国传统文化是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永不熄灭爱国主义热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文明强大生命力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充满生机和永葆活力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使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屡遭挫折而不懈怠,历尽战乱而不气馁.历史上,数不清的仁人志士、烈士豪杰心怀忧国忧民之志,把救亡图存、国家强盛,作为他们的奋斗目标.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热爱社会主义中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任务.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用之不竭的爱国主义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为国家繁荣昌盛、为民族振兴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建构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靠自己的独特文化来支撑,靠文化的积累和创造来发展.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的精华部分,包括仁爱、谦恭、自强、自省、和谐等观念,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撑起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才能得以薪火相传,这些优秀内核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当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尊重自然、珍视生命的追求,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3.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可以归纳为三种:宗法文化、农业文化、血缘文化,既存在于浩如烟海的经典文献、制度规章等之中,也存在于民族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规范、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之内,具体来说,有民族音乐、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歇后语、成语等,有古文、诗、词、曲、赋,还包括传统节日、礼仪仪式等,渗透了社会政治、经济、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取得的成就、造成的影响,举世罕见.当代大学生应该全面了解优秀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要进行积极的文化交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大舞台中大放异彩.

4.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传统文化是一种政治型文化,不信鬼神,也不贪求物欲,有很强的现实性和人文性.传统文化背景下,教育不是单纯追求知识、技能的教育,而是以讲求情感修养为前提,全面培养受教育者人文素质的教育,其目的是提升个体的道德精神和人文品格.不少的大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人格缺陷和道德缺失,他们讲求实惠而轻视理想,追逐功利而忽视奉献,有的虽则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是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对于这些学生,尤其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

5.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中华民族崇尚气节,重视品位,讲究为人要有浩然正气,保持人格尊严.传统文化中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如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潮、老庄孔孟的道德理想、韩柳欧苏姿态万千的文章、左班司马的秉笔直书和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境界圆融的唐诗、平易近人的元曲、结构严谨的明清小说,都能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增添我们的骨气和人格.在目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植崇高的道德情感,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显得尤为紧迫. 二、加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创新性原则

传统文化与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创新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也不是对传统文化内容的任意添加.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曾经在文化建设中出现过严重的不足,结果造成了中国人文化认同的危机和民族心灵的贫困化恶果.所以,高校有责任清除传统文化中不合时宜的糟粕,发扬和提升精华部分,创造一些过去没有的、现在需要的新内容,同时学习并吸取外来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吸取马克思主义思想,丰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保持时代性和先进性特点.

(二)遵循主体性原则

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是将大学生作为独立自主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采用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养训练他们的独立性和主体意识、创造才能,使大学生能够自觉构建正确的思想政治品质,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它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为标志.但是,传统文化过度强调群体本位和强调主体的顺应性,往往忽视了主体对自然、社会的能动改造,致使人的主体性在与自然、社会的协调融合中逐渐消失,导致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进取精神, 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能动性.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现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之上有所批判和创新,必须要适应时代潮流,更新观念,并且要因势利导.因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有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富含的爱国主义等资源,又要注意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注重鼓励、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及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遵循开放性原则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高校要注意家庭的陶冶和社会的影响,应该建立一个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作为校园教育的延伸的教育体系,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和社会化.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有开放意识,紧密联系学生家庭、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区,使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目标和方向的一致性.现在的世界是开放、多元的世界,没有一种传统可以故步自封而不作任何改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外来文化以更加迅猛的态势汹涌而至,使一部分大学生的精神状况和思想道德发生了新的变化.冷静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促进各国文化的相互借鉴,保持和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大学生的辨别能力,激发他们深厚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感情,是高校的历史使命.高校必须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敢地敞开胸怀,博采各国各民族文化之所长,学习和接受外来的文化,使我国的文化事业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成为世界文化的领先者.


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一)赋予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挑战,致使保守的人士很容易忽略、歧视科学技术.但事实上,现代科学技术也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和带来新的活力.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劳动观念、消费观念、时间观念、也改变了自我意识、家庭意识等,具有一定的形成人生价值观的功能和发挥教化功能;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偏重于如何做人,帮助人们形成人生价值观的文化.二者的功能不是对立的,具有一定的契合性.现代科技不但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现代的科学精神(包括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态度、科学的价值观念等),赋予了传统文化崭新的科学特性;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经过现代科技更加宽广深刻的保护和推广,可以增添新的活力,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永葆生机和活力.二者可以互相促进.我们运用网络、计算机、多媒体、即时通讯、激光照排、大众传媒等现代科学技术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大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二)把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保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导向功能.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兼容并包、博大精深的特质.有条件的高校应该建立文化研究机构,对传统文化进行剖析与解读,有助于师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选修课,增加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支持赞助师生出版发行传统文化研究著作,经常开展传统文化读书会和各种学术研究活动.建立传统知识走廊,教室内悬挂、张贴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开展传统文化艺术节.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途径,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学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深刻影响着莘莘学子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也可以促进学校和谐发展.高校在结合二者的过程中,应该做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还要引导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综合创新,以期形成独特风格.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两者存在诸多隔阂,这就要求高校潜心研究,认真解读,通过有效合理的途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去阅读、接纳、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大学生品尝意蕴深厚的精神食粮,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把民族的振兴与祖国的强盛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解、接受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可以采用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的方式.祖国大地散布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效地利用当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让高校学子们走入基层,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大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丰富理论,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深刻认识,还可以思考传统文化的弊端和未来发展方向.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大学生参观殷墟遗址等文化古迹,可以体会古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现代传承;参观潍坊风筝、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观看风筝、年画的制作过程,可以零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培育民族精神.高校要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不要舍本逐末,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组织实施、管理机制和考察考核等几个方面认真落实,保证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大力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真正让传统文化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最终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亚琴.传统文化视野中大学生主体性浅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8(7).

[2]顾友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

[3]金鑫.浅论传统文化对德育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4]裴培.信息化背景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德育教育的价值研究文化教育[J].群文天地,2011(20).

[5]赵瑞华,孔君英.论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理论月刊,2011(7).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