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关键期的生成机制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087 浏览:33875

摘 要:读懂对象必然要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展关键期的生成机制.生理发育的成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展关键期生成的前提保证;认知发展的变化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展关键期生成的内在基础;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展关键期生成的关键因素;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展关键期生成的外部条件.关键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转折期,也是进行相应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最佳期.

关 键 词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关键期; 生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1-0043-04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视域,而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读懂对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客观上存在着发展的关键期,即对象在成长发展的整体历程中客观呈现出的半幼稚与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被动性、动荡性与稳定性、危机与转机等矛盾性心理特征的转折阶段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奠基时期.这个阶段,从人生看一般从少年期到青年初期;从年龄看一般在12、13岁到15、16岁;从学段看一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前期.那么,对象发展关键期是如何形成的呢?有哪些主要影响因素呢?内在的生成机制又是什么呢?这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生理的发育成熟是发展关键期生成的前提保证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发展关键期内生理迅速走向成熟.此时对象正值青春发育期,“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多样而又十分显著的,但归结起来,不外是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和性的成熟等三类变化”[1].首先,对象的身高、体重和面部等体貌外形发生变化.此时激素活动的加强,促进了对象骨骼的生长,导致身高的快速增长;对象体重也显著增加,肌肉组织因快速增长而显得结实有力;对象面部的前额发际逐渐向头顶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嘴唇丰满,俨如成人面目.其次,对象的心脏、肺及其呼吸系统、脑和神经系统等机能器官成熟.此时对象心脏迅速生长,心脏密度增加,心肌纤维增强,心脏调节功能完善;肺的功能趋向完善,肺活量定型,胸围增大,呼吸差增加;脑和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变粗、分支变多和髓鞘化以及脑电波频率等指标趋向完善.再次,对象性生理发育成熟.此时对象的第一性征即性器官、性机能的成熟,第二性征即性的体形、体态的成型.由此可知,对象此时正处于发育的高峰期,他们迅速地改变了儿童时具有的身体特点,生理机能明显增强,尤其性的成熟标志着他们从生理上已进入成人.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生理迅速走向成熟对心理产生的影响.一是身体一般变化的心理影响.对象体态变化必然导致对自己身体、容貌、风度等各方面的关注,爱美之心日益加强.对象往往因身体的健美、美丽而心满意足、沾沾自喜,而对体型、容貌、姿势、举止等方面缺陷十分的敏感,并容易由此引起自卑、羞怯、忧虑.尤其随着身高、体重、体态、体力、面部和性成熟产生了成人感和“心理断乳”,他们开始模仿成年人并要求别人像成年人一样看待他们,而这种心理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压抑、紧张、反叛和过激行为.二是身体特殊差异的心理影响.此时对象成熟的早晚往往导致自身、成年人及同龄人对其行为的期望和评价的差异.早熟的男生和晚熟的女生对积极心理的形成阻碍较小,而早熟的女生和晚熟的男生则会在身体发育的变化和适应产生心理困惑.三是性生理对心理的影响.“性成熟促使少年期性意识的觉醒,这种变化使少年学生开始关心性,关心生殖方面的知识,开始关心自己的容貌打扮,同时产生了接触异性、与异往的好奇和愿望.”[2]可知,对象生理的成熟对心理及行为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把握对象发展关键期的生成必须重视的内容.

生理发育走向成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展关键期生成的前提保证.关键期是对象发展的转折时期,一方面这种特殊时期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承担者,必须符合肉体决定精神;另一方面这种物质承担者必须具有新异性,并以独特的作用为发展关键阶段到来准备先导条件.很明显,这里的物质承担者只能是对象身体,身体的存在是对象心理意识的前提.没有身体的存在,就没有精神的产生;没有身体的动变,就没有精神的变化,更不可能有关键期的到来.因而身体是心理意识的前提,对象独特的心理结构必然诉求身体的特殊变化.关键期的本质属性是黄金期与危机期的交织,而为这个特殊发展期提供前提的只能是对象生理发育的不断走向成熟.一方面对象生理发育不断走向成熟表现出的态势和倾向本身就可以构成关键期的突出标志和内容;另一方面对象生理迅速走向成熟,尤其身体的外形、机能的变化和性成熟以及带来的影响为关键期的独特心理结构的出现提供了生理前提,因为对象生理走向成熟的同时,却在认知能力、个性特质、社会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于是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就极大地促成了具有转折性的心理模式以及半幼稚与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主动性与冲动性、开放性与闭锁性等错综复杂心理矛盾的生成.因而可以说,对象生理发育的成熟是发展关键期生成的前提保证.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认知的发展变化是发展关键期生成的内在基础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发展关键期内认知发生了显著变化并趋向高级.关键期内的生理发育,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为对象认知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而此阶段对象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中学课程门类增多且难度加大,知识走向专门化并且知识的规律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增强.因而这为对象的认知发展提供了契机.对此,一方面从对象感知、记忆、注意等直接性认知发展特点看:此时对象感知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不断增强;对象的记忆力不论是记忆的容量,还是记忆的自觉性、抽象性,都发展到了高水平;对象的注意从以无意注意为主向有意注意为主过渡,注意的广度、深度、持久性和稳定性不断深化.另一方面从对象的间接性认知看:与其他的认识成分相比,属于间接性性认知核心的思维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在校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已开始占优势,到高中二年级时已基本成熟;辩证逻辑思维在初一阶段已经开始出现,但是水平低下,到高中二年级时已趋于优势的地位”[3].由此可知,此时对象不论是直接性还是间接性认知,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趋向高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认知发展带来的心理变化及行为影响.一是对认识发展本身的心理影响.此时对象认知虽已是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但认知还需经验的支持,只是到后期才从由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的抽象思维.因而此时对象认知必然具有一些矛盾性特点,即认知的抽象性与具体性、深刻性与表面性、批判性与片面性、灵活性与偏执性等特征的并存.二是认知的矛盾性特征导致对象过分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外在表现.此时对象虽能日益把握现实世界,并分清现实与想象的区别,以及了解和考虑他人的想法,但对象在认识上具有“自以为是”的倾向,他们只对自己形象和行为表现过度重视.而且这种心境也使对象的是非观、审美观与别人的混淆起来,以为别人应该爱自己所爱、恨自己所恨,不理解为什么别人的想法与自己格格不入,易产生自我错觉和价值偏颇.三是认知发展会促进良好行为,也会诱发极端行为.对象认识水平的提高,能促进自身行为实践及其后果的认识,增强行为实践的自觉性、独立性、计划性、预见性.而对象认知的片面性、表面性、偏执性会使对象产生独特的心理图式,即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在对行为实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论时常常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易诱发极端冒险行为和不端品行.由此可知,对象在关键期内的认知发展对心理及行为具有双重影响,从主流看,这种影响具有积极、进步的、向好的趋势,有利于良好心态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但认知的矛盾性特点也对心理及其行为发展有着独特的震荡和牵制作用.把握住认知发展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对理解对象发展关键期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认知的发展变化是发展关键期生成的内在基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内在基础,追问事物发展的内在基础是理解事物生成的必然要求.对象关键期无疑具有特殊的规定性,这种特殊性必然诉求存在基础的独特性.关键期生成的特殊基础是此阶段对象认知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对象认知的发展变化不仅是关键期内的突出心理表征,而且还对心理和行为的整体发展具有基础性影响.一方面认知的发展丰富了对象的心理世界,增强对象的精神力量,使对象的心理行为的能力迅速崛起,这种过程及其结果无疑反过来内在地构筑了发展关键期的重要内容,因为关键期的重要指标是心理和行为的急剧变化和不断丰富.另一方面,对象认知发展的矛盾性特征,即认知的抽象性与具体性、深刻性与表面性、批判性与片面性、灵活性与偏执性等矛盾性特征决定对象在认识、情感、行为以及个性趋向和社会性发展等心理面貌的多维性、动荡性和波动性等特点.人是认识指导下的存在物,认识的性质及结果无疑决定着人的整体心理水平和行为特征,因而此时对象发展关键期固有的在认识、情感、行为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多维性、动荡性和波动性等本质特征,也只能内生于此时对象自身的认知高度发展但又没有完全成熟的矛盾性阶段.对此,对象认知的发展变化是发展关键期生成的内在基础.

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发展关键期生成的关键环节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发展关键期内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并日益高涨.对象从出生到成熟,自我意识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此阶段对象的自我意识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高峰期.因为对象在生理上的迅速成熟产生了成人感,认知发展开始把注意力指向主观世界,思想意识进入自我观照的阶段.对此,对象开始主动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例如,“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特点是什么”、“别人是怎样看待我的”、“我到底该做些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浮现于对象脑海之中.对象自我意识的高涨使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之中,而此时对象喜欢写日记就表明了他们希望了解自己、分析自己,关心自己成长的心理诉求.自我意识的发展还表现在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分化及其统一的趋势上,随着自我发现,对象比任何时候都经常地考虑自己的未来,而理想自我由于是个体在头脑中塑造的自己所期望的未来形象,因而理想自我此时发展相对较快,会超过现实自我的发展水平,尤其出现把理想自我作为人生发展动力.由此可知,此阶段对象的自我意识已获得充分发展并日益高涨.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心理变化及其行为的影响.一是会产生积极心理动力和精神力量.对象的自我觉醒,产生独立的愿望,并努力把握未来对自己的意义,会形成面向未来的新态度,进而以理想自我作为人生发展完善的动机.二是易产生自我中心主义.自我意识的高涨,内心世界的发现,使对象对周围的事物不屑一顾,导致个性价值取向的偏执.他们唯我独尊、总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神经过敏,感觉到别人总是在用挑剔的态度看他们;充满自我表现和炫耀的冲动,表现出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的举动.三是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抗拒行为.逆反的实质是维护自尊,突出自我.自我意识的高涨产生强烈的自尊愿望,如果成人和社会忽视了对象的这种心理需要,对象就会因自我需要受到忽视,自尊心遭遇到挫折而发生抗拒行为和我行我素的极端行为,因而这时成人会明显感觉到对象不比以前“听话”了.由此可知,此时对象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个体心理面貌和价值选择产生着深远影响.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发展关键期生成的关键环节.“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主观意识,包括对自身机体状态的意识,自己的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对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对人我关系的意识.”[4]因而在对象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生理因素、认知因素、环境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无疑是通过自我的认知、体验和控制才能起作用.对象自我意识的高涨及其作用对发展关键期形成的影响如下:一方面,使发展关键期生成的诸多条件和因素通过自我意识起作用.生理发育的成熟、认知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只有进入对象自我意识的阀限,才能通过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方式来整体建构对象发展的特有心理图景和行为模式.对象的自我意识就像一个过虑器,有选择地接受自身和外界的各种影响,并赋予关键期的诸因素以特殊的意义图解.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反过来也灵敏地反映着生理、认知和生活等发展特点,而对整个心理发展状况的反映往往会呈现出自我意识的成熟与幼稚、独立与依赖、开放与闭锁、自觉与盲目、高傲与自卑等特征.人是有意识的动物,其实质是人在自我意识指导下的生存物,因而自我意识可成为心理发展机遇,也可以带来心理起伏动荡,并形成对象人生发展的前进与曲折、稳定与波动、发展与危机并存的敏感期和转折期的交织,而这些特征构成了发展关键期的具体内容.实际上,此时对象正是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自己、解释自己所获知的经验,初步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以此来预期和展开自己的行为实践,进而生成关键期的特殊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因而可以说,自我意识的高涨及作用是对象发展关键期生成的关键环节. 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发展关键期生成的外部条件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社会生活在发展关键期内发生了重大改观并不断复杂多样化.一是社会交往活动的变化.此时对象改变了儿童期以游戏、玩耍为主的交往取向,交往目的开始逐渐转向倾吐烦恼、交流思想、表露感情的深层心理;交往重点也开始转向同龄朋友关系,而对象与父母、教师的关系呈现出了要求平等的诉求.二是社会任务和要求的变化.此阶段对象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还要树立正确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面临升学就业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因而生活任务和要求日益复杂繁重.三是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随着对象交往和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张,他们开始参与到社会诸种活动中,并体验着多彩世界带来的新奇和刺激,而“各种环境因素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影响既有正向积极因素,也有负向消极因素,往往良莠不齐、鱼龙混杂”[5].由此可知,此时对象无论社会交往还是社会任务或生活环境,都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向.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社会生活的变化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一是交往活动变化的影响.由于对象此时生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在社会交往中会要求与成年人一样的权利、地位和自由.但此阶段对象无论是在社会交往的技能技巧上,还是物质经济基础上,都因无法满足这些需要而产生心理问题和价值困惑.二是社会任务和要求变化的影响.虽然新的任务和要求为对象人生发展提供了动力,但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由于对象自尊心比较敏感又争强好胜,易产生压抑感、挫败感和焦虑感,而成人过高期望和要求会导致对他们面临消极的评价多于积极的评价,易造成心理波动和认同危机.三是社会生活环境变化的影响.随着对象参与生活范围以及扮演角色的增多,对象的心理成熟会因生活环境复杂多样性而表现出相对滞后性.这就加大了实际生活与心理成熟的距离,使对象身心失衡的现象随之增加并带来心理困扰和问题行为.这也是青少年犯罪或失足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对此,把握发展关键期的生成必须重视此阶段对象因社会生活的变化带来的心理和行为影响.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发展关键期生成的外部条件.这时期影响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大量出现,如人际交往的成败、对异慕的萌发、学习成绩的好坏、人生道路的选择,而自我意识的高涨又使对人生经历以及社会生活的感受性、波动性和接受性日益敏感.正是由于对象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生理的日趋成熟,并伴随生活经验的相对不足和认知结构的矛盾特征,所以才催生出对社会生活和自我发展日益敏感的认知、体验和调节,使对象心理发展和行为模式表现出危机与转机、挑战与机遇、升华与堕落、昂扬与低迷等矛盾的交织图景.实质上,这种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就是发展关键期的生成过程.由于人的意识本质上是现实社会生活的能动反应,因而发展关键期的形成无疑与对象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只有通过参与此时复杂生活才能塑造出发展关键期独特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当然,从内外因辩证关系看,此时对象发展关键期的生成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而这里的外因主要就是此阶段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及提出的新形势、新要求.因为只有此时社会生活使对象在生理、认知和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成长需求和发展任务,才能使对象呈现出的半幼稚与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被动性、动荡与稳定等矛盾性心理特征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并影响人生发展的未来走向.因而此阶段社会生活的外在影响客观上助益了对象发展关键期的到来.

综上所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展关键期的生成有着内在必然性,把握住对象发展关键期的生成机制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需要.目前,人们主要集中于研究大学生,而缺少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纵深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包括大中小学生的整体.其中,发展关键期就处于中学阶段.所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系统化研究(包括大中小学生的行为特点、主导需求、典型问题和发展关键期等)必须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