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主动、互动、灵动的政治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793 浏览:132357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要自觉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质量观,始终坚持“师生互动、平等对话、关注过程”的教学观,方可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这就要求构建“主动、互动、灵动”的政治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发展能力.这里的“动”,不仅是外在的“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动”――包括内心的思考、辩驳、追问,都是“动”的内涵.

一、培养主动学习习惯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构建“主动、互动、灵动”课堂的前提.所谓“主动”,主要是指学生积极的学习精神和自觉的学习态度,包括学习态度端正,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乐于合作探究,自主、主动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治课学习中来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政治教师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入手,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在充满教学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一要培养阅读、提问的习惯.阅读是政治课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在校期间,让学生抽空浏览时政报刊、网站,了解课本以外的大千世界;周末、检测期,引导学生收看新闻节目,关注国际国内正在发生的大事.同时,鼓励学生在读报、看新闻的过程中结合政治课本知识设问,并尝试自问自答或者你问我答.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关心国家大事、家乡建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进而揣测时政考查、命题的切入点.

二要培养讨论、辩论的习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通过讨论或辩论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合作能力,而且对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探究和获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要培养预习、笔记的习惯.预习习惯是一种学习正能量的储蓄,而预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在各年级政治课教学中,要坚持渐进性策略,通过预习引导、问题对话、实践体验等途径来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课件展示、黑板板书、语调提升等方式,提醒学生及时在课文相应地方作好笔记.必要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引导他们编写知识树、起草建议或倡议书、写作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四要培养合作、展示的习惯.经历了充分预习,学生会怀着强烈的表现欲参与课堂教学,政治教师要给他们创设合作的舞台、展示的平台,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精神成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同伴互助、课堂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收集、改编资料,学会了结合材料设计问题、联系教材分析问题,有的还能设计学案、自主命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分享自学成果,也能通过树立标杆促使他们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从而超越自己、超越别人,学生就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学好政治课的前提.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学习主动性自然有所提高.受良好习惯的支配,学生能下意识地去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必然提高.

二、提供互动探究时空

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是构建“主动、互动、灵动”课堂的基础.所谓“互动”,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互相促进并和谐发展的师生、生生关系,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资源和环境互动,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困难来自其自身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探究的时间、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机会.一切学习都是自主学习,对学、组(群)学不能流于形式,而应根据合作探究的情况决定结束的时间,让合作提高实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实现优势互补.

一是实例教学法.即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教与学双方直接参与、共同探讨各种实例,通过启发式、体验式、合作式、互动式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精选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上的鲜活事例开展教学,将深刻的政治理论寓于最新的世情、国情、乡情、校情之中,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分析和讨论,能够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二是专题讨论式教学法.当今社会,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他们对各种社会现象都是有话可说的.政治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启迪学生思考.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其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加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

三是辩论教学法.“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既体现课本理论又切合生活实际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提前确定辩论主题,让学生自选正方、反方和点评方,利用周末时间查找资料、分析、筛选,然后按照辩论规则举行课堂辩论,由教师对各种观点加以梳理、引导和深化;或者由一段视频、一则新闻、一个故事等素材引导学生即兴辩论、演说,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学习,营造、合作的学习气氛,在辩论、演讲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是实践教学法.主动、互动、灵动不仅仅是课堂的形式,还可以延伸到课外.教学之余,政治教师要依据课本知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者行动、检测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践教学法侧重于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体验,让学生走出课室、走出学校、走入社会,观察世界,学会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此外,还可利用、博客、微博等网络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形成多维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引领学生面对实际、正视社会. 总之,政治课教学是一种教学互动关系,课堂教学互动要做到九个“凡是”: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凡是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思考,凡是学生能表述的就让学生表述,凡是学生能归纳的就让学生归纳,凡是学生能实验的就让学生实验,凡是学生能合作的就让学生合作,凡是学生能教学生就让学生教学生,凡是学生能鼓励学生的就一定要让学生鼓励学生.这样,师生共同探讨、互相学习,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三、追求灵动思维目标

灵活教学、鼓励创新,是构建“主动、互动、灵动”课堂的关键.新课程倡导教师灵活教学、鼓励创新,倡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灵动思维.所谓“灵动”,主要是指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活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求新求异的勇气,包括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发现的快乐、实践的快乐,在学习过程中生成课程资源,提升创造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智慧的火花在闪烁,知识的种子在发芽,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场所,师生在深刻质疑、积极答疑中教学相长、和谐共进.

一要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教师首先要跳出课本,不囿于课本,不拘于形式,不泥于成见,带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当学生对政治理论和社会实践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往往能生成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体验,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二要灵活教学.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灵活地教,学生灵活地学;教师灵气洒脱,学生轻灵自在.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充满,富有生机,富有情趣,富有启发性,生动形象,灵气潇洒,逐渐形成灵通的教学魅力――具有灵活的教学设计,拥有灵巧的教学创造,养成灵性的教学素养,激活灵敏的教学情感,必然引领学生思维灵动飞扬.

三要因材施教.罗杰斯认为,“心理自由”或“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创造性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根据学生的社会家庭情况、生理和心理年龄、学习特点,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跃跃欲试愿意接受任务时,要及时予以锻炼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要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要适时指导.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在创造的自由性和指导的约束性之间,以及在学生取得自己的乐趣和满足教师的要求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不能因此忽视教师的指导.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指导学生进行调查、参观、讨论、访谈、专题研究、情境分析,让学生在探索中有所收获,并将基础知识的夯实、灵性创造的激发融为一体.

创造性是灵动的核心.要实现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移,必须从学生特长和关切出发,在其“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上寻找结合点,同时在这些增长点展开教学,让他们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能在“最近发展区”上相适应,并不断把“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以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实践证明,学生直接参与的课堂更精彩.在政治课教学中,推行“主动、互动、灵动”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尊重学生课堂中的感受,呵护学生在课堂中闪现的智慧火花,学生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才会学有动力,学有,学有创新,才会感到自己是新知的发现者、研究者.这样的课堂融知识、能力、思维、情感、创造于一体,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又动脑,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进而促使其创新能力不断迸发,政治素养逐步提升,从根本上扭转学生被动接受政治理论的局面.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