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存在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75 浏览:13769

摘 要:高考改革冲击着我们的高考复习.高考复习的有效性,是高考成绩的保障.在高考“大决战”来临之际,理清思路,解决存在问题,制定有效的复习教学策略,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着重分析高考复习存在问题并对有效复习策略进行探索.

关 键 词 :高中政治;政治复习;存在问题;复习策略

近几年高考政治命题的指导思想基本上实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轨.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突出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以及全方位多层次地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析性能力、应用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然而,在迎考复习中师生粗在不少的问题和困惑.

一、老师面对高考的困惑

近几年来,考试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着我们的高考复习.无论是命题的理念,还是难度的变化,无论是试题的形式,还是分数结构的变化,都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都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当我们思考2013年的复习方法时,我们有必要把这几年高考带给我们的困惑再现出来,以思考我们的方向和出路.

(一)答案组织方式的多样化.

答案组织方式的多样化,主要是指同一性质的问题,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来组织答案.当然这不能划入形而上学的范畴,而是思维规律的基本要求.而且,评价体现的是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个人的意志.但问题在于,多元化的答案组织方式,给学生出了一个难题:我们应采取哪种方式呢?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多样化.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的生命力之所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倍加重视,但理论和实际如何实现结合,高考试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元化的思路.

(三)“理论”的表述更加宽泛化.

“理论”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外延,理论又有一定体系的,它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建立起来的一个知识系统,高考考试大纲的规定正是这种理论体系的体现,也是对我们学习的一种规定,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政治理论教育,也主要是就这种体系而言的.但高考对“理论”的表述和要求不断突破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四)试题内容不断突破考试大纲的范围.

考试什么,作为一线教师只能够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去做.但近几年,高考试题不断突破考试大纲的范围,尽管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准备,但高考试题的超纲程度还是让我们始料不及.

(五)思维量、难度加大.

思维量加大,主要体现在选择题的难度的变化上.选择题看起来是一种很容易操作的题目,只需要简单地作出判断即可,但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却需要严密地科学思维,而这种难度的加大,又主要体现在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判断的确立等方面.

(六)对学生知识面和经验的要求更高.

知识的建构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二是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新信息之间建立起联结.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考在这里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对学生知识面的要求几乎达到不可想象的宽度.

二、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2013届高三学生几个多月的教学和接触了解,发现本届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时间抓得很紧,有较强的高考意识,状态较好.但2012年9月底的第一次模考及两次单元检测成绩都没有达到我的心理预期定位,经过试卷分析得出结论:学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的程度不到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掌握不牢.

如“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答案是课本上的原话,能够得满分的同学却寥寥无几.

(二)审题不清、不细,分析题目和背景材料能力较差.

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看到题目就贸然下笔,夸夸其谈,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三)缺乏主观性试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

主要表现在:审题不清,答题抓不住要害、关键,“答非所问”,“多多益善”的现象很严重.或者前后重复,上下挪抄,生搬硬套,不与材料相结合,出现原理与材料脱节两张皮现象.语言表达模糊,欠精练、规范、准确,“口语化”现象非常严重.

(四)关注时事,了解现实热点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不能准确使用学科术语的能力.

(五)答题不规范.

1.答题方向方向性错误、即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常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学生却用唯物论的知识解答.

2.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例如在讲通货膨胀时,不讲国家发行纸币多了而说成是国家把钱发多了;在讲电也是商品时,说成电也是要用钱写的;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成国家做事等等.

3.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写成公民;矛盾的斗争性说成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提高说成利润提高等等.

4.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答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三、复习应对策略

(一)研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范围要求.

复习备考,首先要搞清楚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这样,复习才会方向明确,事半功倍.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对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都一一加以了说明,并给出了题型示例,这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蓝本”.所以,要使复习获得最佳效果,必须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尤其对考试的内容应做到心中有数,并力求正确把握.

1.要正确把握考试范围.

考试大纲(政治部分)对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考点以及时事政治的范围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教师要在研读的基础上对此做到了然于心. 2.要正确把握考试要求.

这里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把握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即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能力,每一能力目标又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并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目标与要求.另外,可以通过对“题型示例”中政治试题的赏析,进一步加深了解能力测试的要求.“题型示例”往往是经过多年筛选的一些经典试题,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

(二)关注必考点.

政治高考《考试说明》年年有变,但细细研究发现变与不变是对立的统一,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年常考的必考点.对于众多的必考点,应作为重点抓住不放,而且要花大力气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复习,达到了如指掌、滚瓜烂熟,并且要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中学生的生活体验.

1.关注新增点.

每年的《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都有一定量的增减.当年新增的知识考点就是政治总复习的又一个重点.大家知道,《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作为考生决不能轻视《考试说明》,只要将新增考点作为重点来复习,才有针对性,才能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譬如去年单科政治试题就考了新增加的考点即人与自然的关系;第38题的设问和答案组织与新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密切的联系,答案中的某些内容几乎是《考试说明》中新增知识点表述的翻版,这一点在组织复习时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2.关注盲点.

所谓盲点就是《考试说明》中所列的内容,近三年在试卷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比如哲学中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等考点.而这些考点在近三年的考题中几乎没有涉及到,但它们不仅仅是教材的重点,如矛盾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而且是命题人员的兴奋点.因此,复习中要将这些盲点作为又一重点来复习,才能真正走进高考,具有高瞻性和高效性.

3.关注自己的弱点.

大家在复习模考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弱点和缺项,当然,各个同学的弱点不可能是相同的,有的同学有某一知识上的缺陷,有的同学可能存在着能力上的缺陷,因此,每位同学必须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重点的弥补、矫正或训练,查漏补缺,培养学科能力,直至达到明显地提高为止.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疏漏,弥补漏洞,做到万无一失.“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4.关注热点.

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是政治课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热点、焦点问题与学科知识的交汇点就是高考政治复习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单科政治卷,还是综合试卷都突出对时政热点问题的考查.正因为时政热点问题倍受命题者的青睐,又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政治课教学和高考政治命题的一大特色.所以,老师指导学生要予以高度重视.那种读死书、死读书,把学科知识与时政热点脱离开来的做法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建议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必须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尤其要关注十八以来的有关决定、朝鲜半岛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雅安地震等重大热点问题.既要抓住时政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更要善于挖掘时政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深入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哪些侧面去设计问题,进而准确地把握命题的切入点,做到有备无患.抓住了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也就抓住了政治总复习的重点与关键所在.

复习中,要注意把热点问题和高中教材对接.热点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是考试题目设置新情景的原材料.所以,把热点问题和理论观点变成考试题目的新情景、新材料,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夯实“三基”,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政治高考突出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牢固的学科知识体系,就没有能力可言.因此,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则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知识的升华和融通.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无论是单科政治试题,还是综合性试题(文综、大综合),解题的基础永远是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于这一认识,大家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必须做到:

1.拓宽、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例如去年的文科综合的第31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尊重多样文明”的内涵.既然是“文明”就应当是人类的共同成果,“尊重多样文明”不仅包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而且包括尊重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还包括尊重各国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具体道路.世界是多元的,文明也是多样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将一种文明、一种模式、一种制度强加到别国尤其是弱国人民的头上.同时,尊重多样文明不等于肯定他国侵略的历史和现行的霸权主义与超经济剥削的政策.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拓宽对“多样文明”的理解,切不可把文明仅仅理解为精神文明,也不能把肯定某些国家的侵略历史当作尊重文明来对待.

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好基本原理.

2.加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从以往考生的高考实践与平时训练来看,大家失分的原因,尤其是选择题的丢分,主要是由于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缺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死记硬背的习惯.如果只会死背书本教条,而不注重理解和思考,就不可能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因而高考中就会失分较多,漏洞百出.

3.强化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无论是政治单科考试,还是综合性考试,要想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加强基本技能的针对性训练,全面提高其解题的能力,尤其要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地分析和研究热点素材,积极探索命题的切入点,下大功夫提高自己解决应用型与实践型试题的能力.对于材料题和论述题的训练,具体来说:一要阅读和了解大量有关时政方面的背景材料;二要思考这些材料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常识的直接联系;三要自己研究命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四要自己重组问题情境,学着设计具有创新性的试题;五要自己根据所学知识拟出答案思路及要点;六要对全过程进行认真的反思,进行诊断地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和规范自己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等. 4.注重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

指导学生在总复习中,要主动自觉地做到框框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自我建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常识的立体知识体系,以备在高考中做到随“点”随“到”.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将厚书读薄,按照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建构三学科的立体知识网络体系,提高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四)调整心态,运用科学复习方法.

高考不仅是对考生的知识、智力、技能、觉悟的考查,而且也是对大家心理、情感、意志的挑战.

1.以积极地姿态进行复习迎考.

老师要指导学生调整好自己的考试动机,并且自觉地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树立起正确的考试观,端正自己的复习态度,彻底改变“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短期行为,坚决摈弃死记硬背、“考试默条条,考后条条忘”的复习倾向,学会从长计议、深谋远虑,做好长计划短安排,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潜能,提出一个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把自己的情绪唤醒到一定程度,进入适度的兴奋状态,以积极的姿态参加高考总复习,树立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增强自主性,切忌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2.在复习中学会反思.

指导考生在复习中正确处理好“学”与“思”、继承与创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尝试以某一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展开综合论述,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剖析,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思维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加上通过针对性地重点习题的解答与分析,不断地进行反思,不断提高复习效率.

3.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稳定的高考题型进行有意识地训练,对经典试题应“老题新做”、“熟题生做”,尤其要作变式训练,如用客观性试题的背景材料作为切入口来设计主观性试题,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思考.在做试题时不仅能够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而且还要总结归纳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五)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化.

在复习中,要培养学生依据学过的概念原理用恰当的政治学科专业术语准确答题.

1.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

要构建这种应用功能强大的知识系统,必须抛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消极被动的,机械的学习方法,采用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

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平时加强简答题和辨析题的训练);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答案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等等.

3.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掌握一切隐含的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

(2)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美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正确性没有把握的内容尽量不要写,以免影响原本正确的那部分内容的得分.

(六)适度拓展训练.

通过一定量和质的练习,可以使心理素质和答题速度得到训练,增强考试的适应力;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理解、综合和运用等能力;可以发现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利于查漏补缺.

1.进行适度训练.

提倡“巧练、精考”、“以练代考”,避免题海战术、频繁考试,练和考都要在质量上下功夫,练要练得巧、练得到位,考要考得精、考得有实效,为了提高效率,还可以采用“以练代考”的方式.这样做,既解放学生,又解放老师,既能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避免学生的反感.这样既能收到比考试还要好的效果,不仅能节约师生的时间、减轻学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按照高考的四项能力要求,切实地提高解题和实战的能力,提高学科思维品质.

2.整理用好错题.

在高考之前要提醒考生:就是整理错题,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学生如果平时没建错题集,就应该把进入第二轮复习以来,有代表性的综合训练题和模拟试卷中的错题、模糊题来一个大盘点,进行归类整理.当然整理错题集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行为,更应该是辅导教师的集体行动.所以,老师要善于加以积累和整合,并拿来对学生练习和训练,并最终达到对每个知识点的准确理解并完善知识体系.

总之,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有规律可寻的,只要我们认真思考,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就一定会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