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方法的理念与路径

更新时间:2023-1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957 浏览:83719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提升和实际效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其教育的内在特质,务必把教学方法的创新摆在突显位置.突破传统思政课教学的弊端,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选择切实可行的路径并积极探索完善,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理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220-02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启发性,从教学效果和育人功能上更具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每一位从事教学工作者要引起重视并不懈探索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理念和路径选择上作一番探讨,以求在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上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传统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教学理念狭隘

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来看,是高校进行德育的主要路径.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为党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理论支撑,让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特殊性,也是课程教学自身的特殊性.从当前的很多理念来看,高校思政课的很多教学理念较为狭隘,把课程的教学方法跟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等同起来,只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品德的培养,则会忽视该课程的根本特点.这一普遍现象直接导致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客观教学目的失衡,教学效果缺失.应切合实际情况,树立“四让”的教学理念,即让学生喜欢,让学生受益,让学生成长,让学生成才.

(二)学生思维抵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把高校思政课看作是中学政治课的延续,甚至很多教学内容他们感觉在中学阶段都接触过,没有必要再进行学习,产生很强的厌倦情绪.同时,中学阶段的政治教育更多的采取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老师也没有对系统的政治理论加以深入的剖析,学生对社会阅历也缺少相应的体验,一些不协调的教学模式一直在学校里蔓延.学生一贯轻视政治课的惯性思维也没有得到恰当的纠正,政治课的学习与专业不相关,砝码分量远不如英语和专业课,动力不足,这些中学阶段的惯例一直延续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碗学生们所谓的夹生饭就很大程度上在思维误区中被不同程度的埋没,背离了国家层面的初衷.

(三)教学手段陈旧

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虽然已经被大多数教师掌握和使用,但是主动探索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实施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方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欠缺.从笔者所了解的教学情况看,在高校中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人数偏多,受教学师资和教学硬件的限制,“大课”为主是普遍的上课方式.新教育手段的更新很多学校跟不上步伐,教学设施比较陈旧,很多教学单项条件无法提供.我们比较推崇的单元化教学等模式就无从得到落实.落后的教学手段势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即使能满足多媒体教学,提供较为科学化的手段,很多老师也无形中充当了上课的“操作工”,对学生“机灌”,缺乏必要的互动与交流.这样的教学课堂势必使学生的情感无法得到培养,知识的掌握十分被动,想象力的发挥更无从谈起,思维的启迪有限.

(四)教学目标缺失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十分完整而严密,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焦点问题的阐述,向学生传递大量经过教师科学而有效加工过的重要信息,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消化课程内容.但是传统的讲授法不能测试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强弱.学生所缺乏的主要是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时代与社会要求的各项能力和素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由过去单纯地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轨道上来.

二、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理念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从教育学的角度上讲,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得以实现,而且关系到教学效果是否得到提高.任何教学活动都十分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不例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政治性很强的特点,研究教学方法,注重内在逻辑的提炼是一种客观要求.所以,我们认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和对象为着力点实时开展教学研究,强化科研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有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对强化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归宿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党的执政理念,人的问题尤其是价值观的问题可以视作是高校德育的逻辑起点,更可以视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切合人的理念,才能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影响力,达到卓有成效的客观效果.所以我们认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是要以热爱学生,热爱一切学生,尊重学生,尊重一切学生为准绳,重在落实以生为本.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到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从抓住学生的心灵开始,以心灵感动自我,以性情培养性格,以人格教育做人,这样才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的核心和精髓.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本身是针对学生观念和素质培养而设置的,课程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和法律基础的知识,这些内容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意识,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社会精英.先进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利于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对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因其“新”而盲目照搬,被其束缚了手脚.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就要结合情况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摆脱固定思维模式的束缚,才能取得成效. 三、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合作学习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取向,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大班教学与小班讨论结合,以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其共同特征,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这种学习活动还包括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经过这些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比较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状况,可以作为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一种有益途径.

(二)依据认识意趣,探索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非常强调教学的开发功能,强调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的相互作用才能形成互动.如果学生拒绝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那么,教师的讲授就是无用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创新中,要从大学生的认知意趣、心理规律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心理世界和内在需要,触及学生思想和心理深处,重视大学生主体对道德和法律理论的接受、认知和情感体验,努力寻求社会规范与学生个体需要的对话渠道,注意生活语言与社会意识形态语言,生活语言与道德语言结合,并在动情上下功夫,构建一个互动、对话、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好从选择主题控制进程到点评总结的整个环节,营造一种积极开拓进取宽容的探讨式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言,提出不同意见,调动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三)突出情感教育,展示教师个人人格魅力

情感教育要重视教育者的情感资质和人格素质魅力.教师的情感资质和人格素质是诸多因素组成的错综复杂综合体.教师情感的实质是一种教育爱,这是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在引导学生时,教师把自己的信念转化为教育能力和行为榜样,给学生以信念追求和典范.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上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信念在个性品质教育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的特殊效应,用积极高尚的情感去开发激活大学生的内在潜能;以积极高尚的情感为主线,整合大学生的态度、兴趣、动机、心理、意志和智力等,以满足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大学生成为既有丰富情感,又有聪明智慧的情智并茂的现代人才.

四、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不能一贯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开展教学,一堂课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教学知识结构等客观因素来确定.教学方法的探究必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方法的选择有很多种,方法的运用不是孤立的一个过程,作为新时期的思政课老师,应该发挥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品质,适时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动,或者交替,或者互动.所以,笔者的认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路径必然是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力求一种孤立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明智的,综合运用是必然趋势.广大的思政课教师能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推进高校思政课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