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998 浏览:82005

作者简介:贾雯,女,(1989-),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政治学理论.

摘 要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哲学中的著名命题,它深刻地反映了希腊城邦政治生活和希腊人的政治理念,是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解读亚里士多德的这一命题,对于全面认识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理清西方政治学说的学理传承是十分必要的.

关 键 词 :亚里士多德;城邦;政治

中图分类号:B502.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人”是这个命题的主体,亚里士多德首先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他认为人是能够思维、有理性、讲究的;人是能区分善恶并能用语言交流思想的,而动物却不能.他还以理性为标准把人与奴隶做了区分,他认为奴隶由于缺乏理智且只能感应别人的理智便只能成为别人的天然财产.相反,作为一个人,必须有独立的思维,否则仅仅是一个奴隶.当然,奴隶与动物也存在着区别:奴隶能感应理智,而动物却不能.

亚里士多德所处的年代,并不是所有的奴隶都是天然的奴隶,也不是所有的自由人都是天然的自由人.由此可见,他承认了社会因素对自然本性的影响,后天的人为因素可以把天生的自由人变为奴隶,也可以把奴隶变成自由人,而城邦应该追求合乎自然本性的社会正义.奴隶作为主人的财产,在城邦中没有任何政治地位.因此,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应该是排除了奴隶的“自由人”.

在这个命题中,“天生”、“本性”,同“自然”的涵义是一致的,即把政治、国家的终极原因归结为人的自然本性,或者说基于自然目的①.亚里士多德自幼受生物学方面知识的影响,对于“自然”,他采取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认为事物的本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只有发展到最高阶段,事物才能充分体现它的本性,人也是这样.家庭和村落的生活虽然是较高的发展阶段,但最高的阶段却是城邦生活.只有在城邦里,人才能完成本性.所以,亚里士多德说:“无论是一个人或一匹马或一个家庭,当生长完成以后,我们就能见到它的自然本性.每一自然事物生长的目的就是显明其本性(我们在城邦这个终点也见到了社会的本性).”也就是说,从个人到城邦是人实现其本性的过程,是人由不完全到完全,由基本意义到十足意义的发展过程.家庭生活和村坊生活只是人本性的中间转换环节,它们使得集体生活成为了可能.而城邦则是以实现人的美满生活为目标,因此,城邦生活是人的本性的完成.由此可见,人天生就不得不过一种群体生活,只有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人的本性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要理解“天生”的原因,还必须明白亚里士多德对城邦本性的逻辑界定.那么,什么是城邦的本性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虽在发生程序上后于个人和家庭),在本性上则先于个人和家庭.就起本性来说,全体必须先于部分.”②接着,他以手和身体作比喻,认为离开了身体的手已经不可成为手,离开了城邦的人也不可称其为人③.他认为人类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能区分真检测和辨别善恶,而这一目的只有在城邦里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虽然城邦在时间上虽然晚于个人和家庭,但在实现人类本性的充分必要条件上,城邦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从人的本性和城邦本性两个方面揭示了人为什么“天生”是政治动物的内涵:“人性的特点更突出地表现为发展那些只有人类才有的能力.由于城邦是这些能力赖以得到发展的唯一环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发展在某些方面‘自然’是和本能对立的.正如橡树子‘自然’会发展成橡树一样,人性在城邦中也会自然发展它的最高能力.”由此可见,“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从人的本性而言,人是天生的正义动物;从城邦的本性而言,城邦是实现正义的天然环境.实际上,这两层意义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那就是人的社会性问题.于是,“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便转换成了另一个命题:人是天生的城邦动物.只有城邦里人才能达到最高的善,人才称其为人.

但是,人类要过上优良的城邦生活也并非易事,因为一切事物的发展进步都不是“天生”的,这需要国家、市场和民众的共同推动,需要自由、和平等的社会条件.

在政治上,亚里士多德坚决地维护城邦奴隶制,主张小国寡民,反对社会向大一统的奴隶制帝国转化.亚里士多德论述了城邦奴隶制的合理性.他提到,相互依存的两个生物必须结合,其种类才能得到延续.对于人类,这种结合的形式就是家庭.由于最初的男女关系和主奴关系而组成了家庭,“家庭就成为人类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的社会的基本形式”.后来,随着需要的扩大,人们把若干个家庭联合成了村坊,然后再由若干个村坊联合成为一个城邦,也就是国家.在城邦中,人类的生活可以完全获得自给自足的,可以获得真正的美满幸福,人的社会本性也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由此看来,城邦的形成是由于人类生活的自然发展而自然产生的,是社会发展的终点,是人类进化的完备形态.人天生是政治动物,不能离开城邦而生活,离开城邦的单独个人与野兽一般,不能称其为人.

亚里士多德指出,在城邦中可以实行三种政体:君主制、贵族制以及共和制.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这种政体以一人为统治者并能照顾全城邦人民的利益.统治者应该属于中等阶级,富有的阶层掌权容易变成暴君统治,国家不能长治久安;贫穷的阶层掌权,容易发生内乱;中等阶层是贫富敌对力量的仲裁者,可以协调贫富之间的矛盾,是国家长治久安.其实,这不过是亚里士多德的一种政治幻想,社会还是向着大一统的奴隶制帝国转化而去.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逻辑上都能成为合格的“政治动物”,但这需要一定的过程.这个“过程”指的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严格地说应是社会正义化的过程.为了使“人”过上幸福与优良的城邦生活,亚里士多德提供了两种达到目的的途径――教育与法治.为此,他提出了一整套教育计划来克服人类天生的弱点.教育的内容包括读写、绘画、体操和音乐,既能锻炼身体,也能启发理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具有豁达的胸襟和自由的精神.通过教育使人们具有“三善”――外物诸善、躯体诸善、灵魂诸善.从而让人在财力、体格、德行三个方面都达到过城邦生活的品德要求.

对于“三善”,亚里士多德做了层次上的划分,他认为前“两善”是为了成就“灵魂诸善”.也就是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正义等内在的品质,只有这样,人才能参与城邦事务,成为有益于城邦的人,才能实现个人的幸福与城邦的正义.显而易见,亚里士多德把品德的培养和城邦的治理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我们在培养人才时不能忽视人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育是改变的根本,但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要使事物合乎正义,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④所以,法律必须受到尊重且保持至高无上的权威,所有公民都应该依法行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法律与现代意义上的法律根本不同,它与其说是一个法律制度,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模式,一种得到内心认同的行为准则.这种法律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需要满足两个标准:一是要符合城邦的根本利益,二是要符合公民的根本利益.一个共同体只有如此的法治才能维护社会正义,人们也才能成为优良在“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教育和法治对人们过上优良的城邦生活至关重要,他既强调教育又强调法治的政治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只有加强教育,人们才能更准确地认识到正义的理念;只有完善法治,人们才会更好地遵守正义的原则,从而造福于城邦.

注解

①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42.

②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7.

③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9.

④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