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333 浏览:106814

摘 要 :人格魅力就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所具有的吸引人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性格、气质、教育教学能力和道德品质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既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关键还是教师的自我塑造和培养,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人格,敬业爱岗的职业人格,品格高尚的道德人格,立场坚定的政治人格.

关 键 词 :思政课教师; 人格魅力 ;培养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 (P.1)这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师的特殊地位和特殊身份决定了塑造自身人格魅力的特殊性和重要意义.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

由于人格概念广泛使用在诸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科,而不同学科对人格有着自己的解释,造成人格内涵多种多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人格,就是指人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享受权力、承担义务的资格,这一主体(客体)资格的现实状态就是人格,即人的道德品质,及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它是人的特质的独特表现;是个体行为的全部品质;是个体由遗传和环境所决定的、实际的、潜在的行为模式.由此分析,人格魅力就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所具有的吸引人的力量.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容纳,也就是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教师的性格、气质、教育教学能力和道德品质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人格魅力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人的社会性,人,作为“万物之灵”,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作为社会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里,他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离开社会、离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人也将不成其为人.人在社会交往中,既认识他人,也把握自我,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常常表现为一种感情上的联系和心理上的相互吸引.无论是谁,在社会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越和谐,他的朋友就越多.这既能使自己得到温暖、幸福,也能增加自己的智慧、胆识和力量.

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教师个体独特的影响力、感染力与号召力的总和.教师人格魅力一般表现为: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这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具有高尚的师德,能够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根本;具有关心爱护学生和一颗无私的心灵,这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前提;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幽雅的言谈举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人格魅力的最好诠释.教师人格魅力既是每位教师个体所别具的风格和气韵,又包括教师群体形成的气质风度、认知风格和行为风范.前者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特殊性和个性化表现,后者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共性,两者构成一个教学团队鲜明而又丰富的人格魅力.

二、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正能量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古人把教师的职责精辟概括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首位的,教师要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使他们不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又懂得做人的道理,学生因敬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传授学生生存的技能,学会为人处事,掌握谋生之道;教师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困惑,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了解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知识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称职,才会受到学生尊重;才能做到教书育人,才会产生正能量.

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思政课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导师,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合格人才的培养者;更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理想信念的塑造者.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过程中的正能量主要有:示范性,“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道德的楷模、智慧的化身、行动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立德行、塑人格的重要时期,其情感、意志、行为都有“向师”的模仿心理.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相互交流.教师以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和慈母般的情感去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学生就会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激励性,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最彻底最革命的科学.思政课教师以自己坚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科学、彻底、深刻、透彻地解释;对现实问题作出入木三分、鞭辟入里地分析、说明;以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力量去打动学生心灵,激发他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积极有为地去创业、去奋斗.


诱导性,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其高尚的人格、整洁的仪表、和蔼的态度、丰富的学识、博大的胸怀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诱导,会逐渐成为学生人格品质的基因,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教育磁场,对学生的影响、熏陶无处不在.

三、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

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从外部环境来说,学校应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便利、优越的条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为教师的业务晋升提供方便.还要严格管理,把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入口,并不断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学习,营造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良好氛围等.关键还是教师自身努力,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人格、职业人格、道德人格、政治人格.

(一)健全思政课教师的心理人格 健全的心理人格就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格中的各种要素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气质上,表现为理直气壮,是非分明,不卑不亢.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思维上有较强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情绪稳定而平衡,时刻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与人相处能给人带来欢乐,令人精神舒畅.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勇敢果断,坚忍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品质.处理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学习、工作和事业都勤奋认真.具备健全心理人格的思政课教师,才会在平平常常地教学生活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二)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人格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学而不厌是思政课教师职业人格的基本要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职业人格首先体现为有一颗“爱心”,要真正把自己当成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兄妹、朋友对待,真心培养教育,不带个人私心杂念.当今社会,一些教师干尽禽兽不如的坏事,应该严惩.其次,敬业,即敬畏职业、感恩职业.敬业意识是职业精神的核心,有敬业意识的人,都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珍惜自己的工作,感恩职业给自己的人生提供了丰富舞台.从人的生命历程来看,职业即生存、生活、人生.职业劳动是人的生活来源、生存基础,还是一种寄托、一种情感、一种追求、一种理想,是人生的最重要部分.只有奉献于自己的职业,才能创造辉煌的人生.再次,诚信,诚,即真诚、实在、踏实.“养心莫善于诚”.信,即信任、守信.信,是诚的外在行为表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与信对立统一,不可分割.只有做到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才能坚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才能培养出诚实守信的下一代,使我们的教育活动产生正能量.

(三)逐步锻造思政课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

教师的威信来源于高尚的道德人格,人格是金,只不过有人善于把握像金子一样的人格,有人在物欲面前把它丢掉了.道德人格的重点是做好“四自”,即自尊、自重、自爱、自强.自尊是对人格的基石,自尊不是自傲、自大.一个有着自尊的人,往往在思想深处包含着自卑、自觉、自知.如果自尊是根,那么自重、自爱便是它沉甸甸的果实.如果自尊、自重、自爱是构筑人格的基础,那么,自立、自强,便是人格提升的阶梯.无论社会生活如何纷繁复杂,人情世故如何冷暖,灵魂的支撑点却永远在于自己! 如果一个人总是为物所累、为名所困,必定丧失自尊;而失去自尊的人,不是人格扭曲,便是出卖自己的人格.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只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在实践中体现其人格魅力.

(四)始终坚定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人格

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政治责任和职业使命,始终站在党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为推进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和谐有序、稳定发展鼓与呼.必须正确认识教育与政治不可分离、相互作用.政治责任、政治使命是国家、社会、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重任,它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崛起振兴,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教师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来教育学生, 引导学生去认识历史、接触现实, 培养他们对中国国情的科学把握,既看到我国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要分析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教师只有带头参加社会实践,深入企业、农村和市场,走向社会,走向民众,才能在讲台上成为一名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宣传者、倡导者.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