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课教育的现状与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10 浏览:21182

【摘 要 】 本文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高职学制改革的短期性和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新的思路,以期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更好地怎么写作于高职院校培养特色人才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合格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 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高职教育工作会上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统观全局,必须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截至2006年9月,高职院校在我国已达1500多所,占高等学校总数的70%多,在校生人数己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50%以上.其规模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高职院校无论是从史、师资力量,还是从管理手段、教学设备等方面都不能与一般普通高校相比,此类学校的生源素质也相对较差.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从而保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收到实效,就成为我们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四个特点,即职业性、技能性、地方性与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学生与一般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技术技能性,决定了必须处理好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高职怎么写作面向的地方性与行业性特点要求我们处理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

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方式.本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三方面,其中,政治教育是解决立场、方向、道路等政治规范的问题;思想教育主要解决思想认识,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思想规范的问题;道德教育是解决人际关系,待人接物,文明礼貌,诚实勇敢等道德规范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充分发挥其作为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为重点,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行为状况的积极表现:当代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行为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高职生思想政治行为状况的消极表现:从整体上看,广大高职生理想不远大,他们没有那种“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豪情壮志,缺少那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追求心理脆弱,自尊与自卑交织,抗挫折力弱人文素质较差,对中文、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涉猎较少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如他们都想考英语四、六级,很多人想走“专升本”之路,但是他们就是坐不下来刻苦不了,等等.

由于在中学时代缺乏对政治理论的系统学习,影响了进入高职院校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一步地学习和提高.这个问题乍看是用问题本身回答问题,其实不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奇心是兴趣产生的动力,没有好奇心,也就不会有求知欲.但是,新奇应以一定的知识基础做铺垫,过于新奇的事物,没有知识基础做铺垫,往往会转而顾他.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中学阶段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不很突出,更少对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的知识积累变得比较肤浅.由于缺乏政治理论知识铺垫的现实,使他们有时面对教师课堂上讲授的新知识有一种新鲜感.但是,由于知识积累的限制,使他们很难持续地跟随老师教授的内容去思考.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不专注思想很容易开小差.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对策研究

3.1 提高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高职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头脑.高职院校党委要统一思想,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教育的首位, 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职院校的指导地位, 充分运用高职院校发展的优势和各种教育方式、方法、手段, 充分发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积极组织广大青年学生认真学习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 积极主动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帮助高职学生了解和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采取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自觉地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师生之间是教与被教,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这种模式是不利于教学效果提高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以主导性为特征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是以主动性为特征的主体.

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是教学的主持者、组织者和责任人,负责其主讲课程的全部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同时也要做好其中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安排,包括教学活动的目的、内容、方法及具体步骤等,都应由教师负责确定.

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动者.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的主动性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了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特有的学习活力、创造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主动地自学和完成课外作业,积极主动地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动.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是外因与内因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很重要,但毕竟只是推动学生成长的外部力量,其作用发挥的大小,最终取决于学生本人主动作用发挥的程度.但是学生主动性发挥的情况,又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主导意识和科学的主导方法.因此,教师要正确看待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树立正确的主导意识及正确的学生观,只有广泛听取学生意见、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其不同特长和个性特点,才能使教学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3.3 顺应高职办学宗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基于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特点,课堂教学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渠道.调研结果表明学生不喜欢课堂教学,深入调查的结果是学生不喜欢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方式.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都很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从学生的这一实际出发,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设疑式、对话式等,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型人才.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国家发展建设的成绩与困难,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自觉约束自己,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要想让学生理解这种教育意义,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验”的机会,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仅仅限于课堂分钟,也不能仅限于平米的教室,应该将这种教育渗透到实践活动中,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3.4 以就业为指导,加强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办学之道,师资为本”.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建设者和实施者,这支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进程及效果.根据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要求,笔者认为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是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

20世纪90年代,“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开始进入理论界的研究视野.1997年召开的首次全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师资工作“以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重点.”教育部拟定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也规定,到2005年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要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80%以上.根据《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估体系征求意见稿》规定,所谓“双师型”教师,不是简单地拥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证书),也不是教师和工程师或技师的简单的叠加.从广义上讲,“双师”是指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传授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师.通俗地讲是既能上课,又能指导学生实验、实习、训练的教师.

从以上界定可以看出,高职“双师型”队伍建设主要是针对高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而言的,作为公共基础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由于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和操作难度大等特点,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要求.不过笔者认为,随着高职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必须顺应这一改革的需要,创新“双师”内涵,培养适应高职改革要求的新型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队伍-教师加职业指导师(或政工师、心理咨询师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