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咨询技术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060 浏览:134910

【摘 要 】阐述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并探讨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关 键 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85-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80后”、“90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因此,近年来高校政工人员开始尝试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许多原则冲突问题.本文借鉴前人研究,对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探讨.

一、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求新求变才能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新的教育环境下,党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2004年10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遵循大学生思想实际及心理发展规律,探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

(二)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逐年上升.“80后”、“90后”大学生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追求独立自由和标新立异,但是又缺乏社会实践,表现为过分强调自我,思想脱离实际.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方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运用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008、2009、2010级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8.02%、36.81%、39.51%,心理问题检出率逐年上升.因此,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不能严格独立起来处理,利用心理咨询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真正走到学生心里.本课题组设计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调查问卷》,调查了6所区市直属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32位学生.调查表明,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弊端方面,51,04%的教师和74%的学生认为“内容更新陈旧,学生不感兴趣”,42,71%的教师和79%的学生认为“手段更新缓慢,缺乏有效性”.在学生对谈话效果的评价上,18,32%的人认为十分有效,因为能站在学生的立场讲问题,触及心灵;51,15%的人认为有点效果,因为能感受到真诚;19,85%的人认为没有效果,因为弄不懂谈话的中心;10,69%的人表示有些反感,因为老师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长篇说教.因此,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和学生心理,传统的灌输模式已不能适应,应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

二、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一)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隶属两门独立的学科,工作内容、重点和原则不同,因此有些专家对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持怀疑态度.但笔者认为,两者本质上有相互交叉联系的领域.第一,两者都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育目的;第二,两者都以人的非智力因素为工作内容;第三,广义上的思想是心理的一个部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应是两者教育的共同结果.因此,两者不可互相取代或排斥,应相互补充和借鉴,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具备掌握心理咨询技术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素质普遍较高,课题组在对南宁市6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调查显示,学历层次上本科和研究生各占54%、40,5%,而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占60%.说明大部分的人员具备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符合本课题实施的人员素质要求.另外,具有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是少数,但66,66%的老师参加过短期心理培训,15,26%的老师参加过一周以上的培训,说明各高校对心理教育知识普及工作是积极的.

三、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学校给予资金、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并完善制度.学校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制度建立是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最基础的保障.学校应制定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细则和要求,鼓励或组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分批次地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或参加心理学知识相关培训,在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上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在评优政策上也给予适当倾斜.

(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双能”学生工作队伍.主要包括人员构成、素质要求、应掌握的心理辅导的知识等方面.

1,人员构成:学生工作处、团委、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等一批专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

2,素质要求:一是态度真诚、工作热情、豁达幽默;二是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自信自爱;三是关爱学生,平易近人,严于律己,身正为范;四是能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勇于创新;五是具有良好的班级组织与管理能力;六是以学生的利益为重,保守秘密,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3,应掌握的心理辅导的知识.一是大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包括大学生在不同阶段遇到的发展适应问题、大学生人际、情感、性格、个性、就业等方面的心理特点;二是班级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班级心理团体辅导设计与实施技术、掌握团体动力的基本理论等;三是心理咨询中的基本技术,包括鼓励支持、积极倾听、价值澄清、发问、自我开放、与学生个别会谈的技巧,等等.


(三)加强培训,重在实践演练.研究中,笔者进行了以下主题的培训和实操训练(见表1).当然,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并不能单靠简单培训就能掌握,还须在实际工作中继续深化培训,建立教师实践指导制度.因为心理咨询对专业性要求很高,只有在“学习一实践”反复的经验积累中,才能熟练地应用好心理咨询技术. (四)“计划—实施—评估”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具体操作如下:

1.日常工作规范.(1)建立班级学生思想档案,内容应包括学生个人、家庭基本情况、个性特点、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思想谈话记录,等等.(2)以温暖和谐的班级氛围感染学生,以丰富的主题班级活动启发学生,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互相启发、认识自我.

2.在学生个别谈话中的具体标准规范.(1)环境:借鉴心理咨询场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选择在一对一的安静环境中,尽量避免人多或嘈杂的环境.(2)心理咨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谈话的过程: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确定谈话目标、内容与范围—主动邀约学生进行第一次谈话(摄入性谈话要点)—观察与鉴别诊断(对目前资料整理)—复杂问题再次进行谈话—破除脚本,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改变建议—重新决定,学生作出新决定取代童年期的脚本,尝试新生活模式—监督学生实施—跟踪评估谈话效果.在这些步骤中,运用到大量的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巧,教师如能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谈话中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标准规范.(1)适用范围:心理团体辅导课、融入主题班会课、秋游春游.(2)内容:大一进行人学适应、学习方法、生涯辅导;大二进行自我意识、人际、情绪、性与爱的辅导;大三进行求职、职业适应、耐挫力辅导.(3)操作流程规范:确定主题—确定辅导目标—精心设计辅导方案—破冰活动—转换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跟踪评估阶段.(4)操作须知:营造氛围、构建关系、认真倾听、注重互动、适时引导、及时调停、临场应变、自我发展、包容歧视.

四、实施效果评估

本课题组成员经过系统的培训,积极开展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工作,将心理咨询技术广泛运用于谈话、入学教育、班级活动等之中,并收集了大量宝贵的活动资料.共计回收学生谈话记录表、反馈表各25份,心理团体辅导记录表、反馈表各36份,追踪调查谈话学生12个,班级10个.从专业观察的角度来看,课题组人员经过系统的培训后,改变了理念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倾听、共情技巧用得比较好,但存在与学生的分享不充分、面质和提问技术运用不娴熟的问题.但从学生反馈看,学生对谈话效果和团辅课的好评率分别达到92%、93%,说明他们对老师的改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从心理咨询技术中感受到了平等、尊重与信任.例如,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主题班会中,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具体案例见表2.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技术相互融会贯通,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还发挥了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第一,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实现朋友式的沟通而改善师生关系,通过倾听、无条件关注等技术获得学生的信任,进一步探寻学生思想问题及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改善学生的情绪和心理,让他们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实践表明,心理咨询技术和团体辅导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善了学生的思想状况,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班级的班风有了明显好转,课堂纪律、教室和宿舍的卫生状况、公共场所的秩序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第二,完善了大学生的个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教育,而非治疗性教育,因此心理咨询技术并不只是应用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群体,而更多的是要应用于大部分正常的学生.实践表明,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了完善学生人格、预防心理疾病发生、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目的,培养出具有完善人格、良好社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