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原因

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838 浏览:145469

【摘 要】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纷纷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进步、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教师专业化角度出发,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在逐步推进中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 键 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改革;课改现状;对策分析

进入21世纪新的历史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给高中政治教师的自身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形势的变化,积极参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转换教师角色,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现状分析

1.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目标等领会不深

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基,课堂教学质量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试金石,其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效果来源于教学理念的更新,没有正确的教学理念作向导,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教学实践.例如,有些老师为了贯彻新课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将“启发式”教学片面理解成“问答式”教学,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向学生提问,而使学生能够回答的无非是“对”、“是”、“不对”、“不是”等毫无启发性的答案,整节课下来,不但学生学不到什么知识,一无所获,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骄傲.

2.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仍未积极创新,教师依旧根据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单向传递知识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依旧采取简单按部就班式的传递知识.高中思想政治对新教材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去除以往“偏、难、繁、旧”的知识,简化了教学内容、设计了不少的探究问题,让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但是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合作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二、原因分析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忽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

升学率成为学校难以卸载的包袱,为了追求有效升学,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导致学校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另外学校教师为了自身利益或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不重智轻德,使教学演变为功利化的简单知识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进行以来,这种重智轻德的现状依旧没有改变,仍是口号上高喊“重视、加强德育教育”,实践中仍以应试教育为主.


2.传统课程的束缚,盲目推崇智育,教师被动教学,违背新课改教学理念

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存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忽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长期以来形成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传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但是在传统课程的束缚下,教师仍然被动教学,仍然采取精英式的教学模式,把考试成绩作为划分学生的标准,严重违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3.传统的教师评价机制滞后,高中教师教学负担重,压力大

传统教师评价主要是一种终结性评价,重视教师教学的最终结果,忽略教师教学的具体过程.传统评价机制导致了高中教师教学负担重、压力大.难以有效促进教师积极工作,不利于教师间的团结合作.

4.教师培训方式单一,难以有效引导教师适应新课改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教师培训仅停留在集中对教师进行规模化的授课学习,促进教师了解为什么要课改,知道课改改什么的层面上.但是怎么改却是很多教师所困惑的,因为新课改强调的“三维目标”和以往“以传递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呈现出太多的不同观念、模式、流程、方式的不同,高中教师需要通过一堂堂具体的课来理解和融入新课改.

三、深入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摈弃传统教育观念,变革传统教师评价机制

1.教师要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以前瞻的眼光,突破传统,打破条条框框,以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真正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

2.变革传统教师评价机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即由管理教师评价转变为发展性教师评价,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1)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教学工作与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应该只由学校管理者或者是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能够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取评价信息,更好的反思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主张评价机制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传统的教师评价机制注重从学生考试的分数和学校升学率上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把学生的分数作为教师评价的唯一标准.新的评价机制应更加注重考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环节的安排与教学活动是否符合新课改理念,采用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另外也应重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自评与同行之间的相互评价,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3)教师评价机制内容应多维化

传统教师评价的内容集中体现为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评价的依据局限于学生的学生的学业成绩,甚至可能简化为:谁的班级学生成绩好,谁就是优秀教师.新的教师评价机制必须改变这种僵化的评价模式,集中对教师的教学和教师的基本素质进行评价,促使评价的范围扩大.

(二)加大对的教师培训力度,引导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提升教师技能 1.直面教师困境,引导教师掌握教学技能

高中新课改在各省市陆续展开后,教师的培训也相继进行.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参与一线的教学工作者,高中政治教师对于课改新理念以及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能够深入掌握.但是高中政治教师对于如何上好新课程却难以把握,这一行动性问题正是高中政治教师所面临的困境.

(1)将来自不同地区与和学校的老师混合编组,采取微格教学的方式,要求每位教师在培训期间展示一课时的片段教学,使学员之间自评与互评,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使教师明白自身差异,学习优秀教师教学经验.

(2)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己做、相互说、专家点评等方法,在集体智慧的分享中发现自己和他人差距,开阔教师视野、促进教师思考,调动教师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

2.教师培训团队专业化

教师培训者既要有丰富的教育专业背景和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又要熟悉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还要对课程改革的要求精神领会贯通;对高考的动向要掌握.只有把教育理论和中学政治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培训者才能为思想政治教师所信服.这样的培训在提高被培训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水平的同时又能切实解决好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所面临的难题和困惑.

(三)师范院校应转变现有的培养机制,培养适合新型课改的教师

1.培养师范生职业素养,明确师范生职业目标

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明确教师的培养目标,将师范生培养的目标着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师范生培养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教师的知识基础,包括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的工作方式,包括探究和合作.

2.完善师范院校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要求高中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师范院校要适应新课改发展要求,完善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设计,走综合化的师范生培养道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材教法三大门类是主要的课程设置.这已不能适应教师教育多元化、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要求.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师范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保证其教学任务的完成,让每位学生都要更多实践训练的机会,实践才是检验教学技能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