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良好成效推动国企改革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35 浏览:8397

【摘 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兖矿集团公司精准把握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与发展效益之间的关系,华聚能源公司作为兖矿集团公司电力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发挥电力专业技术管理优势,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做出转型发展的战略决策.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工作;国企;改革发展;战略决策

一、思想教育机制"三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动力,思想教育机制、方式和载体的创新,形成新的工作格局,保障和促进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创新教育机制.

建立健全目标明确、责权分明、运转协调、渠道畅通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经营、安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同电厂、车间、班组等不同层面工作贯通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工干部队伍为骨干,中层管理人员广泛参与为特色的大政工格局.

(二)创新教育方式.

注重教育方式的创新和教育方法的改进,大力实施"走动式"教育,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职工面对面,在了解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同时,在企业政策、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等方面向员工做好解疑释惑和思想宣传.改进工作方法,以为基层单位减负为目的,变工作检查为工作调研,帮助基层查找因员工思想认识不到位或理解不全面导致的制度执行力不强、工作效率不高、能动性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让所属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提升实效.注重发挥典型的影响和示范作用,通过劳模座谈、经验交流、巡回演讲等方式,宣传先进典型.

(三)创新教育载体.

二、思想观念教育"三面向"

思想教育分层施教,面向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面向党员加强宗旨教育,面向员工注重解放思想,提高各级干部员工思想认识,促进观念转变,坚定发展信心.

(一)面向干部抓理论学习.

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首位,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有目标、有计划地推进中心组专题学习,通过专题会议、交流座谈、领导干部读书会等形式,宣讲、山东省经济政策,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传达集团公司、煤业公司工作部署,增强对发展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定目标、作决策符合华聚能源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面向党员抓宗旨培养.

以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为载体,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改革上做出的重大部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在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的基础上,迅速将其转化为深化国企改革的强大力量,在国企深化改革进程中亮明党员身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面向员工抓思想解放.

结合企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在员工中广泛开展"集团大发展、华聚能源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员工充分认清"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推进员工思想由"守业"到"创业"转变,激发员工投身二次创业的,坚定企业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广泛开展"转思路、突瓶颈,我为公司发展献一策"征文和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各岗位员工在深化改革方面建言献策,就如何推动企业持续发展方面讲观点、谈想法,思想的融合和行动的统一形成了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形势任务教育"三紧贴"

形势任务教育坚持宣传紧贴二次创业、外出承运和员工实际,形成了"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的共识,营造了员工与企业和谐发展、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一是紧贴国企改革.围绕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结合华聚能源实际,制定"立足岗位做贡献,二次创业谋发展"形势任务教育方案,通过视频会议、党员集中上党课、形势任务报告会等形式,宣传煤业公司二次创业新举措、新成效,讲形势任务,讲机遇挑战,引导干部员工找准坐标,确立目标,准确定位,坚决突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大胆探索有利于发展的新做法和新途径,营造了"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浓厚氛围.二是紧贴外部发展.牢牢把握"走出去是华聚能源公司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这一舆论导向,全方位开展"走出去"战略宣教.班子成员多次下现场进行专题调研和接访,宣传政策,解疑释惑,消除员工忧虑、疑虑、顾虑.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深入工作岗点,在自己主动报名参加承运队伍的同时,向员工宣传"走出去"的重要意义,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员工、带动员工.三是紧贴员工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坚持从员工岗位和生活实际出发,本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员工的实际困难,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消除后顾之忧.着力发挥群团组织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优势,通过"二次创业、岗位建功"竞赛、"携手齐创业,巾帼聚合力"和"青年与企业同发展"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员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处理个人与企业、当前与长远、收入与贡献之间关系,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