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改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929 浏览:136253

[摘 要] 加强和改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团结与稳定.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 键 词 ] 非民族院校 少数民族大学生 民族团结 思想工作机制

新时期民族地区所需求的人才,应该是按照党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保证政治的坚定性,符合人才的全面发展要求.

一、非民族院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非民族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与改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各民族安定团结、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1]

1.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诚然,在党的民族政策的照耀下,我国各民族团结日益加深.但是,由于各民族自己的特点和差异的长期存在和不断发展,在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的交往和联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民族纠纷.非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忽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文化差异,对这些情况和问题视而不见甚至不屑一顾以及在解决处理问题时急于求成、过于简单或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到民族团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非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注意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特点,或者其他各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顺利开展学校各项工作,保障各民族的安定团结、改革和发展.

2.有利于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文明建设.[2]非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家乡父老乡亲血脉相通,他们是民族地区经济及各项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因此,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各民族大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信赖、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进一步改善平等、团结和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对于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相互不信任和隔阂的痕迹,扫除旧的意识形态残余的影响以及批判地继承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加强民族地区文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3.有利于为各民族地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非民族院校是民族地区文明成果的播散地,更是培养我国民族地区建设者的重要基地.非民族院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为各民族地区输送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确保了各民族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寒暑检测期间,民族院校的学生回到自己的民族地区,通过开展科技扶贫、科技支农、科技扫盲、法制宣传以及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共建活动,将所学专业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怎么写作.通过深人开展“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和“手拉手”等活动,在民族地区乃至整个社会创造出一种团结友爱、文明进步的浓烈氛围.

4.有利于推动西部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西部或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他们毕业之后绝大部分仍然回到原居住地,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是提高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激励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对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对广大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只有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广大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会迷失方向,在机遇和挑战中发挥聪明才智.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是好的,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状态不佳,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日益多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日益增强,这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固然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学生政治思想、道德观方面出现了某些偏差.[3]


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意识的增强,学生更重视自身生存能力的培养,表现为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由于原来受农村、牧区较差教育条件的制约,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普遍偏差,这更增加了他们学好专业课的紧迫感,认为学好专业是立身之本.另外,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数来自贫困家庭,加之毕业后就业前景比汉族学生面窄,感到生活上压力较大,由此产生了种种思想上的困惑.

二是社会存在的贪污腐败、分配不公、拉关系走后门等丑恶现象等,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地域差异性,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因此对政治丧失兴趣.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牧区,上大学到城市后,感到处处不如城镇的学生,于是产生了自卑心理,自我封闭、性格孤僻,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自然就缺乏政治热情,不愿参加政治活动.首先,价值取向趋于实惠化、功利化.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过分崇尚自我,强调自我设计,团队、怎么写作和奉献精神缺失.其次,竞争意识相对较弱.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分布在文科专业和艺术类专业且最终成才者较多,而理工类专业和高、新、尖专业相对较少.另外,少部分民族学生学习动力不强,安于现状,放松或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各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在汉族学生占绝大多数的环境中学习的.还有一些学生几经努力都难以取得好成绩,容易放弃努力,自甘落后;少数学生对中华民族和本民族的传统美德意识开始淡化,认为它们似乎有些过时;有的做人做事欠缺原则性,社会责任感差,对纷繁复杂、急剧变迁的社会缺乏冷静、科学的分析,再加上社会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健全,缺乏弘扬良好道德的有效机制.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