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情感改进政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22 浏览:20014

摘 要: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依靠课堂这一主要阵地.

关 键 词 :学生情感;高中政治;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85-0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每个教师都必须经常关心和不断探讨的问题.本人对如何在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得出了以下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和学生的关系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关于教学过程的内容中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等”

上述内容中,“积极互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等提法都要求我们树立、平等的学生观.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还是在课外的师生交往中,我们都应当更加尊重学生,把学生摆在一个与我们更加平等的地位,积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不但要把自己视为学生的长辈,更应当把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要坚决拒绝高高在上,让学生敬而远之的做法.


2、全方位地关怀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感情 高中学生年近十七八岁,正是学习知识、学会做人的关键时期.同时他们又正值青春发育期,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关系,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困扰等等,而人格的逐渐独立和“面子”观念又使他们不愿将这些问题坦露出来.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真诚地关注学生,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巧妙而正确地引导他们对各种矛盾勇敢地正视、积极地化解,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保持平衡、健康的心态,既是作为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立亲密的师生感情的良好契机.

二、教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必须同时考虑到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1.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将教学环节适当向课外延伸.

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首先得精心备课.但是,备课绝不仅仅是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还包括充分了解学生方面的情况: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政治学科在学生思想中所占有的位置;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及心理特点等等.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恰当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课外常与学生交流,也有利于将学生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开发成新的课程资源.

2、在引入新课上很下功夫:激发兴趣,巧设悬念,营造积极思考的课堂气氛 我们在观看电影、电视时不难发现:凡是精彩的电影、电视剧和文艺晚会,其开头一般都是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好坏,往往与教学环节中的新课引入关系密切.一个好的课堂引入,将会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激发兴趣,巧设悬念能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好情景,不着痕迹地将学生引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来.

3.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关于教学过程的内容中明确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政治课教学中,我总是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出教学内容,从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中摄取一些很有价值的素材,借助于画面和音响给学生造成强烈的感官冲击,使得课堂气氛更为热烈,使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记忆更加深刻.

4.设计难度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争论和探究,营造活跃而又有趣的课堂探究气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关于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规定:“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浓厚兴趣中“欲罢不能”地自主探究.

吸引学生探究的方式也很重要.我的做法是:课堂上适当给予学生一定时间用于讨论,同时,还自主开发了一门名为“政治辩论”的校本课程,以政治课上的某些问题作为辩论课题,以辩论比赛作为基本形式,吸引对政治课具有兴趣的学生参加.要求参加辩论者组成团队,自主搞好分工合作,课后自主搜集各种资料,辩论时自主发言,教师仅在辩论完毕后作出总结和点评.参加者自始至终兴趣盎然,终日乐此不疲,并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