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中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007 浏览:107982

摘 要:高校思政课是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也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结合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主要从思政课入手,分析当前思政课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 :思政课;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217—02

高校思政课是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也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激烈性,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往往与学生的就业率息息相关,以致在职业教育领域,各高职院校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塑造与提升,以致毕业后高职学生往往表现出专业技能应用自如,但思维缺乏创造性,职业建树难以拓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谋生工具”.因此,如何在职业教育中打造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人才,人文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思政课入手,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人文素养教育低效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人文素养教育低效的原因

人文素养是指建立在对一定人文知识拥有和内化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学识和修养,反映一个人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1].而人文素养教育是指通过以人文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各种教育活动,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被逐步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人格气质、理想追求、行为习惯及价值取向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从而成为维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每况愈下.近年来,为提高我院输出毕业生的质量,我院各部门携手努力、齐抓共管学生综合素质,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方面取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但思政课人文素养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一)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知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误导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注重培养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场需要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教育理念对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影响至深,甚至使部分学生一入校就树立了以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的掌握为主要学习任务的求知观念,学习以专业基础为核心,围绕专业而展开.因此,他们只重视与专业相关的各种学习和比赛,对人文课程不重视,对教师精心组织的人文活动熟视无睹,更不用说参与课堂活动或是主动阅读文史哲书籍了.

(二)思政课人文教育活动无法实效开展——实践课操作困难的制约

教育部、一直非常重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每年三令五申要求各高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落实教学质量.我院领导也一直强力支持思政课各项活动的开展,但思政课属于公共必修课,大班上课人数较多,课堂理论教学尚且顺利,但是学生多加上场地、经费、安全、交通工具等问题使得实践课的操作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而实践课恰恰是思政课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思政课人文素养教育的效果.

(三)热心考证,混淆了各课程的轻重地位——学生认识观念的偏差

高职学生基本上是经过本科院校筛选后录取的,因此学生基础差,人文知识有限,学习漫无目的,对人才市场要求毫不了解,盲目地随波逐流.他们认为书是学识的最好名片.只要顺利拿到,就能如愿就业,胜任工作.因此学习只对专业、英语、计算机等证书考试感兴趣,未能摆正各课程的地位及其关系,对与考证无关的文学名著、学科专业前沿动态等漠不关心,在意识形态上对思政课的学科地位及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甚至有的学生还认为思政课完全可以不开,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四)部分教师人文涵养有待提高——师资队伍人文魅力的匮乏

高职院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为80后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80后年轻教师学历高,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意识较强,易于与学生沟通,教学洋溢、活力四射.但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的比例不合理,使得思政课的核心地位被忽视或排挤.加上部分教师知识博而不渊,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陈旧,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专业教学魅力和人文魅力,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难以恰到好处地将人文知识渗透到课堂中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渴望.

二、强化高职学生思政课人文素养的对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文素养并非朝夕能培养,但高职三年是学生思想不断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完善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准备时期.高职学生如何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浪潮下独善其身,脱颖而出,加强高职阶段人文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人文素养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从各学科的教学中点滴渗透、吸取.而在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中,政治素养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培养的.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树立专业技能与人文知识并重的观念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者影响深远.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衡量早已跳出了学历、文凭一纸定乾坤的观念束缚.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看重的是求职者的综合素养.学校只有了解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培养出既对口又能胜任的英才,而不仅仅是谋生工具.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转变现有的人才培养观念,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的比例,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锻炼,更应当加强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

(二)结合专业教学,立足思政教材,将人文知识渗透到思政课教学中

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迥然不同,如果教师不根据学生的特点授课,难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动力.加上思政课使用的教材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吸收了和国家有关部委的意见和建议编写而成的,过于权威和严肃,不仅难以吊起学生的胃口,反而容易使之滋生厌学、逃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依托,整合教材,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以教材中的精华部分为切入点,广泛搜集最新时政材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将人文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在讲授的同时,灵活运用案例讨论法、即兴演讲法、情境表演法、行动导向教学等多种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切身体会人文教育.当然,古今中外的人文知识瀚如烟海,光靠课堂有限的时间收获甚小,还必须发挥图书馆的阅览功能,学生通过自学,博览群书,积淀人文知识,方能提高人文素养.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