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现状策略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770 浏览:120199

摘 要 :社会实践教学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阐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应然价值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就如何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策略规范与设计.

关 键 词 :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作者简介:贾亚君(1976-),女,浙江金华人,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zc2010051)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38-03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点,“从实践出发是科学的理论研究的起点,而从实践出发来理解,才有可能达到对现实世界的科学的合理的解释”.[1]在这个意义上,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实践理应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育人这一重要环节上并未给予真正重视,在思想观念、经费保障、制度安排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性因素,社会实践教学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薄弱环节.文章在阐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应然价值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就如何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策略规范与设计.


一、价值探究: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应然价值

1.社会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和兴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针对性不强,联系社会现实不够,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重理论体系阐述、轻现实问题解答,重理论知识的传播、轻学生能力的培养,致使理论与实际相互脱节;二是感染性不强,贴近学生实际不够,教师没有把教学的出发点真正转向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理论需要,这使得许多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抽象、空洞,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施,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化教学改革,以“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贴近学生实际需要”为切入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学生通过耳闻目睹、亲身践行,深化了对理论的理解,增强了对所学理论的认同感,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思考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以及自己的思想困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2.社会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性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但面对的则是比过去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高校已不再是远离社会的塔,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成为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重要场所,加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快速传播和放大效应,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造成了极大冲击.这些都决定了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群体,也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帮助大学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实践者.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片面注重传授理论和灌输课堂知识的倾向,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升华和巩固,在这一点上,社会实践教学恰恰表现得具体、生动,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各种实践途径,让学生感悟、体验、践行,有力地促使学生由认知转化为认同,由认同升华为信仰,增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性.

3.社会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迫切需要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社会实践教学正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大学生通过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深了对真实社会生活和国情民生的了解,提升了工作技能与实践能力,并且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锻炼了毅力,提高了怎么写作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平台,大学生可以有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尽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并树立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实践证明,科学指导、精心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大学生的能力系统包括基本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思辨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等得到有效的训练和不断的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切实实现了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现状审思:认真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不规范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均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性,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和运行机制明显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具体表现为: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没有统一明确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规范,导致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清晰,既存在着教师“大包大揽”的现象,也存在着“放任自流”的做法,直接影响了社会实践的教学效果.

二是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时,常常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彼此之间缺少统一的协调和统筹安排,在内容与形式上重复现象比较严重,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衔接不够,不利于规范社会实践教学.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不够,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采取合班上课,学生多达上百人,每位思政教师都要面对几百名学生,组织社会实践教学困难重重,教师就连组织课堂讨论和课堂演讲的难度都很大,其他的如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志愿怎么写作等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就更加难以面向全体学生了,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社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2.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不到位

为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育人功能的发挥,应该在人、财、物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保障机制,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方面是欠缺的或者是不完善的.具体表现为:

一是不少高校领导对实践教学思想上不够重视,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实践教学可有可无,因此随意挤占实践教学环节应当配置的教学资源,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没有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合作单位,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不够合理,教师的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在政策鼓励和制度安排等方面没有予以切实保障.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习惯于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缺乏驾驭实践教学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身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不深,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不多,难以担当起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责任.

3.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不适当

教师教学积极性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都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不完善、评价机制定位不当,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开展很难落到实处.

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考核方面,很多学校缺乏相关制度,或者是制定了相关标准但却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

二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评价方面,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简单,评价标准模糊,有的评价机制在操作中难以执行等问题,缺乏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如很多教师偏重于结果,把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如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材料等)作为评价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依据,忽略了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认识水平、认识方法等的评价,更缺乏对学生在实践中所表现的思想素质、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

三、具体构想:积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策略体系

1.积极探索“课内、校内、校外与网络”有机结合的“四维一体”社会实践教学实施体系

根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特点的分析,提出了“课内、校内、校外与网络”有机结合的“四维一体”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涵的理解,学界一直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认识.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指组织学生“走出去”,在社会中通过参观、考察、调研等方法来体验和感悟生活,从而使学生锻炼意志、增长才干;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也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广义的理解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四维一体”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是基于广义的角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形式分为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网络实践四种方式,四者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高质量的运行.

课堂实践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的情境和模式,如通过组织案例分析、情景的模拟与观摩活动、异位教学、演讲、知识竞赛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讲解和讨论,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观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实践教学是指教师以校园环境为载体,结合校团委、宣传部等组织的主题活动,对学生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指导并总结.校外实践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或指定的地点体验生活、调查社会,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采取人物访谈、志愿怎么写作、公益活动等形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圣地、纪念馆、展览馆等,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网络实践教学是指以现代网络技术手段为平台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微博、、BBS等,是新媒体环境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实践教学的一种创新,也弥补了传统实践教学缺乏广泛性和系统性等缺陷.

2.建立健全“领导重视、管理科学、经费保证、师资到位”的社会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要建立和健全“领导重视、管理科学、经费保证、师资到位”的社会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体系,保证社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长效性.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要求,高校领导应该积极改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工作,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意义,并给予大力支持.

管理科学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必备环节.高校应成立以分管领导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该指导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要定期研究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对“课内、校内、校外与网络”有机结合的“四维一体”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统筹规划;负责资金审批,组织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人员配备等相关事宜,最终形成学院领导、教学单位、教务处、财务处、党团系统、后勤部门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的良性育人格局. 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任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全心投入,学校应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并将其纳入院校年度预算计划中,及时划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经费主要用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研究、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奖励、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方面.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关键部分.为了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还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组织教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学习考察、挂职锻炼等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开阔视野,增加社会阅历,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落实完善“科学合理、立体多元、可操作性强”的社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不仅要对社会实践教学过程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立体多元、可操作性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与结束后,对教师与学生都进行认真考评.

对教师的考评应主要侧重于社会实践教学选题的内容和质量、社会实践方案设计的形式和质量、组织实施过程的效果和质量、指导学生的数量和内容等,并且将考评结果直接与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奖金发放、评先评优等相挂钩,有效激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社会实践教学上真正下工夫.

对学生的考评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评价主体应注重立体化,形成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社会评价“四维一体”的综合评价系统.第二,评价内容应注重多样化,包括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程度、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综合表现、学生实践报告的完成质量、学生实践单位的反馈情况以及社会效果等.第三,评价方式应注重多元化,可以采用面谈、演讲、辩论、分组讨论与小论文、调查报告相结合的多种考评方式,全面、客观、公正地考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知识运用能力、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并把学生的表现量化为分数计入期末总评成绩中,实行“学分化”管理,对在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褒奖并及时予以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其先进示范作用.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