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方针与政治建设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92 浏览:14663

[摘 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党指导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的基本方针,是以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正确反映建国初期社会发展要求、尊重科学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途径的重要探索.

[关 键 词 ]“双百”方针;政治;理论意义;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032 — 02

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把生活从政治领域扩大到经济领域,而且更要扩大到文化领域”.〔1〕建国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工作的方针,比如: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其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就是按照原则来领导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双百”方针,这是一个调动知识分子和文艺科技工作者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积极性的方针,也是一个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方针,更是一个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发扬社会主义的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贯彻“有力的促进了社会文化领域的活力,让一切创造性的思想和艺术源泉充分涌现”,〔2〕我国文坛上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出现了文艺一片繁荣的景象.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建国后,党在指导思想上存在一些“左”的错误,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不断出现过激的做法.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极不相适应的.所以,党需要在文化领域提出科学的指导思想,这是“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双百”方针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它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并不是同时期提出来的.

“百花齐放”的提出得益于在戏曲问题上的争论.中国戏剧种类丰富多彩,在如何对待传统戏曲的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早在1942年10月10日,就为延安平剧研究院的成立题词“推陈出新”,明确指出了党对传统戏剧的态度.但解放后又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有人主张全部继承,有人则号召全盘否定.在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0日由主持召开的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上,有人提出在戏曲工作中应当坚持“百花齐放”,周扬认为这个提法值得肯定,遂向作了汇报.1951年4月3日,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以示祝贺.同年5月5日,周恩来签发了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指出:“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与发展,鼓励各种形式的自由竞争,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至此,实际上已将“百花齐放”确立为建国初期戏曲工作的指导方针.

“百家争鸣”的提出是中国历史问题研究争论的结果.1953年8月25日,批准设立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当时,该会负责人陈伯达向请示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要求在历史问题研究上坚持“百家争鸣”. 另据历史学家黎澍回忆:在1953年前后,由出面邀请历史学家翦伯赞、邵循正、胡华三人合写了一本名为《中国历史概要》的小册子,准备提供给苏联大百科全书备用.书稿出来后,请示如何解决诸如中国古代史古史分期等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批示指出:“把稿子印发给全国历史学家讨论,实行‘百家争鸣’.”

二、在艺术和学术领域实行科学的的正确方针

“双百”方针是正确反映艺术和学术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具有科学性;“双百”方针又是体现尊重知识分子劳动的方针,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具有性.因此,“双百”方针是一个科学性与性相统一的方针.

(一)科学地遵循文艺发展的内在规律

“双百”方针的提出,它实际上是一个探索真理的过程,而真理又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超出一定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所以,今天被认为是正确的事物,随着新材料的发现或对实践认识的深化而成为谬误.反之亦然.因而,在艺术和学术的发展中,形成不同的学派、不同的见解是正常现象.这表明科学文化的发展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用一种简单的、绝对的标准加以判断.能够自觉运用这条规律来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并把它规定为党的一项重要方针,则是的一个重要贡献.

(二)地看待文艺理论观点的多样性

“双百”方针的性,是指同我们国体、政体上所体现出的政治有所区别的文化领域中的,具体来说,就是“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3〕这种自由是“人民内部的自由”.然而,“人民内部的自由”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其一致性体现为全国各族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渴望祖国统一;其差异性除了思想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外,在艺术性质、学术性质和技术性质的问题上,也会有意见的不同.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认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

(三)正确地处理文艺界存在的各种思想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的经济制度和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除个别少数民族地区外,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社会的这种急剧变化必然反映到思想领域中来,因而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如同“不要”、“领导不了他”、“社会主义不好”等方面的言谈怪论.要正确处理出现在思想领域的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分清这是敌我之间的反革命诽谤还是人民内部的正常争论.指出:“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4〕在看来,党领导国家建设社解决敌我矛盾要用的方法,“剥夺他们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会主义有两种不同的办法或方针,这就是“放”和“收”.所谓“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所谓“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的意见,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认为“收”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而是扩大矛盾的办法. 三、“双百”方针和政治的关系


“双百”方针主要探讨的是文艺领域中的问题,即文艺.所以,“双百”方针和政治的关系问题就是文艺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文艺是在文艺这个特定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为,出版自由,进行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这一系列的自由,一言概之,就是知识分子在文艺领域内拥有自主权.而政治则是政治领域内的,具体表现为统治阶级的一系列性的治国理念和按照这种理念组织起来的型的统治机构.所以,文艺同政治存在着明显区别.但是,我们不能把文艺同政治机械地加以分割,它们之间具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如果我们把政治比做成一列飞驰的火车头,那么诸如文艺等特定领域的则是该列车拖带的各节车厢.政治的进步状态决定了文艺等的发展状况.建国以来的经验也表明,政治的相对稳定和正常发扬,就会给文艺提供一种稳定和和谐的环境,为发扬文艺创造良好的条件.反之,政治相对稳定和正常发扬的局面一旦遭到破坏,发扬文艺所要求的稳定和和谐的环境就会迅速消失,文艺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就会接踵而至.当然,文艺和其它在发展过程中反作用于政治,使政治有所发展,不断得到发扬.

四、“双百”方针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工作新局面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初步理论成果,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内涵丰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对艺术形式做了最早的概念鉴定,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源于劳动.在文艺的发展中,还存在对传统的批判继承和对外国文艺的借鉴,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在这个问题上,列宁强调,批判地继承人类的一切文化遗产,才是无产阶级文化发展观的正确抉择.在继承传统、借鉴外国和文艺创新的问题上,在《新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都作过十分透彻的论述.建国后,他更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在文艺理论上的继承、借鉴和创新的理论,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贯彻落实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二)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内容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是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的这些科学论述为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奠定了结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三)“双百”方针的现实启示

“双百”方针的提出是以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最为杰出的贡献.“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指出了艺术和科学发展上的“可以或不可以”、“应当或不应当”,虽然没有指明坚持这种方法的根本原因,但社会实践已经无数次地证明,在艺术和科学发展上的“可以或不可以”、“应当或不应当”并不取决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容许或不容许.可惜的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规律的客观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了在“双百”方针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双百”方针,广大文艺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领域的生产力有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形成了当代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好局面.我国半个多世纪的文艺发展历程说明,“双百”方针是党领导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的正确方针,我们只能坚持,不能抛弃.

〔参 考 文 献〕

〔1〕周抗.社会主义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268.

〔2〕连儒来.论与和谐社会的构想〔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7):88.

〔3〕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G〕.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八册).北京:文献出版社,1993:302.

〔4〕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G〕.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89.

〔责任编辑:冯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