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课如何保持马克思主义传播主阵地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927 浏览:75603

摘 要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平台的全球性与开放性特征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只有在认清网络信息的时代特征的前提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才能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阵地.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传播 思想政治理论课 信息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How to Maintain Marxi Spread Main

Land on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Network

FU Xiaochun

(School of Yinchua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Yinchuan, Ningxia 750011)

Abstract With the era of information work, the global and openness characteristics of work information platform are provided a chink in the wall for the peration of western ideology. For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arxist ideology and the ideology of our sociali security put forward severe challenges. Only to realize characteristic of work information era, strengthen and improve education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can be ensured as the main spread of Marxi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Key words Marxi muni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formation work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阵地,在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平台的全球性与开放性特征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十八大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因此,为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传播,就必须探究在当前信息网络背景下如何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阵地.

1.认清网络信息的时代特征

1.1 信息平台的开放性

网络信息平台的开放性,为信息的全世界共享提供了方便,给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由于网络信息平台只是一个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承载的信息交流平台,本身并无阶级属性.所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传递的信息做不到完全控制与过滤,而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正是利用网络这一特点,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技术优势,不择手段地将其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渗透于整个网络信息之中,影响我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进而展开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大攻势,大搞文化殖义.这些都对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2 互动方式的随意性

网络信息平台互动方式的随意性,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传统权威性信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主途径,它主要是通过权威性的信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的政治观念、道德法制规范、思想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传输给学生,进而为统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奠定基础.但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人们收发网络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换句话说,网络信息环境是一个没有权威、缺乏规则,甚至有时候网络主体连是否承担责任都不用考虑的虚拟世界.正因如此,在这一环境中互动不存在现实的社会性约束,大多数信息都是随意间产生并通过网络平台传递的.这种交互方式的随意性,很容易使青年大学生认同为他们所理解的自由与平等,这就导致他们逐步开始漠视现实的社会性权威,而教育者的权威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忽视和减弱了.

1.3 信息主体的虚拟性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活动的主体大都是虚拟身份,这对现实社会性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产生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当部分学生在现实环境中遇到一些挫折后,他们会选择在网络环境里寻求自信和满足.长时间浸泡在这种看似无限广阔、实则极度狭小的网络环境当中,容易加剧青年大学生自我封闭心理的形成,使他们逐步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情感产生淡漠,甚至使他们产生脱离现实而立足网络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观念,诱发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虽然处在网络终端的参与者是现实中的人,但在网络环境中主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出生、身份等各种信息都以虚拟的形式出现,由于在这里几乎不存在现实制度与道德规范的约束,网络参与主体的责任感意识淡漠,极度个人主义几乎成了这里的主流意识.加之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其间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暴力、反动言论等不健康的信息,由于青年大学生好奇心强而又缺乏一定地分析、判断、辨别与自控能力,很容易受到这些不健康网络信息的腐蚀和毒害. 2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

2.1 依托学生主体和社会热点,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习惯于把大学生当作是被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容器”,忽视了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基本理念,简单地认为通过灌输理论知识就可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很少考虑大学生的感受,很少从大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理念.这种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得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死板、传统、陈旧、说教的典型课堂.加之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突出教师的地位,使得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几乎成了权威灌输、刻板表演的一言堂.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甚至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本可避免的不利因素.

尤其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这种以教师权威去控制课堂,灌输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完全不能适应于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积极探索引导式教育教学新模式,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把严谨的理论知识内化到大学生的认知体系中,即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为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的思想和方法,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具有时代生机.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使学生从对老师的信任转而信任老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传播的实效性.


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使得人们的思想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于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有了在课堂中避免触及社会热点的观念.其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不是应该避免社会热点,而是应该依托社会热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社会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力大和社会争议性强的特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视角透彻地分析热点,用事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2.2 立足学生学习需求和理论前沿,积极更新教育教学内容

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革,现如今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形成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必修课程,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两门选修课程构成的有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政治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学生需求与理论前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授理论知识,否则就很容易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空洞无物的说教.

尤其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立足现实,同时能反映最新的理论成果.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了很多复杂多样的前沿信息,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学生群体,他们的信息量可能会远远超出教师一个人所获取的信息量,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立足学生学习需求.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的有机系统,任何单方面意志化的目标定位是无法达到预期教育教学效果的.也就是说当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需求的目标方向不一致时,学生就会消极接受,甚至会拒绝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和信息.相反当教师能够立足学生学习需求确定与学生一致的教学目标方向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接受从教师那里传递而来的知识和信息.而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态度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很快就会内化为学生们认知体系中的知识和信息,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的实质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武装青年大学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应当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教条,而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指导,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就根本实现不了对学生的思想武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和研究理论,时刻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政策、新举措,把握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分融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当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2.3 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式

首先,应当突破单一的教学方法,走向多元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采用的是教师课堂讲授的方法,教师主要是用书面式语言就理论谈理论,从一个抽象概念到另一个抽象概念,空洞无物.于是一些大学生就想当然的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只讲空话、套话,从而产生了厌学的心理,直接影响到了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有效传播.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社会现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灵活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并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辅导答疑、组织演讲比赛和开展社会调查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青年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学手段应当与时俱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应当根据教学需要,积极运用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当然教学过程还可以直接运用一些层次较高的纪录片,比如《大国崛起》、《复兴之路》、《旗帜》、《辛亥革命》、《仰望星空》等.这些优秀的科教纪录片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观看,会使学生更加形象、深刻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青年大学生对它们的认同感.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可以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时尚的网络环境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3.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是从理论认知转化为理论实践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强化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就需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具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点,制定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大纲.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实践教学作为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主阵地的有益补充.通过实践教学,引导青年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零距离”地接触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理论成果在推进社会进步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把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领悟理论知识的实质内涵,促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该论文为共青团“与信仰对话——理论研究和传播专项课题计划项目”《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生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2013TZYQM069)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