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师的语言特色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523 浏览:129451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020-01

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是形体语言、艺术语言,作为一种媒体,它传达思想与情感、事实与信息,是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几千年人类语言文明的沉淀,各行业不同的语言特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以思索的东西.下面拟就政治教师口头语言的特色问题,浅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一、流畅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学生从政治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

精心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使授课语言流畅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将教材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教师流畅语言的视听对象是学生,这种流畅必须为学生所体验,即语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学生需要和能够接受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生动

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

第二,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 键 词 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幽默.只要有心,幽默无处不在.政治课涉及面广,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因此,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有这样一个例子:有的学生做试卷时,不注重卷面设计,东一个箭头,西一个箭头,使阅卷老师不悦.

三、清晰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一堂课45分钟,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否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用宏亮的声音清晰地表达出来尤为重要.怎样才是语言的清晰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清晰地表述概念、原理的不同层次.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一向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使概念清晰可辨的有效方法.如对“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划分为如下层次:第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层,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层,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过提问或练习的方式,举例指出规律的外延.这样分层次把握概念,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运用起来也容易掌握其适用范围.

第二,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高一教材中说:“滞胀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消极作用的集中反映.”既然是“集中反映”,有关滞胀的概念和原因,教材就不可能回避,但也不可能用较长的篇幅来全面阐述.那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清这一问题,自然就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第三,清晰地表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学生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后,教师讲授的知识密度加大,一堂课至少要讲述几个甚至十几个知识点,这必然加大了教师讲述的难度.处理这样的课程,重点在于明确指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准确

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

第一,基础理论.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等,或内容不够充实,或观点滞后.

第二,材料数据.教材通篇列有充当佐证的材料和数据,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高考政治试题中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材料题的出现,告诉我们要把材料数据的教学摆在重要位置上,不可一言带过,或撒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另外,国内外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我国有关部门每年发布的许多重要数据,都是我们理解基本理论和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准确地搜集、表述和运用这些素材,是对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教师的基本要求.

第三,学生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落脚点.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课题.笔者认为,结合教材,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这里的关键是“有的放矢”.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长时间地学习、生活在校园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电视、广播难以接触,读报时间常被挤占,对国内外发生的许多大事或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从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知识视野甚至价值取向.我国农业基础簿弱,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这本应是青年学生关注的焦点之一,但许多学生就是不敢把这些话写进相关的试卷里.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要求学生正视现实,以增强他们为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青年学生思想活跃,什么思想苗头都有可能出现,不失时机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政治教师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