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391 浏览:57380

摘 要:教学提问的设计和水平与课堂成败、效率的高低密切相关.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进行紧凑而高效率的学习.本文从提问的范围、顺序、方式、关注社会热点、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一些浅析.

关 键 词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较强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大.这就要求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探索并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巧妙适当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诱发其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的聪明智慧,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主体作用的发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课堂提问艺术的把握则是提问效果好坏的关键.


一、课堂提问的范围要适中,不宜过大

在教学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这堂课时,由于课堂问题范围太大,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和问题:

书本案例:结合书本第65页,谈谈应该怎样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由于这一问题范围较大,学生回答的难度系数不小,很多学生欲言又止.为了突破这一问题的局限性,我设计了几个范围更小的问题:1.当今经济形势下,你认为是该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还是紧缩性财政政策?学生做出选择后,再进一步继续追问:2.能不能说说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理由?这样课本上的大问题肢解后变成了范围更小的问题,就能有效降低问题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提问要有指向性和顺序性

课堂提问的指向性是指提问要做到表述清楚、目的性清晰.一个模糊不清的问题可以有很多不确定的答案,学生思考时就会没有方向感,回答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而且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例如,教师想让学生总结我国在“舟曲救灾”中的做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就不能问:“从舟曲救灾中你们注意到了什么?”而应该问:“我国在舟曲救灾中的做法反映了哪些哲学道理?”后者相对于前者来说更具有目的性,学生思考的方向会集中在哲学这一范畴,不会茫茫然找不到方向感.另外,课堂提问还要注意顺序性.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和教材实际从三个角度进行提问,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前者是浅层次的质疑,后两者则是深层次的问难.

三、多样的教学形式与多种提问方式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互动、交流开放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劳动者与就业》之前先设置“怎样理解就业”、“我国就业现状怎样”、“劳动者就业权益状况怎样”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网查看、请教家长或与周围人沟通,去了解我国的现实就业情况和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多样的教学形式与多种提问方式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主动帮助和带动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在培养学生自主性与合作精神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智慧的发展.

四、结合社会关注点设问,增强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理论性强且抽象,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对于缺乏社会实践的学生来说存在许多困惑,较难理解和掌握,但又与现实生活和时事密切相关.所以可将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或社会时事热点融入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将理论付诸实际,将抽象化为有形.例如:在讲“市场经济缺陷”时,播放“奶制品检出三聚氰胺事件”相关视频,首先让学生了解奶粉事件造成的惨痛后果,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提出“造成惨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类似现象或事件还有哪些”、“如何防止事件和类似现象发生”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质检总局对奶粉事件中渎职质检人员的严处,及针对奶粉事件发布的一系列公告,从时事热点中直观感知问题,并通过思考和深省,分析问题的缘由,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措施.

五、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提问艺术”的注意事项

1.积极聆听.一般来说,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面带微笑走近该生,给予亲密注视,不打断学生的回答,并给出非语言信号(如点头、眼睛接触、赞同声)”.记住回答者所讲的内容并在其回答完毕后准确复述,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很好的鼓励.

2.明确态度.对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要有明确态度,教师绝不能不置可否、不作任何评价、不了了之,否则既无益于弄清问题,又会使学生尴尬.教师的评价要中肯,既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成就感而滥用表扬、赞赏,又不能为了加深学生印象而大加批评、横加指责.

3.鼓励求异.要激励学生探索作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问多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等结论,不能信手掐灭了学生迸发出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