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活动课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36 浏览:11054

【摘 要 】新课改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上好教材编制的活动课是重要的环节.要上好活动课,首先在选择活动内容上,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组织形式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后,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课 中职 教师 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90-02

新课改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强调要大力加强活动课教学,以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活动”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只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活动课,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改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那什么是活动课呢?我认为活动课是在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和情感体验,突出学生的问题意识、主体意识、探究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势在必行,但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活动课,提高教学实效.根据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方面上好活动课.

一、自主选择活动内容

1.立足现实生活

生活的世界包罗万象,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生活,从身边小事到自我悦纳,学生和其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注重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从学生熟悉和关注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选择.因此,学生既可以围绕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选择活动内容.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人口增长等.

2.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活动课能让学生既主动学习知识,又能自动参与自己喜闻乐见的活动,这符合中学生好奇好动等特征.并且绝大多数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是很关心的,都有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因此,在选择内容是,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内容,如学生对某个主题产生了好奇,教师就应因势利导,及时鼓励学生确定活动内容.其次,要认同学生的发现和思考,自觉遵循“学生为本”的原则.再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及经验水平相适应,并且富有一定的挑战性.特别注意的是,有的内容虽有一定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如果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不能强加于学生.负责,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注重本土性

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学校的特色,而学校所在地的特色是学校的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深入了解当地的资源环境,充分挖掘当地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关注当地存在的现实问题、焦点问题,围绕当地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选择活动内容.如:产业结构调整等.这样根据当地实际,就地取材,师生开展活动既如鱼得水,又容易形成学校特色.

二、设计相应的组织形式

1.全班活动.主要适用于那些活动规模大、周期长、跨领域的主题活动.如:专题研讨、课堂讨论会、听报告、活动成果交流等.

2.小组活动.这是活动课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组织方便,活动灵活,有利于每个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和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运用的范围很广,如:说话调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研究性学习,专题讨论,墙报展览,各种带有竞赛性的活动等.因此,要指导小组合作,监控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解决发生的偏差和问题,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


3.个别活动.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活动的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如课外阅读,搜集各种实物,调查访问等.但个人活动并不排斥交流与合作,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分享资源.

这几种组织形式对学生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要取长补短,在教学中把它们结合起来.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开展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以下是常用的几种重要的活动形式.

1.查阅式

就是让学生通过查找报刊、图片等方面的资料,掌握一定的事例、数据、图文等资料,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说明某一理论、观点或实际问题.如《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三课“效率与公平”活动课中,要求学生搜集当前在分配制度中国家分别采取哪些措施维护社会的公平,此种形式的活动课要注意的是:①所搜集的材料要有实用性,能充分说明问题,防止材料与内容脱离.②所搜集的材料要有真实性,防止为完成任务而自己捏造虚检测的材料.③所搜集的材料要有典型性,能有力地说明问题,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

2.议论式

即对一些重要学习内容或一些易混淆的、易发生错误的理论、观点、认识问题,用各种方法组织学生辩论、讨论,使其在讨论过程中寻找到正确答案或结论,且予以巩固的形式.具体表现有:专题讨论,讲座和报告会等.如《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九课的“权利”这一框题中可以采取举办像学校收费问题的模拟听证会,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代表,发表意见并讨论.开展这种方式的活动课须特别注意的是:在活动中要倡导平等的气氛,在追求真理、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师生的地位应是完全平等的;要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反对讽刺、嘲笑持有不同观点和看法的学生;也必须反对轻视过程而去片面地重视结果的做法,或教师把自己的观点、认识强加于学生的做法.

3.访谈式

即学生走向社会,通过调查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某一理论或观点的形式.具体表现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如:《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九课的“人民政府怎么写作人民” 这一框题中,可以让学生走访调查人民对本地政府是否做到为人民怎么写作,以及近年来为民施政的几件大事,是否是个有权威的政府.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时,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做到两点:一是被调查访问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具有典型性.二是对在调查访问中获得的材料要进行整理,做到抓住实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4.体验式

就是要求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的情境之中,按知识内容的要求进行某种活动、体验某种生活.具体表现有:课外活动小组、墙报、板报和手抄报等办报小组活动.如《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十课的“自觉参与政治生活”中,可以让学生为本社区或居委会、村委会举办一次黑板报,参与本地的卫生与绿化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这种活动形式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是一种实效性强、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课形式.在进行这种活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选准选好体验的情景,可让学生自主地去捕捉有利的情景,也可由教师有意提供或创设有关情景.二是注重组织学生对所产生的感悟、困惑等进行总结交流.

总之,教师可以从教材中推荐的活动形式作为参考来组织活动课,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设计和组织更多、更好、更实际的活动课.

活动课体现了全员的参与性、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平等性、亲历亲为的实践性等特点,达到了培养人、锻炼人的目的.但是,开展活动课是一个新尝试,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出新出奇,使活动课的开展体现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