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对中国政治建设的深远影响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674 浏览:131313

摘 要:城市社区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基石.作为社会转型期一种富有鲜明特色的形式,城市社区的发展将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整体产生深远影响,因其有利于带动高层、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形成日益成熟的社会直接参与机制、有利于培育合格的主体、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

关 键 词 :城市社区;基层群众自治;政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275-02

“一个社会政治的过程和政治的生活,不仅要依靠一定的政治的体制和规范,而且要看这个社会各种组织内部的权力关系和权力运作.只有社会的每个细胞都能在程序下运行,社会的政治才具备充分的条件.”[1] 随着中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已成为现代城市最重要的“细胞”,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城市社区也由此成为中国政治建设的重要战略性空间,其发展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整体产生深远影响.

一、发展城市社区有利于带动高层

在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体的高层和以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为主体的基层,应同时推进,不可忽略和偏废某一方面.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必须“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中国的基层建设与最广大城乡基层民众联系密切,具有高层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基层发展好了,其示范作用可以推动高层的发展.城市社区直接关系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在基层建设中有着特殊地位.实践已经证明,城市社区发展对高层具有影响和示范作用.如在中国一些地区,城市社区已经影响到区一级的人大制度改革,城市社区选举的一些细节如透明的箱、不由上级政府指派候选人及竞选等,都对上一级人大的选举产生了示范效应.通过城市社区建设带动高层的发展,使得基层和高层这两个中国政治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推进,有利于加快中国政治化进程.

随着城市社区的深入发展,其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社区、某个城市,而是成为全国各地城市不可逆转的潮流.城市社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最广泛、最深入的实践活动.发展城市社区,有助于推动公民的政治参与逐渐扩展到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使公民在更高层次上享有并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通过城市社区建设,探索和构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治活动的有效形式,再通过城市社区的外延性和示范性作用,必将超越社区范围自下而上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

二、发展城市社区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进行多年,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与经济体制改革较为显著的突破相比,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尚显滞后.探寻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新生长点,至关重要.有学者指出:“基层发展伴随着体制改革而进行,体制改革愈深入,基层发展的空间愈大;而基层愈发展,体制改革的深化愈有保障,形成体制改革与基层发展的良性互动.” [2]通过发展基层政治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加速中国政治化进程,将成为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生长点.

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初步确立的.其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等方面,都起过积极作用.但当国家转入全面经济建设后,它的不适应性逐步暴露出来,各种弊端表现十分明显.在这一体制下,基层的发展空间也不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体制改革以“放权让利”为先导.通过改革,人民成为利益主体,享有更多权利,基层的空间得以大大拓展.随着基层的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化.

追溯城市社区的发展,它是转型期中国社会深刻变迁和城乡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结果.如果没有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难以有城市社区的兴起,而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的发展,又必将推动城市治理体制的深入.城市社区作为城市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权利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奠定深厚的基础,并通过示范和推动作用,影响到高层的发展,这将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促进作用.


政府职能转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发展城市社区,强调社区的“自治”职能,必然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也必将敦促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随着城市社区的发展特别是自治制度的完善,社会事务真正由社区和居民自己来管理,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这才意味着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

三、发展城市社区有利于形成日益成熟的社会直接参与机制

从形式上划分,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直接是一定范围内全体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及重大问题的决策.相对于由人民选举出来的代表,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重大问题决策的间接,直接更能体现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是最理想的形式.

早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就指出:“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基层的突出特点就是的直接性.人民群众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就可以直接行使权利,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随着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发展,社会直接参与机制将日益成熟,不仅有助于社区居民直接行使权利,也为更广泛层面的人民直接行使权利探索和创造必要的实现形式.城市社区处于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城市中,其探索和形成的机制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也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随着社区直接选举、直接参与、直接监督等机制的完善,将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日益成熟的社会直接参与机制,推动中国政治化进程.

四、发展城市社区有利于培育合格的主体

社会主义的主体是广大人民.实践已经表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离不开作为主体的“人民”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由制度规定变成生动现实,离不开具有较强的意识和能力的公民的参与.换言之,公民的意识、能力直接关系到的实现程度.城市社区建设,与广大城市人民的切实利益密切相关,能够使的理念、的精神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之中,融入他们的生活方式.通过发展城市社区,可以使居民提高意识,熟悉程序,使公民在广泛、直接的政治参与中培育精神,提高能力.人民群众在区域社会生活中直接参与,有效管理公共事务,必将为未来参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管理更高层次的国家事务积累经验、锻炼实践能力.这样富有较强烈的精神和意识、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和能力的公民,将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的合格主体.

此外,通过发展城市社区,培养居民的现代政治理念,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法制、公平、竞争等意识,在积极参与中形成参与型政治文化,有助于中国政治文化的培育和养成.对于传统薄弱的中国来说,培育政治的政治文化很重要.通过城市社区建设,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协调能力的社会群体,他们将带动更多社会成员有效参与中国政治的发展;以城市社区的发展影响和带动整个国家的发展,在更广泛的层面培育精神、形成氛围,使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都充分体现的理念、的原则,从而以的政治文化促进政治化的实现.

五、发展城市社区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对于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制度,丰富形式,拓宽渠道,依法实行选举、决策、管理、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展城市社区,使社区居民在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实践中直接、广泛地行使权利,是城市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作为国家制度的,从来都是具体的,有其特定的内容、形式、制度、原则.社会主义国家仅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还不够,因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需要具体的制度保障、实现途径、运行方式和组织形式.因此,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人民当家作主要求的具体制度和相应的实现形式,人民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才能真正实现.

中国人民的国体明确规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与这一国体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都以制度形式或规定、或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应该说,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并不乏制度规定,关键是如何完善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使人民能真正有效地行使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如何改革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使人民能行之有效地管理国家各级组织,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

社会主义政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逐步扩展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必然趋势.城市社区探索了有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机制和形式,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权利.人民群众通过社区这一有效载体,依靠居民委员会这一群众性自治组织,可以充分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利益需求.城市社区为人民在日常生活领域内取得广泛、直接的权利提供了保障,使城市人民当家作主不再是空谈.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也使得社区未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社区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是重要的公民政治参与形式,是培养公民精神的最好土壤,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石.特别是随着社区在实践中的日益成熟,它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彰显了强盛的生命力.作为中国最有发展潜力和最有发展机遇的形式,社区将会有更大的突破,人民当家作主也将由此寻找到突破点.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