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欧美政治中的权力博弈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40 浏览:16126

作者迈克尔道布斯是英国政治家,他1975年他步入政坛,官至保守党副主席,被称为“威斯敏斯特的娃娃脸杀手”.他写的官场小说真实可感,精彩异常.以《纸牌屋》为例,迈克尔道布斯用娓娓道来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心狠手辣的政治老手如何凭一己之力将首相扳倒的精彩故事.在微博上,谈论《纸牌屋》的人何止万千.在大洋彼岸,连一些政治人物也喜欢《纸牌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还发“推特”期待《纸牌屋》更新.

千百年来,政治文学的经典主题之一便是一个人如何应对权力、野心与堕落.“有的政治活动能够让你安全着陆并全速前进,其他的则会让你头朝下闷声栽倒再也爬不起来.”《纸牌屋》的主题说的是权力、野心――过度的权力、野心.“每个政客都有自己的原则.只是有的原则隔得太远,体积太小,你恐怕要去天文台用高倍望远镜才能看得到.”《纸牌屋》主要描述一个叫弗朗西斯厄克特的“党鞭”利用掌握的内阁秘密和党内人士的隐私,操控了一个又一个官员,紧紧咬住了所有人的弱点,除掉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扫清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等

《纸牌屋》直戳欧美政坛要害.正如《独立报》所言,“这是个无比刺激的故事,生动真实,引人入胜,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冷嘲热讽,同时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等”《纸牌屋》很火,从欧美红到全球.不但被BBC改编成电视剧,改编的电视剧已经拍到第三季了.改编的电视剧不但欧美的观众喜欢,政治局常委、纪委书记王岐山也多次向纪检干部们提到《纸牌屋》.消息称,王岐山在提及《纸牌屋》时,非常重视“党鞭”这一政治角色.当然,如果只有政治,《纸牌屋》不过是大数据裙下之奴,也担不起中美两国政治家都追捧的声望.民众大多是趋俗的,永远按照民众的口味来行事.《纸牌屋》好看,不但是因为故事情节编得好,书中的信息量大,“潜台词”很丰富,还因为不同政治立场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印证自己观点的细节.

真实可感的政界博弈,激烈精彩的权力游戏.《纸牌屋》全篇聚焦权力,在某种程度上,《纸牌屋》还是一本生动的政坛进阶教科书.和颂扬欧美政治的既定套路完全不同,它试图掀开美国政坛的阴暗、冷血和无情.同时,在民众的视野里,权力运行是神秘的“少数人的游戏”,而《纸牌屋》满足了民众的心理期待.《纸牌屋》将欧美政坛阴暗面放大到极致的演绎,是各种整人手段的教科书――“政治意味着牺牲,当然牺牲别人.不管一个人为了国家牺牲自己能换来什么,先让别人去冲锋陷阵当人肉盾牌总是能够得到更多.”

尽管《纸牌屋》通过一个“党鞭”的上位史,将欧美政治的“屋顶”彻底掀开,上至总统下至议员的精明算计、人性丑恶、肮脏交易都被暴晒在阳光下.同时,《纸牌屋》俨然是一部欧美政治科普教材,让读者了解到欧美政坛的丑闻和八卦是如何出炉的――“一个政客永远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思考太多就会转移注意力,忘记躲在背后的暗箭.”但是,究竟《纸牌屋》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欧美政治的现实,是否是“自由主义的想象”,需要读者去“明辨是非”.

较之其他政治题材作品,《纸牌屋》更多的着眼于激发野心的来源,这种溯源式的叙事有些隐秘,使得权力斗争中所有被扭曲的人性都可得到解释.拨开政治迷雾,政治除了权术与斗争,也有诸如个人抱负、责任感和良知一类的东西.通过《纸牌屋》理解和洞悉人性的复杂,所谓“好人”与“坏人”的分野其实并不清晰,或根本就没法分辨两者的差别,这又使《纸牌屋》更具有现实的批判主义色彩.如,《纸牌屋》不只是对立法的政策提出了质疑,还对那些议员立法的动机提出了质疑.


喜欢《纸牌屋》需要理由吗?青年作家蒋方舟喜欢《纸牌屋》,《纸牌屋》是她情人节唯一期待的事.影评人周黎明喜欢《纸牌屋》,因为《纸牌屋》的故事和人物具有莎士比亚韵味.我喜欢《纸牌屋》,不是因为《纸牌屋》披露了欧美政治的黑暗,而是因为我从中找到了职场奋斗的共鸣:谁没有亲历或目睹过狗血的人际关系纷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