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成员的政治联系层级与持有量

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160 浏览:45420

摘 要 :基于2005年8月至2012年3月间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本文选取12个制造业行业分析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同制造业出口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近半数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依市定价能力,从而能部分抵消人民币升值对其出口的压力;但是仍有半数的制造业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国际市场垄断势力,人民币升值的效应会完全传递于其出口.就此12个行业整体而言,出口的传递效应大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因此,人民币持续而大幅升值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深远.

关 键 词 :汇率传递系数;依市定价弹性;实际有效汇率;时间序列分析

文章编号:2095-5960(2013)06-0022-06;中图分类号:F820.1;文献标识码:A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2013年4月12日至4月17日的连续4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达到了0.3%,超过了2012年全年0.23%的升值幅度,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引发高度关注.大幅而且持久的汇率变动会对一国的微观与宏观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

一、文献回顾

研究本币升值对本国制造业的影响有不同的视角与层面.宏观层面汇率变动对就业、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经常账户会产生影响;微观层面汇率变动与企业的利润及竞争力显著相关.在研究视角上,主要包括汇率变动及其传导机制对宏观或微观经济变量的效应.


多恩布什(Dornbusch)(1985)[1]利用古诺模型(The Cournot Model)证明,在汇率的本国均衡弹性与出口弹性之差大于1的条件下,若美元升值,美国制造业的出口相对于进口上升,这从理论与经验上解释了美元升值会对美国制造业的影响,但没有解释为何升值不能完全传递于进口.克鲁格曼(Krugman)(1986)[2]构建了六个模型解释“本币升值时进口下降过少”的现象,即所谓的“依市定价”(Pricing to market,PTM)模型,得出了“依市定价是真实的但并非普遍现象”的结论.马斯顿(Marston)(1989)[3]构建了垄断者国内与出口市场歧视模型,研究得出:出口对实际汇率变化的反应,与出口市场需求曲线的凸性及产出水平变化所导致的边际成本变化显著相关.基恩航(Juann Hung)(1993)[4]检验了1973年第3季度至1990年第4季度间美元汇率变动对美国制造业利润的影响,对汇率变动影响出口的长期趋势进行了估计与检验,还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模拟了汇率与出口间的短期动态关系.戈登伯格(Goldberg)(1996)[5]等发现外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其汇率转嫁区间在60%左右,这意味着将成本作为控制变量的研究中,成本加成(Markup)的调整抵消了40%左右的汇率变化.这表明国外制造企业在美国市场上的依市定价弹性约为0.4左右,或者说美国进口的汇率传递系数约为0.6.该研究还表明,美元升值时,美国制造业的出口下降幅度远小于其进口下降幅度.这也验证了多恩布什(Dornbusch)(1985)的研究结论.

总之,汇率与制造业贸易品之间的关系经多恩布什(Dornbusch)(1985)与克鲁格曼(Krugman)(1986)不完全竞争理论与依市定价等概念阐释,再经由芬斯特拉(Feenstra)(1987)[6]汇率转嫁对称效应及马斯顿(Marston)(1989)依市定价一般性理论的检验,该研究领域基本趋于成熟.

二、依市定价模型

(二)结果分析

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短期效应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除钢材(dRssteel)、船舶(dRsvessel)和成品油(dRsreoil)外,其他9个行业的依市定价弹性为正,但仅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dRsadpeic)、电线和电缆(dRswica)、二极管及类似的半导体器件(dRsdisi)以及液晶显示板(dRslcdb)分别在p<0.01,p<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其依市定价弹性分别为0.819、0.384、0.772和0.668,而其它5个行业的依市定价弹性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这表明,对于依市定价弹性显著的4个行业而言,人民币升值1%时其出口产品的外币仅分别上升0.18%、0.62%、0.23%和0.33%,而由出口产品的人民币的下降分别抵消了其中的0.82%、0.38%、0.77%和0.67%;而对于依市定价弹性为正但不显著5个行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将完全传递于这些行业的出口产品外币.至于钢材和成品油,其弹性系数也未能显著异于零,所以两者的汇率传递效应也是完全的.

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长期效应

从结果可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dRsadpep)、钢材(dRssteel)、塑料制品(dRsplastics)和液晶显示板(dRslcdb)4个行业分别存在1期滞后、7期滞后、2期滞后和3期滞后的显著效应,但前两者滞后效应为负.这表明若人民币升值1%,则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和钢材行业的出口产品外币将分别于1个月和7个月后上升2.57%和1.24%.虽然塑料制品即时汇率传递效应完全,但在人民币升值两个月后,仅有12%的升值传递于其出口的外币.在长期中,12个制造行业出口产品表现出超强依市定价能力的仅有液晶显示板(dRslcdb)行业,其长期的依市定价弹性为1.29,即在长期中人民币升值不仅不会导致该行业出口产品外币的上升,反而会使其下降30%左右.

综上,就行业层面而言,人民币升值在长期中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不是利好消息,通过依市定价能力完全或部分抵消人民币升值冲击的行业仅占半数.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总体影响是不利的.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依市定价模型”,对中国2005年8月至2012年3月间12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产品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如下:

人民币升值对不同制造行业产品出口影响各异.近半数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依市定价能力,从而能部分抵消人民币升值对其产品出口的压力,但是仍有半数的制造业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国际市场垄断势力,人民币升值的效应会完全传递于其出口.

人民币持续而大幅升值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深远.短期来看,12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的依市定价弹性为正,但仅有4个行业是结果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性;长期来看,仅有1个行业表现出超强的依市定价能力.就整个制造业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提高了以外币计算的出口贸易品的,减少了以人民币计算的出口收入,出口型制造业的产品竞争力受到打击,一次性的大幅升值带给各制造行业的出口影响过大,并进一步影响中国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出口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出口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中国出口型制造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行业,贸易产品处在整个行业产业链的低端,技术含量较低.在人民币升值带来出口型制造业阵痛的过程中,应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贸易竞争力暂时下降作为技术升级的契机,大力调整出口型制造业结构,弱化纺织、服装、轻工等劳动密集、资源消耗大的行业产品出口,强化汽车、电子、生物化学等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人民币升值、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政策组合, 有利于国内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将会大大降低,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逐步转型为内需拉动式的经济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