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对创建我军政治工作的贡献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30 浏览:15707

[摘 要] 周恩来是创建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先驱者之一.大革命时期,周恩来作为我党早期伟大革命家之一,高度重视和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在创建革命军队的过程中,他树立了军队政治工作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总结出一套成功的政治工作经验并形成制度、拓宽丰富了军队政治工作主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部队政治工作方针原则,为后来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 键 词 ] 大革命时期 周恩来 部队政治工作

大革命时期,周恩来作为我党早期伟大革命家之一,先后担任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和东征军政治部主任.他凭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苏联红军为榜样,以出众的才华和创造精神,对如何在革命军队中开展政治工作进行了积极、富有成果的探索和实践.这些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党在后来独立地领导军队,建立我军政治工作打下了最初的基础,成为我党创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研究周恩来大革命时期对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伟大建树,对于恢复和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加强我军“三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了军队政治工作在军队中的地位与作用

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是保证政治工作正常运转和促进工作全面开展的首要条件.1924年11月,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的第三任政治部主任后,通过大刀阔斧改革创新,使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在黄埔军校中建立起来,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周恩来上任后,在认真分析孙中山从事军事运动屡次失败的教训,及苏联红军的建军经验基础上,深刻认识到政治工作在军队建设中的特殊重要性.他在对军校师生的讲演中指出:要使军队成为被压迫阶级可用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工具,就必须在进行军事教育的同时,进行政治教育,讲清中国如何受列强压迫,军阀压迫,以及解除压迫与痛苦的途径,“使每个军官每个兵士均能了解此理”,明白“军士之打仗是为人民而打的”.这样,才能使军队成为人民的武装.周恩来还亲自撰写了《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国民革命与军队政治工作》等重要理论文章,强调革命军队不仅要建立政治工作,保证军队确立革命观念,成为革命的工具,而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重要保证的地位.

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军校政治部制定了《政治教育大纲草案》,不仅规定军校政治课程与军事课程并重,还开设了 “中国革命问题”、“军队中政治工作”等政治课课程,规定了10个条件的政治训练实施计划,同时还规定进行有关“政治学概论”、“经济学概论”、“帝国主义”、“社会进化史”等内容的政治考试.这样,就给军校政治教育制定了章程,树立了军队政治工作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军校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创建了较为完备的政治工作制度

我军的政治工作制度,除党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外,政治工作本身还有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部制度.周恩来在大革命时期,通过在黄埔军校和两次东征及北伐中实践活动,总结出一套成功的政治工作经验并形成制度.设立党代表和建立政治部就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周恩来上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仿照苏联红军的经验,在军校创建一套新的革命军队的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以革命的主义来武装师生.为开展工作,他扩充了学校政治部的组织机构,增设了指导股、编纂股、秘书股,增加部员二十多人.以后又陆续建立了各学员队的党代表制度,并对党代表的职责范围、各级党部、党小组会议、报告制度都做了明文规定.他主持制订的《国民革命军党代表条例》中明确规定:“党代表在军队中,为中国国民党之代表,关于军队中之政治情形及行为,党代表对党员负完全的责任.”党代表的主要责任是指导党部活动和政治工作监督和指导一切,党代表与指挥员共同听问,如下级军官之报告呈文,并决议问题.与指挥员共同署名,一切命令及发出之公文,凡未经党代表之共同署名者,概不发生效力.在他的大力推动下,不仅军校各部门设立了党代表,而且在革命军队中也设立了党代表.

1924年11、12月,由黄埔军校学生组成的军校教导团第一、第二团先后成立,这是区别于旧军队的国民革命军.周恩来在部队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开展政治训练,并选派黄埔一期生,员曹渊、蒋先云、张际春等分别担任教导团下属各连的党代表,统属政治部领导.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使革命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两次东征后,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政治工作的全套制度,在所有的国民革命军中普及推广.这些军队的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多由中国人担任,他们的广泛工作使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在革命部队中广泛传播,为我党创建和领导属于自己的军队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三、拓宽丰富了军队政治工作主要内容

周恩来在1925年6月及7月的《军队中政治工作》、《在省港罢工工人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三项任务内容即:瓦解敌军、组织民众、壮大自己.

大革命时期, 周恩来十分重视政治工作与军事运动相结合,认识到在战争中取得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1925年2月,在打击东江军阀陈炯明叛乱的东征出发前,周恩来先从第二期黄埔军校学生中挑选出能讲广州话、客家话、潮州话的约二十人,组成武装的宣传队.在军队到达前,先往沿途村镇到处演讲,张贴红绿标语,散发传单,教村里的小孩们唱“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歌》,向村民宣传东征的目的和意义.政治部还准备了告敌军士兵的传单,由飞机在敌军阵地上空散发.当军队攻占东莞、海丰等县后,政治部又在当地召开有上千人参加的各界联欢大会,广泛宣传东征目的及意义,广泛动员民众支持.各地民众在协助军队运输,充任向导和刺探敌情等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有力地配合了东征军事的发展.

1925年夏,在第二次东征中,时任东征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军党代表的周恩来,为更好地发挥政治工作作用,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政治工作内容,亲自主持制定了《战事政治宣传大纲》,详细地规定了对本军、对敌军和对民众的政治工作内容.对本军强调鼓励兵士的勇气、激励兵士的感情;对敌军宣传敌军反动本质,鼓励兵士的民族思想,安慰和优待敌军俘虏,使其趋向革命.对民众要宣传工农群众痛苦根源,反革命残杀人民、为害地方种种事实,扶助并发展农工组织.这些规定使战时政治工作进一步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东征中的政治工作,是中国在领导军队政治工作方面所作的最早的尝试,并且取得巨大的成功.这个传统,对以后中国人民军队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提出了一系列部队政治工作方针原则

大革命时期,周恩来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党化”原则,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的原则.这些原则,有的是周恩来首先明确提出来的,如 “党化”原则;有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发展,如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的原则.

周恩来自从踏上革命征程,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就积极投入到创建中国的革命活动中去.在领导天津五四运动和建党工作中,他深刻认识到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全党.在黄埔军校演讲时,他提出了“革命化”的概念.第二次东征结束后,在总结和推广已有政治工作经验时,周恩来又明确提出,要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实现,必须实现“党化”、“革命化”、“革命观念”的思想.他认为:“党化.要使官佐士兵及一切群众晓得党的理论、主义、政策.因为革命军是党的军队,革命军的行动要依着党的政策的缘故.”虽然,他这里所指的“党”,是指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革命化”是指用三义和三大政策教育士兵群众.但因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许多人以党员身份参加了国民党,开展工作都是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出现的.加之,三义在当时国共合作时期是国共双方共同的理论,是进步的.因而这一原则为我党所继承并在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周恩来主张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的原则.在领导黄埔军校政治工作建设中,周恩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经常亲自深入军校师生和广大官兵之中,促膝谈心,讲解形势,答疑释惑,勉励师生“虚心求学,以达到学业成功,而实行革命”.为使政治教育工作能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思想状况进行,在周恩来的具体领导下,军校政治部组织科组织了官长、学生及士兵进行各种调查统计,切实摸清思想状况.宣传科成立了“俱乐部”,组织官兵研究学术及开展高尚娱乐,出版了《士兵之友》、《壁报》等刊物,并组织“政治讨论会”等,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受到革命的教育.在东征战场上,周恩来亲临前线,开展战时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官兵及人民群众的战斗热情,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1926年,在国民革命政治部举办的战时政治训练班上,周恩来在《国民革命军及军事政治工作》的著名演讲中,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的优良作风是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他批评一些政治工作人员把政治工作与部队的军事工作对立起来,只讲形式,不求实效.指出,政治工作人员深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谦虚谨慎,实事求是,这是做好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