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完善和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781 浏览:163166

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进一步强调了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在党的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推进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人民政协60年来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了人民政协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进程中作出的重大贡献,科学总结了人民政协事业积累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开展人民政协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工作要求,是指导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开创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新局面.


一、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根本制度,同时与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现代意义上的我国政党政治形成于上世纪初.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进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长期艰苦探索和奋斗,确立了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众所周知,1840年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20世纪初,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动和领导了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成立后,仿效西方国家实行议会政治和制.相对于封建专制统治,这是一个历史进步.但由于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得到根本改变,各政党脱离人民群众,并且彼此争斗、相互攻讦、内耗不止,结果被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势力所利用,这种仿效西方的议会政治和制最终归于失败.孙中山先生在总结这个历史教训时曾明确指出:“中国的社会既然是和欧美的不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是和欧美不同,不能完全仿效欧美.”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应运而生.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的身上.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成立后不久,就提出建立联合战线,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此后,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政权,实行的统治.抗战爆发后,迫于国内外压力,国民党政府表面上允许中国和其他党派存在,但仍顽固坚持.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拒绝中国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打击和迫害进步力量,导致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崩溃和军事上的溃败.正如同志指出的,“不论是对于过去历史上说,对于当前任务上说,对于中国社会性质上说,所谓主义都是没有根据的,都是做不到的.”

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的领导地位,是由中国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在长期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带领人民进行新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中,中国深刻总结中外历史上政党政治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我国的社会性质和阶级状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开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政治的实践.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先后两次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特别是不断加强与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共同致力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主义革命.1948年4月30日,发布“五一口号”,立即得到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积极响应和拥护.“五一口号”的发布成为创立人民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动员令.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标志着人民政协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同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当时,有的党派认为革命完成了,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可以宣布解散.针对这种情况,及时做工作,支持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继续发挥作用,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远见.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同志明确指出,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党派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面临着是否继续存在的问题.同志提出了中国同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从根本上解决了党派的发展前途问题,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合作的基本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确立了中国同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并以党的决议形式肯定了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志明确指出:“在中国的领导下,实行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被庄严载入宪法,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宪法保障.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惨痛教训,强调中国的政局要稳定,首先要稳定合作这个格局,明确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并将这一制度写入党章、载入宪法、纳入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着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着力推进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政治协商、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优势作用,支持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使我国和谐的政党关系进一步巩固发展,合作和政治协商焕发出蓬勃生机.

实践证明,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同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巩固和发展中国同各党派团结、生动活泼的良好政治关系.

二、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

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厚土壤,产生于中国同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奋斗的风雨征程,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第一,在政党关系上,坚持领导、派合作.政党关系是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政治关系.什么样的政党关系,取决于所实行的政党制度的性质和类型,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面貌.西方两党制和制以不同政治利益集团通过选举和竞争掌握权力为基本特点.这决定了其政党之间必然要为争取选民、上台执政而相互争权夺利、彼此排斥倾轧.实行制的国家大多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和发展.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不同于西方两党制和制那种你上我下的权力争夺型的政党关系,也不同于制那种权力垄断型的政党关系,而是一种协商、肝胆相照的崭新的合作型政党关系.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觉接受中国领导,与中国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正如同志所指出的,“这既避免了竞争、相互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我国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就在这里,同国外制和制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

第二,在政权运作方式上,坚持执政、派参政.政党制度与一个国家的政权性质和运作方式密切相关,与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紧密相联.在实行西方两党制和制的国家里,几百年来形成的政权运作方式是各政党轮流执政,只有执政党才能主导国家行政权力,在野党或反对党一般不能直接参与政府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在实行制的国家里,由于独揽国家权力,缺少必要的监督,往往容易导致政治专制和体制僵化.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作为执政党,依法长期执政,这是宪法确定的.中国真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充分听取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他们的监督,努力实现科学执政、执政、依法执政.各党派作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在协调利益关系上,坚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照顾同盟者的具体利益.政党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反映、协调和整合利益诉求.实行西方两党制和制的国家,由于各党派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无论哪个政党上台执政,都不可能代表全体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在我国,中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都把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最大政治共识.同时,在同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中,中国始终坚持照顾同盟者的具体利益,通过制定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应措施,保障他们及所联系群众的权益,并通过协商最广泛地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愿望,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

第四,在形式上,坚持充分协商、广泛参与.在西方两党制和制下,各政党为了赢得更多的选票,一般也会适当考虑普通民众的意愿,但归根到底是受垄断资本利益集团左右的.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和谐为本质属性,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在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中国同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在人民政协同各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广泛协商,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目标下把中国领导和派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广泛参与和集中领导的统一、社会进步和国家稳定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三、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得益于中国的领导,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益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与我们始终坚持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密不可分.这一制度在促进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服从怎么写作大局、广泛凝聚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和社会主义改造等,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中国号召,同全国人民一道,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推动各项社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监督职能,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长江三角洲开发、京九铁路及沿线地区开发、耕地保护、区域协调发展、发挥港澳台侨人士作用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考察调研,提出真知灼见,促进了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化.十六大以来,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修改宪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青藏铁路沿线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重大问题,向、国务院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得到高度重视,许多被采纳,转化为政策措施.特别是去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派、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到灾区进行慰问考察,积极为解决抗震救灾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问题建言献策.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还着眼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推动实施智力支边、“温暖工程”等活动,开展职业培训、兴教办学、捐资救灾、扶危济困等公益事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第二,充分发扬、扩大有序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广泛参加人大、政府、政协,同中国合作共事,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个鲜明特色.新中国第一届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中有3位是人士,15位政务委员中有9位是人士,4位政务院副总理中有2位是人士,还有14位人士担任正部长,充分体现了合作的特点.此后,虽然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同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的合作共事被长期固定下来,形成了制度.目前,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共有18万多人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35万多人担任各级政协委员,3.2万人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30个省区市政府有党外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越来越多的党外干部还担任了各级政府部门正职,在各自领导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坚持同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充分协商,坚持在人民政协同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广泛协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目前,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国家领导人选的酝酿、重要会议及通过的文件决定、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的出台,都要与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行协商,广集民智、广求良策.仅十六大以来,、国务院召开和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就有140多次.

第三,积极协调关系、努力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政局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政党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始终同中国保持政治方向一致、根本利益一致、奋斗目标一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形成了稳定的政党格局.特别是面对国际敌对势力把政党制度作为西化、分化我国的重要突破口,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和发扬同中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加强对各自成员的思想政治引导,深入开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主题教育活动,坚决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不断巩固同中国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代表和反映各自成员及所联系群众的意见、愿望、诉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利益关系的变化,协助党和政府做好沟通思想、理顺情绪的工作,及时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民政协作为中国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以协商的形式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反映社情民意,化解矛盾、扩大共识,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高举两面旗帜、加强团结联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人民政协和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中具有广泛的联系和影响,是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人民政协和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团结联谊活动,加强同港澳委员和各界人士的联系,宣传对港澳的方针政策,引导港澳委员团结广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人士,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为促进港澳回归、保持港澳繁荣稳定作出重要贡献.积极开展对台湾人民的工作,大力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促进两岸经济、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增进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力开展反“独”促统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表声明等方式,表达中华儿女坚决反对“”、期盼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介绍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增强了海外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推向前进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宝贵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进一步把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把这一制度的优势和作用运用好、发挥好.

第一,进一步巩固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各党派作为同中国通力合作的参政党,人民政协作为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必须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一个长期工程、作为一种优良作风,贯穿于履行职能和自身建设的各个方面.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贡献.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结合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引导政协委员和各党派成员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切实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要组织政协委员和各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学习统一战线理论、合作理论和人民政协理论,学习履行职责必需的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使各级政协组织和党派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

第二,进一步增强人民政协和各党派怎么写作大局的能力.人民政协和各党派只有自觉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工作,自觉围绕党和国家决策部署谋划工作,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体现自身的价值.要继续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怎么写作科学发展上来,把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共同为转变发展方式、发展难题献计出力,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注重研究国外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问题,着重围绕扩大内需、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改善民生、“三农”工作等,深入开展考察调研和协商议政活动,不断提高谋长远之计、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的本领.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反映社情民意,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着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注意发现和及时反映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协助党和政府做好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解决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各党派成员积极参与和支持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坚决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安定祥和的环境.要继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运用各种资源,开辟各种渠道,积极拓展同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的联系和沟通,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领域拓展,使两岸同胞联系更广泛、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

第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形式.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人民通过选举、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两种重要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的重要途径和制度保障.实现两种形式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所在,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要牢牢把握团结和两大主题,继续扎实有效地履行好政治协商、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吸收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参与国事,不断拓展社会主义的广度和深度.要大力发扬的作风,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使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愿意讲实话、说真话,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要坚持平等相待、协商,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使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各方面的愿望和要求得到更好实现,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第四,进一步提高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科学化水平.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新认识,也对加强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人民政协事业,必须把不断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统一于提高科学化水平之中,努力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制度作保障、以科学方法来推进上下功夫.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就是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合作和政治协商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合作和政治协商实践中积累的新经验,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大力加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和人民政协理论建设,发挥各级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的作用,切实把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纳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总体发展规划,继续推进理论创新.以科学制度作保障,就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运行机制,完善中国同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机制,完善人民政协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发挥各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深化各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合作,努力形成参政党建设和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以科学方法来推进,就是要继承和发展合作和政治协商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做法,把协商、求同存异、联谊交友、教育引导、照顾利益等方式方法运用好,同时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科学方法,特别是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增强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合作和人民政协的光辉业绩已经载入史册,更加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继续团结奋斗.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周围,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和衷共济、锐意进取,不断谱写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的新篇章,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是贾庆林同志2009年10月13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发表时略有删节.)

(11月2日《人民政协报》)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