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目的、对象和方法的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16 浏览:12298

[摘 要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定位的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有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理论魅力,才可能达到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在这一基本前提下,文章从教学目的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教学;哲学;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1020121-02

引言

如何提高马克思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一个一直以来围绕该课程的讨论从未停止过的话题,几次的教材改革目的也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接受这门课程,但是改革的方法总是以改革教材为主,而忽视了对教学对象的考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围绕教材转.或囿于教材的限制,无法在忠于教材思想的前提下,做到超越教材.要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要使教师的教学产生应有的正面效果.文章的基本观点是,首先要有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理论魅力,才可能达到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在此基本前提下,文章将从教学目的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方法分析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教学目的分析

马克思理论课程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按照国家教委的教材改革要求来说,就是要让本课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一门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课程的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更加具体一点和更加务实一点.本课程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学的影响,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人.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除了对教材要进行有效的改革之外,还要仔细分析一下该课程的教学对象.因为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的具体科学课程,不是重在知识的传输,而是素质的提高,但是,也要特注意,素质课程并不是说教课程,要进行良好而有效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有知识的魅力.如果理论没有理论本身应该具有的知识魅力,那么又怎么能够对学生进行素质的教育影响.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前者,后者即使装扮得再高尚再美丽,对学生是没有任何正面触动的,连触动都没有.和谈素质的提高呢相反,现实早就证明,学生对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度反感.教学目的不但无法达到,有时候倒是适得其反.

因此,要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首要的就是要弄清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影响的关系.绝对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甚至割裂开来.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辨证关系.不能孤立地就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紧密地联系知识教育的基础作用.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忠于教材又能高于教材,同时,学生也能在理论的知识魅力影响下去思考,那么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就水到渠成.


二、教学对象分析

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文章就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开始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

首先.从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说.众所周知,我国的中学生在高中阶段无论文科理科都要接受哲学常识和经济学常识的教育,而高中的所谓哲学常识和经济学常识,实际上就只限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因此作为大学马克思理论课程的教学对象已经具有了关于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且因为会考或高考的缘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已经做了相当多的教条训练.因此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必须改变教学思路,不能再重复高中的教学内容,而又必须和高中的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连接.

第二、教学对象已经具有了自己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在教学方法上就不能一味地灌输.只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要达到预期的影响,就必须从教条的情绪化宣讲转变到知识的理性思辩,使教育回到本真.

第三、学生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网络化的开放时代,各种信息、各种资料无限呈现.因此在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争议问题上必须主动面对,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步和完善.从而使学生获得真的知识.并且在真的知识的必然影响下自然而然地提升思想素质.针对教学对象的这些情况,教学思路就要相应地作出调整.下面从体系教学、“所以然”教学和讨论教学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 体系教学.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部分和政治经济学部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了解,因此,在大学的教学中,首先就是把高中分散的知识点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让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论有一个总体印象.在总体理论当中,学生可以看到以前学到的零散的知识点之间的前因后果,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在高中阶段所学的东西,同时,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可以在总体框架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讲解,而不需要所有知识点面面俱到,全面开花.这是本门课程区别于其他具体科学课程的特点.这一方面减轻了学生重复学习的负担和反感,另一方面也使教师能够有所侧重地深入讲解和分析重点难点问题.例如在绪论部分,教师首先可以根据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这个定义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做一个分析,从该理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理论人手,把七章的内容做一个体系贯穿,第一章讲世界一般,是总的哲学思想,第二张讲人能不能和怎样认识世界,这两章是个论证关系,在从第二章的肯定回答中论证了第一章的结论.第三章讲社会一般,和第一章是一个前后的推导关系,从世界唯物到历史社会唯物,第四、五章讲资本主义社会,即研究具体的社会,和第三章是一般到具体的关系,而第六、七章讲科学社会主义,是第四、五章理论分析的必然结果.这样就从体系上做了一个全面分析,让学生把从前学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具体关系弄清楚了.

从绪论的三个内容,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有马克思主义,要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的关系是:“为什么有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为什么有马克思主义”都是为最后一个问题怎么写作的,就是要学生认真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前面文章已经分析过,要达到学生认真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教学效果,必须要在深刻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之后才有的.因此,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放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上.

(二) “所以然”的教学.高中的哲学常识和经济学常识教学由于高中阶段的教学目的,这两部分的教学通常都采取应试教学的方法.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点大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学过程中就完全有必要进行知识点的“所以然”教学.这样在充分了解了一个概念或者一条原理的产生原因之后,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例如在讲到物质概念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介绍列宁写作<唯物主义和理性主义批判的背景.为什么列宁在这个时候定义“物质”概念?又如在讲到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时候,可以让学生读一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让学生更加清楚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重要意义,它不仅仅在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上有重要意义,更关键的是由实践观推导出来的马克思全新的世界观.而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旧唯物主义在世界观上的机械性和唯心主义在世界观上的主观性.又如在真理观问题上实践标准的提出背景是什么?马克思为什么宣判资本主义必然会被替代?这跟他的政治经济学里资本积累理论有什么关系?

(三) 问题讨论教学.好的课堂是一个学生和教师充分互动的课堂,而要使课堂有互动气氛,最好的方法就是问题讨论.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甚至组织辩论.因为学生本来已经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常识,开展讨论是有可行性的,而且在讨论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在课堂上主动引进争议问题,不遮蔽不掩饰其他学者和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评,因为真理在争议中越来越明朗,而且也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前面已经提到,现在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时代,遮蔽问题是一种虚弱而愚蠢的做法.况且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一个无限开放的理论体系,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在时代中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达到自身理论的完善.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维护某个理论,而是要让学生在明白各种事实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作为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因此不要惧怕争议和异见.

例如在哲学部分,首先就要提到什么是哲学的问题,由于高中的应试教学,虽然是哲学常识教育,但是与其说是哲学常识,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常识,因为当问到学生什么是哲学的时候,他们通常的反应就是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定义,当看到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内心五味杂陈.因为哲学本来是最自由的一门学问,现在却变成了一堆冷冰冰的教条.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按目前的情况看,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根本不是经济学的教育,而是政治的教育.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教育者的悲哀.

因此,在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学过程中,不能再重复以前的教条,在忠于教材思想的情况下,设置哲学和经济学的问题,通过问题扩宽学生的思想视野.例如可以设置诸如什么是客观认识何以可能什么是真等等经典的哲学问题,摆出各种哲学流派和不同的伟大的哲学家在这些问题上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哲学理论的思辩趣味和理论魅力,又了解了不同的哲学流派,同时又因为这些问题本来就很贴近生活,学生也能进行积极的思考,在不断的设问中提高学生的哲学抽象思维能力,并且热爱哲学.

同样的,在政治经济学部分,也可以设置争议问题来进行讨论,而且因为经济学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就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例如,劳动是否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等价交换何以可能同工不同酬与工资理论是否相悖自动化工厂的利润来自哪里自由竞争与经济危机等等问题.

体系教学和‘所以然“教学是对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哲学常识和经济学常识的有效衔接,而问题讨论教学则是对学生以往知识的升华,通过前者的教学,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严密性和逻辑一贯性,而通过后者的教学,则既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性,也能使被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而学生只有在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密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上,才能谈思想素质的影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