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与期望解读与释疑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71 浏览:20521

祝贺《党校学报》创刊10周年.《学报》借此机会召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讨会,这个主题抓得很好.十七大以后专门开会来研讨这个主题的不是很多,这次专题研讨很难得.

十七大报告内容很丰富,既是政治宣言,又是工作纲领.还是理论华章,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不少创新.这两个月来大家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界定.这里,我想谈几点看法.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思想的解读

十七大报告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两个月来,各种媒体对这个新的思想理念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解读.我也写了文章,并应人民网的邀请数次与网友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交流.

我主要讲了十七大报告整合改革开放以来诸多创新理论,做出这个新概括的必要性和优点(即一是突出了理论体系称谓的本源性,二是突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源性.三是突出了理论发展的开放性),对这个思想应着重把握的基本点(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凝结几代中国人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这个理论体系内的各个创新理论间的关系(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创性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传承性理论),谈了一些看法;着重分析了十七大报告高度评价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思想的伟大历史功绩,但是在做出这个重要概括时并没有将思想包括其中的原因.

我有这样几个具体观点:

(一)十七大报告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特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所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十七大报告开宗明义就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还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思想,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功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既然如此,那么“当代中国”是指哪个时段,从何时算起我以为,即指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同志早在1979年3月就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划分建国后历史的一个界限.他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些年来,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和文件都是这么讲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因此,对这个断代的时限是清楚的.如果承认这样断代,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当代中国”的历史起点.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既然是“开始”、“开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这即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因此,讲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只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不可能包括此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十七大报告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特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而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部成果.80多年来,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即是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根据这些年来我们党对这两次飞跃成果的界定和表述来看.尽管没有明确指出,但事实上是将其区分为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的.即将思想视为基础理论,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有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则视为创新理论,也就是十七大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十四大报告指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十七大报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说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显然.这样的表述,都是以在事实上区分了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为前提.并在说明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讲的.按照这个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界定.就只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而不包括作为第一次飞跃成果的基础理论.

(三)十七大报告明确界定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关系.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实际上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思想的渊源关系,也就是说,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理论,而不是本体理论.

为什么十七大报告将思想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理论.而没有当作本体理论呢这主要是因为这两者之间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既相通又相异.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尽管提出过许多好的和比较好的思想观点,如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这在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已有论列;但是,由于在总体上如同志所说.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尽管有丰富内容、对马列主义有重要的丰富和发展.但毕竟还不那么系统和完整,同志那一代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局限和历史的印记很明显.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在党的八大前后有良好开端(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重新探索的起点),但最终没有真正找到,反而陷入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错误路径.正因为这样,才有后来20年的曲折和严重挫折.也才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和拨乱反正.近30年来开始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地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而开辟的一条新的道路.因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从理论上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阶段.

与此相联系,有一个如何理解上个世纪80年代后非常流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这一说法的问题.应当指出,在提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理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前.这个说法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实际和认识水平.但是,自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后.还有其他创新理论的不断提出,正如列宁讲新经济政策时所指出的,“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这不仅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有了很大变化,而且对“始于毛”的说法要作具体分析了.若就我们党提出要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个思想而言,即从指导思想的方法论而言,从更为抽象的哲学理论上讲.完全可以继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但若就当今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而言,特别是在实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而制定的一整套方针政策之后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则很难再说“始于毛”了.那个说法毕竟是上个世纪的认识,根据历史的发展对一些认识加以修正是正常的.

如果将思想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不那么系统和完整的理论认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打个比喻的话,可视为长江源头的那些河流同起自四川宜宾的长江本流之间的关系.没有从青海开始的长江源就不可能有滚滚长江向东流,但享有“长江”之名的长江,则从宜宾始.讲大长江.算总里程,一般从青海源头算起;但被称为“长江”的大河,即人们心目中的长江本流,则从宜宾始.这个比喻不一定合适,但可参照来认识两者之间的渊源与本流的关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思想.丝毫没有否认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

根据我与网友交流的体会,对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除了讲明一些基本观点外,还必须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消除一些误解.这主要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思想,是不是否认了思想的实际指导地位我认为不存在这个问题.这里要说明:一个讲的是理论的分门别类,一个讲的是理论的政治历史地位.产生这样的误解,是将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混淆了.我们党对思想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从来没有动摇过.作为党的根本大法――新修改过的党章.继续将思想同其他理论一起“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十七大报告在号召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同时,也强调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思想的指导地位已深入党心、民心,人们这么关注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它的指导思想地位是任何力量也撼动不了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思想.是不是同志的那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理论都不需要了也不存在这个问题.这里的关键是不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思想两者对立起来.一是同志那些好的思想理论,毫无疑问地要继续宣传、学习、提倡和弘扬,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二是作为对思想继承和发展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里,将那些好的思想理论.也都汲纳和包括进去了.因此.在这个层面也不存在否定思想的问题.

――党的一些文件和会议,一般不提思想,是不是否认了思想的实际指导地位,或将思想“虚化”、“边缘化”了呢同样不存在这个问题.产生这样的疑问,是没有将理论指导问题和实践指导问题区分开来.凡是部署和总结实际工作一类的文件和会议.都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而不能泛泛地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而必须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突出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比如,前不久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都是着重讲全党全国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就是这个道理.这完全是出于指导实际工作的具体需要,不存在否认思想的实际指导地位.或将思想“边缘化”的问题.

――讲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不那么系统和完整.同讲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很丰富、有重要的历史贡献,是否自相矛盾我以为是不矛盾的.这是讲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两个不同侧面.说它内容丰富.有重大贡献,这正是要坚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说它还不那么系统和完整,这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丰富它、发展它.因而产生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缘由.任何伟大的思想理论都会有它的历史局限.否则就成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思想理论了,这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讲有认识局限和历史局限,不会损害它的历史地位和理论价值.

三、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考虑

通过前一段时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交流,我深深感到,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新的思想理念,有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是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世界上迅速发展起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思想观念而言,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不断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如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解放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解放思想,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新的思想理念,也要解放思想.许多模糊认识的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那样的质疑.都与思想不够解放、没能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目前在许多领域都存在思想解放滞后的问题,还是要像前几年那样,加强思想解放的宣传,强调不断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向前发展,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新的思想理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坚持和发展.

二是最重要的还是搞好改革.一是深化,二是健康.这些年来,我们国家顺应时代潮流,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因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进步和成就.但是,也要看到,改革在某些方面还不到位,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健全,某些政治权力还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因而党内消极腐败现象还存在,许多社会热点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这些方面尽管不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产生的,并且完全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是,如果这些问题在某些地方较多、较突出.就不能不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程度.事实胜于雄辩.做好工作,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努力消除党内腐败现象,解决好人们普遍关注的那些社会问题,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率就会不断提高.

三是提倡学点哲学.这些年提倡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声音弱了,但是不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懂得唯物辩证法,就很难获得一个科学的思想方法并正确地把握客观事物,因而在认识上不是搞片面性、走极端,就是搞简单化和表面化.学点哲学,大有好处.终身受益.不是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思想的关系吗哲学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2007年8月,我们哲学思想研究会在山东青州召开学术研讨会.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70周年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我在会上讲了一个观点:的上述“三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还在10年前,我就有一个看法: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主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的等领导人虽然也有自己的哲学思想,但他们所用的哲学基本概念、范畴大多来自哲学思想;分析问题的哲学思路与一脉相承;其哲学思想强调的重点尽管有所改变,但理论工作者构造的党的领导人的哲学体系的基本结构和主要范式.没有超出哲学思想的大框架.等领导人对哲学思想无疑有很大的丰富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将其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理论和实践方面.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因此,在我看来,等领导人的哲学与哲学属于同一个哲学理论体系,即哲学思想体系,并表现为两个应用发展阶段:其应用发展的贡献丝毫不低于理论发展的贡献,正如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应用科学方面作出的贡献不低于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基础理论科学方面作出的贡献一样.2006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的哲学思想研讨会上,我还提出一个看法:党的指导思想与党的哲学思想是两个问题.呈不对称关系.这是因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政治理论,许多具体结论会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而哲学作为研究世界根本规律的科学会比较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很大的稳定性.也会比较稳定.哲学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载体,是认识和改造中国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总体上),是根据中国革命经验对最基本的哲学规律的阐发,其“管用”的历史跨度时间会长些,比的许多政治理论要稳定得多,不会在短时间内丧失其真理性.因此,它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提升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理论的哲学理论基础.这里无须有对应关系,绝不能因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增加,就去生硬地“制造”出与之相对应的哲学理论体系.在讲明了这些问题之后.我比较展开地阐述了的上述“三论”怎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这个问题.具体地说,的实践认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山斧”:的矛盾分析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解剖刀”;的群众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石”.当然.这些看法不一定恰当,但它从一个侧面说明思想、哲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关系.就我们这些人来说,既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坚持思想,不存在搞“非毛化”之类的问题.

最后,就深入理论研究而言,那就是要切实贯彻执行“双百”方针.十七大报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是讲的一句很好的新话,不仅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且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在我们学界,目前的学术空气尽管很活跃,但是真正做到深入研讨,不同意见针锋相对而又平等争论还不是很容易.这里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贯彻执行“双百”方针的长效机制,很难形成为学者们满意的学术争鸣、百花齐放的和谐氛围.在我看来,对于学术研究,只要不违背宪法这个底线(对于党员还要遵守党章),对党的事业和人民负责任,在这个大的框架内,各种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进行研讨、对话甚至争论.就学术问题而言,是真理就不怕争论;怕争论,人们就很难不怀疑它的真理性.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讨论.是推动理论向前发展的有效路径.《党校学报》和党校主办的几份刊物,是我们党的一块重要的思想理论阵地.我期望《学报》以创刊10周年作为新的历史起点,在贯彻“双百”方针,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方面,为全国的学术刊物率先垂范,积累经验,从而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