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问题极端重要

更新时间:2024-01-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192 浏览:79457

编者按:确立和坚定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信仰的理论,引导当代青年和群众从事科学的信仰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本刊记者姚黎君对北京大学陈志尚教授进行了访谈,请他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也希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研究宣传工作的同志们都来关注和研讨信仰这个大问题.

[摘 要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中国独具的品格,是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始终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信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目的和评价标准.坚定信仰极端重要,当前尤为迫切.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值得信仰,是因为它具有科学性、无产阶级性和人民性、创造性.针对当前一些党员和群众存在信仰不坚定的倾向,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研究宣传工作者,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坚定自己的信仰,研究创造新的理论.同时,要启发和引导员和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 键 词 ]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11-0003-06

一、深刻认识信仰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1.正确理解信仰的含义

记者:研究问题首先要明确概念.谈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要明确“信仰”这个概念.

陈志尚:是的.在汉语中,“信”与“疑”相对,“信”指相信、信任.“仰”本意是抬头向上看,引申为崇敬(景仰)、依赖(仰仗).两个单字合成“信仰”这个词,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科学、宗教,或人、物极其信服、尊重和崇敬的态度,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榜样.马克思主义认为,信仰是人的一种特性.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幸福,不能像动物那样被动地消极适应环境,而必须发挥主体能动性,不断地认识、改变和创造世界.因而,克服各种灾难困苦,向往美好生活,排除检测恶丑,追求真善美,就成为人所普遍具有的精神需要,信仰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形式.

记者:说到信仰,一些人往往把它和宗教、迷信联系起来,您的看法是等

陈志尚:我认为,人的信仰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科学和宗教都可能成为信仰的对象.不能把信仰等同、归结为宗教,宗教只是信仰的一种形式.

信仰的含义中有敬仰的因素,因此,如果信仰者把对信仰对象的敬仰或信服,任意夸大,脱离了实际,则可能导致迷信.对神或人的盲目崇拜,把教义、学说当作亘古不变的教条,就是例证.但不能以偏赅全,因噎废食,把信仰归结为迷信,从而排斥信仰这个概念,这是走向另一种极端的片面性.

记者:我常看到一些文章把信仰和理想这两个概念在同等意义上来用,我感觉,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区别的.

陈志尚:是的.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有所用,不能扔掉其中一个.信仰是指主体对客体、对象的一种态度.你信仰什么是指向对象的,比如说,信仰宗教的教义、圣经,信仰儒学,或者信仰马克思主义.理想则是主体在信仰的基础上,为自身所确立的奋斗目标.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人类.比如,个人的人生目标,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等等.理想的前提是信仰.主体从信仰中得到启示、启发,结合自己的状况经过思考,才能形成并确立人生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发展图景等被称谓理想的东西.

谈到这里,不能不说一下“信念”,信念是同信仰含义相似的概念.比较而言,信念往往用来表达对当前具体事物所持的坚定的观念和态度,而信仰则更高、更普遍、更深刻、更执着和热烈,一般用来表达对事物整体,如宇宙的本质、社会的前途、人生的命运等根本问题所持的坚定的观念和态度.所以,也不宜用信念代替信仰.

科学的态度应该是,人既要有坚定的信仰,又要有明确的理想,而且要把个人的人生理想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以及人的崇高理想正确地结合起来.

记者:那么,请您谈一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陈志尚:信仰坚定是中国优于古今中外一切政党而独具的品格,是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的光辉事迹告诉我们,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因而无论条件如何恶劣,环境如何复杂、惊险、困难,他们都能够勇敢面对,依靠组织,团结同志,不顾个人名利安危,抛头颅洒热血,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经受各种考验和牺牲,为祖国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社会的进步,无私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一贯重视坚定正确的信仰.

马克思在谈到工人政党对待信仰的态度时,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信仰自由’不过是容忍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自由而已,工人党则力求把信仰从宗教的妖术中解放出来.”眼1演他在1880年11月5日致左尔格的信中,赞赏当时革命队伍中信仰转变的情况,首次提出“信仰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即德国的社会主义.”眼2演列宁则使用了“共产主义信仰”这个概念.眼3演

我党历届领导人都倡导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4]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5]《在庆祝中国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四信”: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志多次提到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2006年10月22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要求大家学习红军长征精神,“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在看望方永刚教授时,他高度赞扬方永刚“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和实践党的理论”.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他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向全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号召.而在分析党内存在的“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时,首先指出:“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可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党是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这说明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历史的根据,是党一以贯之的优秀传统,而且是当前建党建国的迫切需要,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应该认真体会它的极端重要性.

2.坚定信仰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目的和评价标准

记者:新中国成立60年来,包括各类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又不断地与时俱进,作出了重要贡献,成绩巨大.总结历史经验,您认为其中有什么值得我们重视

陈志尚:有一条基本经验就是,把确立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信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记者:为什么这样说

陈志尚:因为确立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信仰,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目的和评价标准.

我们党所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唯一的目的就是培养我国青少年、共青团员、员、国家干部以至所有公民,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居于领先地位的是德.德是指人的品格和德性,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本质、人生道路以及他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德的内涵是指人们所信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渗透在头脑中贯彻在行动中,成为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的东西.我们所说的坚定信仰,就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所有受教育者都能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自觉地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考核和评价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的根本标准,不在于编了多少教材,发表了多少论文和专著,举办了多少学术活动,当然这些都是必须做的,都是有意义的工作,但相对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来说,这些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我们的学生,经过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我们的干部经过行政或军队院校的培训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能牢固地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自觉地为人民怎么写作,为社会进步奉献自己的力量,那么,可以说,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成功的,有成绩的.反之,如果经过教育,学生和干部不但没有相信反而怀疑马克思主义,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甚至去信仰这个教、那个教,接受那些鼓吹资本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和反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什么“主义”,盲目听信各种歪理邪说,那就表明我们的教育工作遭遇挫折甚至失败了,我们就应该直面现实,认真调查研究,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因此,要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和团结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核心力量,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任务,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优良传统,针对当前思想政治领域的主要矛盾,抓住树立并坚定信仰这个根本问题,加深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和目标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这可能是提高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关键.

3.在信仰问题上必须分清理论是非

记者:我注意到,近些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一般都是讲理想、信念,很少讲信仰,为什么会这样

陈志尚:经过调查,我认为,原因在于:一是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因为西方人往往把信仰等同于信奉宗教.有人据此就把信仰片面归结为只是精神领域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而无视信仰问题的巨大社会意义.二是“”以后,理论界有人发表文章提出信仰这个词有迷信、个人崇拜的成分,主张舍弃不用,不赞成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宣传讲信仰.这两个观点被一些人接受了,流传开来,就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讲社会发展前景和人生奋斗目标,用“理想”、“信念”就可以了,不必讲什么“信仰”.结果是,这些年来,虽然仍有一些学者和专家在坚持研究信仰理论,但在公开场合,无论是研讨还是宣传都已很少见到、听到信仰这个概念,思想政治课教材没有专章讲述信仰问题,重要报刊也几乎见不到专论信仰的文章,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研究和教学也大大削弱了,信仰似乎成了宗教的专门领域.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看到由于这种理论上的片面性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了.对信仰的上述理解和解释是错误的,这只能导致放弃意识形态领域的信仰阵地,把它让给宗教.再者,宪法明确规定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信仰宗教是个人的私事.但是,社会主义国家有责任教育和引导人民选择科学的正确的信仰.这两者并不矛盾.

记者:对此,我们应怎么做

陈志尚:信仰问题极端重要,当前尤为迫切.13亿人的信仰问题是头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关系到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政治战线全局的根本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当前信仰领域形势的严重性、复杂性以及任务的艰巨性.这样才能做到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同时要学习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在信仰上的高度自觉性和坚定性,从信仰的视角总结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宣传工作者应该坚持信仰这个阵地,理直气壮地提倡青年和人民树立科学的信仰,对员、共青团员来说则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各级各类干部培训都应牢牢抓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关健,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请想一想,各种宗教,无论是牧师还是和尚、道士,他宣传了半天,无非是要你信仰佛、神、上帝,皈依宗教,进他的门去,成为他的信徒.这样,他就成功了.其他各种主义的宣传者,什么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等,不都在引导人们去信仰它们那套说教吗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青年和群众都相信马克思主义,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为自觉的实践者.因此,坚定信仰应该提升到全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核心的位置,即作为出发点、目的和评价标准.

二、员要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

1.党的思想建设应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放在首位

记者:面对当前迅速而深刻变化着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特别是改革深化、各种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矛盾纷纷出现、意识形态领域各种社会思潮乘机泛起并严重挑战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针对当代社会和人们的思想实际,调整和充实教育内容和方法,以求吸引和说服广大群众,获得最佳的持久的效果,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讨的重大课题.

陈志尚:对.这是一项复杂、艰巨和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但重中之重是党的思想建设,应把坚定员和共青团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放在首位.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坚定信仰共产主义.因为我们所主张的共产主义不是空想共产主义,而是科学共产主义或者称科学社会主义,它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又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论,是它在实践上的奋斗目标.所以,信仰马克思主义和信仰共产主义是一回事.

现在包括党校在内的各类学校,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意义重大.学生们学习这门课,当然要获得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对真理的信仰,使他们今后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始终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明辨是非,勇于进取,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和育人是所有教师都有的责任,思想政治课,特别是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直接承担着这双重任务.哲学原理之中就蕴涵着科学知识和思想品德双重内容.如果教员讲课只注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只是传授给学生哲学知识,而不去启发他们的“心智”,使之认真思考世界、社会和人生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那么,这门课就是不成功的.

记者:怎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呢

陈志尚:新中国60年来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重在教员.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学方法得当之外,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真诚地相信,所学所教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知识系统中最高层次的科学真理,因而坚定地信仰并实践它.如果教育者不是这样,而是心存疑虑,或者根本不信,那就很难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好的效果.

记者: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值得信仰

陈志尚: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值得信仰,是因为它具有其他主义所没有的特质:一是科学性,二是无产阶级性和人民性,三是创造性.这里,我不准备全面论证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特质,而只专门讲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它是当代唯一科学的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可以代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特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记者:请您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陈志尚: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继承了人类哲学文化遗产同时,又推陈出新,创造了与旧哲学根本不同的新哲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哲学绝不是那种脱离实际生活,从哲学家们头脑里主观编造出来,仅供少数人思辨和欣赏的玄学.科学的哲学是人民群众认识和改变世界的精神武器.它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整体上探索、思考、研究宇宙(自然界)、社会和人类自己的存在、本质、关系,以及它们运动、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学问.因而它必然是建立在各门实证科学和理论科学成果的基础之上,属于知识最高层次的科学.它既要研究世界(自然界、社会)是什么,又要研究人是什么,世界对人的意义,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对世界的意义,如何做人.简要地说,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问.这样讲大致可以概括古今中外各派哲学所研究的对象.

记者: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认为只有它才是真正科学的哲学呢

陈志尚:这是因为它的基本原理正确反映了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经受过科学和社会革命实践的反复检验,而且为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所确证,因而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能起到启发人的心智,引领社会前进,具有指导人民去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伟大作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后继者都是我们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凝聚者,他们最突出的优点是,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从来不是凭主观的猜想或检测设,而是从社会客观现实出发,站在时代潮流前列,吸取人类文明精华特别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把当代人类先进的实践经验从哲学上加以总结和概括,这样才创造出了崭新的哲学.

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来说,虽然现在世界上自觉信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家还是少数,但是绝大多数科学家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他们的思维逻辑和工作方法,基本上是自发地符合唯物的和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6]这是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都信奉的真理,而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条基本原理:世界的物质(即客观实在)性.我国人民都尊敬的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是自觉信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他所设计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十一大门类,每个门类都有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个层次,而在整个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起统领和指导作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对人类知识、理论的最高概括”,[7]所以,他指导博士生,首先要求他们必须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有位老教授主持《现代科学与哲学》讲座,从1989年5月开始至今已开设500多次,每周一次,20年持续不断,其内容都是现代科技前沿与哲学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几百位主讲人中许多人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们都信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现代科技所有成果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新证实,而没有一件证伪.他们的讲座都是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科技最新成果作出理论概括,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充实和深化.

社会实践和社会科学同样确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创建于19世纪中叶,20世纪俄国和中国先后发生了伟大的人民革命,这些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有力证明.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领导俄国革命胜利的是列宁,他创作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一系列哲学名著,捍卫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唯物辩证法这个被列宁称之谓“革命的代数学”的精神武器,为人民群众所掌握,转化成了推翻沙皇反动统治、建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物质力量.同列宁一样,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也是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正是由于创作了《矛盾论》、《实践论》、《新主义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一系列哲学名著,才从世界观方法论上纠正了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解放并统一了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指引并保证了中国革命以及后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说苏联最后不是瓦解了吗中国不是犯了“文化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吗是的,但从思想上总结教训,其错误和失败都是由于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恰恰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试问:是谁纠正了“”的错误是党和人民自己.又如何纠正的首先是思想上拨乱反正,经过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解放被“左”的错误所束缚的人们的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才使党和国家得以顺利地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可见,哲学和科学、哲学和实践的紧密联系和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本质特征.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这种高度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独具的,是古往今来任何其他哲学所没有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属于人民大众自己的哲学

记者:请您再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无产阶级性和人民性.

陈志尚: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世界观有崇高的目的,这就是为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人)谋利益,实现人类解放,因而是真正属于人民大众自己的哲学.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说明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名言出自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所有旧哲学的深刻批判,揭露了它们共同的要害,点明了作者创建新世界观的目的,赋予新哲学伟大的历史使命.

不同于马、恩、列、毛的古今中外哲学家们,他们著书立说的目的大多是从个人出发,多数人实际上是在为他所属的统治阶级出谋划策.能站在新兴的进步的阶级立场,为被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说话、谋利益的是少数.而所有这些哲学家们在说明世界时,他们的观点和方法,虽然可能不同程度地具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但从整体上看,都没有超越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的范围,因而无论是对整个宇宙,还是对社会和人类自己的理解和解释,不能不带有主观的或片面的性质,只能停留在事物的现象和表面,达不到本质和规律.中国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张载说过,做学问的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应该说,这四句名言的思想境界是高的,所以常为我国文人、学者所引用.当然,人们对它的理解不完全一致.

记者:您的理解是等

陈志尚:我的理解是,“为天地立心”,类似康德所说的“人为自然立法”.“心”可以解释为天地(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即现在所讲的世界观.“道”可以解释为做人的基本原则、行为规范,即价值观.可是,继承以孔、孟二位圣人为代表的儒家那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能“为万世开太平”了吗不可能.对儒家哲学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它有精华也有糟粕,应当通过科学分析决定取舍.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作为主导的意识形态,儒学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封建王朝加强精神统治,维护社会稳定.其他哲学也有各自的缺陷.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才得以从哲学上全面地正确地说明世界,并第一次提出了哲学要参与改变世界的伟大任务.

记者:请您明确一下“改变世界”的含义.

陈志尚:所谓“改变世界”,对马克思主义来讲其含义很明确.“改变世界”,不是在保存旧制度的前提下作点滴改良,也不是用一种剥削制度去取代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要求消灭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建立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建设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新社会.不仅如此,它还要求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变人、主体自身.正如大家所熟悉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里提出了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一切人都将得到自由发展的条件.后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作了更加精确的表达: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8]所以,马克思主义讲“改变世界”,它所要建立的,既不同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大同世界”,也不同于西方古代哲学的“理想国”,又不同于宗教的“极乐世界”、“天堂”.它不是基于人们主观的善良愿望,而是根据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人类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发展趋势所作出的科学预测,它揭示了资本主义最终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必然性,以及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特征.所以共产主义不是空想而是科学的理想.

记者:那么,如何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呢

陈志尚:这就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理想化为行动的纲领,制定出路线、方针及一系列政策,贯彻到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

记者:依靠谁来实现改变世界这项伟大工程呢

陈志尚:依靠工人阶级(通过)领导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正如《国际歌》中所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马克思创立科学世界观时,根据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诉诸群众,诉诸无产阶级,认定无产阶级由于它所处的社会地位,是有远大前途的阶级,是“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彻底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团结、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就完全能够肩负起推翻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他形象地说:实现人类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9]从古到今,如此自觉地把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事业作为哲学的目的和任务,马克思是第一位.可以说,从古到今没有任何一种哲学,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把自己的命运和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命运如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本质特征.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停滞、封闭的教条,而是不断创新的活的理论

记者:请您最后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

陈志尚:回顾二千多年的哲学史,哲学家们对世界和人生确实提出过很多真知灼见,使后人从中得到启迪,汲取智慧和力量,因而他们的著作永远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古代的哲学家以及当代很多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大多是所谓“学院派”,他们或者脱离社会现实,很少真正关心人民群众的命运,自恃清高,满足于个人在书斋里著书立说,或者脱离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前沿,单凭个人的直观经验和抽象思辨,主观地制造各种哲学体系.因此,他们的作品尽管对人类文化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但不可避免地同时存在很多不科学的、消极的成分,整体上不可能成为科学理论体系.特别是它们的生命力都很短,随着哲学家的去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个哲学的发展,也就很快终结,成为遗产了.

与此相反,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决摒弃脱离实际的抽象思辨,坚决反对那种把哲学的命运依托于少数几个哲学家.制造所谓“绝对真理体系”,实际是扼杀哲学的真理性和生命力的庸俗之举.它认为真正的哲学同科学一样,是在真理与谬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中发展的.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发展,而发展的唯一的源泉和动力只能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因此,它始终自觉地把哲学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它认为哲学不是少数精神贵族的专利,主张破除纯学术的抽象思辨色彩,使哲学普及到群众中去,成为亿万群众所掌握的精神武器,大家都能学习它、应用它、研究它、发展它.因而它的生命决不会由于某个人的去世而终结,而是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生命永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是哲学创新的典范.他们始终自觉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积极参加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文化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在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既认真批判吸收人类优秀哲学遗产,又坚决排除当时哲学家们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偏见,把二者结合起来,创建了既唯物又辩证的宇宙观、社会历史观、人学、认识论、价值观、方法论等,构成了科学的哲学理论体系.因此说,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创新的活的理论,而不是停滞、封闭的教条.所以,它能一直引领时代潮流,成为指导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永远发光的明灯.

在迎接新世纪、新千年的时候,马克思和爱因斯坦是举世公认名列前茅的两位千年伟人.我想,对包括哲学在内的人类文化所作的杰出贡献,是他们获得此项荣誉的重要理由.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都是哲学创新的典范.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就是以马、恩、列、毛、邓等为代表的几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在最初创建的新世界观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的历史.

记者:由此看来,在一定意义上说,创新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关键.

陈志尚:是的.立足当前,展望未来,进入21世纪,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已成为推动生产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社会生产力空前大发展,真正世界范围的大生产和大交往的格局开始形成.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国际交流都呈现加速推进的态势,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与此相应,无论是整个世界还是各国内部,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显得比已往更加复杂、尖锐.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都在迅速变化.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社会意识形态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迫切要求.发展变革中的世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时代特征、社会主要矛盾、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等,要求哲学作出新的更有说服力的回答.迅速发展的中国,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问题,其中一部分深层次的问题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要求哲学给予正确的回答.此外,当前意识形态多元并存,哲学上分歧和争论日益加剧的新态势,也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正面应对.为了给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哲学家们必须立足当代实践,认真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集中主要力量抓住理论前沿的难点和哲学争论的焦点,勇敢探索创新,用新的论点、论据来充实、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辨明理论是非.

创新是人类所独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而创新正是进入21世纪时代在精神上的首要的集中的表现,创新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在新世纪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关键.不断创新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本质特征,环顾全球,当代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完成哲学创新的历史重任,继续成为党领导人民创造新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

记者:请您简要地概括一下您的观点.

陈志尚:好.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研究宣传工作者,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不断地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准确把握其真谛,坚定自己的信仰,研究创造新的理论.同时,要密切结合当代现实生活传播科学真理,启发和引导员和广大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注意、兴趣、思考,进而自觉信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