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中职学生哲学课堂应该如何优化

更新时间:2023-1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268 浏览:146846

摘 要:随着新疆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学历水平不高,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少数民族学生走进中职类院校学习专业技术,当遇到较理论抽象的哲学课程时,教育效果甚不理想,那么如何优化新疆少数民族中职学生哲学课堂就成为一个难题摆在任课教师面前,本文从哲学课开设的意义、课堂现状、原因分析及问题解决四个方面做简单探讨,希望为解决此问题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关 键 词 :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汉语言多媒体技术哲学课堂优化

随着地区教育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专业技术,再加上教育理念的发展,教育设备的更新,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日趋多元化,师本位课堂教育形式作为核心依旧是主流,要想突破陈旧的教育理念,体现教育效率,如何优化新疆少数民族中职课堂是绕不开的问题,那么如何优化课堂便是今天我想谈谈的.我先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一、中职学校为什么开设哲学课

哲学课程在中职类学校开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与其它思政德育类课程共同巩固德育效果,形成德育教育的体系,2、帮助学生形成自有且合乎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3、储备一定的哲学基础知识,为将来继续深造,取得更高学历做好基础文化课的相关准备.

总体说来,哲学课的开设不论是对于中职学校各族学生德育管理还是学生的个性观念、行为态度、认知实践教育养成与日后参与竞争选拔考试而言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哲学课的现状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面对许多民考民学生的汉语授课语言问题、哲学课程本身较高于其它思政德育课程的理论性与抽象性问题,这些或多或少在师生心里形成一道屏障,并演变成教师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学生将理论抽象化,教师在台上讲的滔滔不绝,下面学生听得寥寥无几,最后考试一塌糊涂,既有悖于学科知识本身,也不符合职业学校的培养目的,更违反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原因分析

1.教育理念问题

通过教育实践,以教材为本还是许多教师经常犯的错误,课程被教材绑架,以教材的串讲为教学主要任务.这里既有课时紧张、各班级认知程度不同的原因(民班,汉班,民汉合班),也有自身怕麻烦的因素.深层原因就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在遇到实际困难时往往就妥协了,一边是考虑教学计划的安排,一边是参差不齐的学习能力,最终完成课本内容的梳理便万事大吉,抛开教师精力问题,这个过程就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实就是传统的教师本位心态.


其实作为中职学校而言,教师没有太多的科研压力,也不存在升学压力,本身具有很大的自主创新空间,但长期落后的教育理念却一直存在,而且根深蒂固,但凡有点先进教育意识的也多半被具体的困难绊倒.

2.课堂形式单一问题

基于理念问题之后,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方式与教学表达,传统理念下主要的教学模式便是讲授式教学,虽然思政德育课多为此模式,但若是只用此单一模式,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哲学课.

四、问题的解决

如果从上而下做不好,即从理念到实践,不更新、落实为真实的教学行为,那么我们换个思维,从下而上的来改变,即先机械做好课堂优化,然后达到转变课堂效果,最后上升为转变教学理念的结果,这样也便于操作,容易产生变化,而改变是打破旧世界的最好武器,至于打破后如何建立自主创新的,摆脱前机械模式,我认为那是以后的新问题,也许改变本身就会产生复杂的效应.

这样,就落脚到如何才能有效的优化中职民族学生哲学课堂了,我做以下考虑:

1.如果学校有一定的师资力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撰写校本哲学教材,如若没有,教师必须熟练吃透教育部门指定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得完成自己对于教材的认知重建,毕竟教材的编写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编书人的逻辑体系,教师要通过第一道工序,变为自己的体系.

2.考虑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将哲学课安排在汉语言能力最好的三年级,同时选取最基本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平日对于生活理解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一套相对成熟的具有普世价值与特殊个性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3.具体操作时(1)教师不要被教材的体例限制住,学会化繁为简,提炼最本质最重要的知识点,自己根据班级实际水平,可以进行组合拆分,使得知识讲授最大化符合学生认知水平,(2)活越丰富课堂形式,课前进行必要的流程设置,同时灵活调整,将演示、案例分析、学生讨论有机穿插,控制减少教师说话的时间(且当硬性指标去自我衡量控制),但凡有责任心的教师总是不会让课堂没事可做,教师通过逼迫自己“安静”并事先制定一套“游戏规则”安排给学生,然后让他们自己去“玩”,我想效果会更好,这个“玩”就像小孩子自己搭积木,是他们建构的过程,教师就充当“技术指导”的角色,做好引导与推进就好.(3)课堂要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可以从语言、生活习惯细节处入手,再到他们熟悉的价值体系里,介入教师想表达传授的知识,引发学生自己的思考,培养理性思维,去比较体味二者的不同,拓宽学生已有的以宗教为主体的价值认知.可以尝试将《古兰经》研究后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做以对比嫁接,可能会有不错的效果.

4.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师要过硬的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网络检索,有专业数据库资源支持,了解更多的新媒体技术手段,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可以自主高效、灵活多样的传递出来,这对于汉语水平不好的民族学生而言,不仅仅意味着增加课堂吸引力,它更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沟通方式.

优化少数民族中职生的哲学课堂,是教育实践过程中必须面对与解决的具体问题,有时更是一个牵扯学制、教学设置的复杂问题,需要除去任课教师外很多的部门、组织给予协调帮助,但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最终还是在教师身上,我们只有不断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改进,离最终目标就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