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哲学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921 浏览:72329

【摘 要】以往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当中容易把学生当成客体,容易习惯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无形当中把学生物化了,学生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哲学“人的本质”视角入手,通过分析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提出我们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人的本质、关注人的需要.整合个体本质与类本质的相互关系,才能真正使体育教学起到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关 键 词 】人的本质;体育教学;社会适应能力

1.人的本质浅析

卡西尔在他的著作《人论》中写到:“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它己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动摇的中心.即使连最极端的怀疑论思想家也从不否认认识自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1]对人的本质的探讨,有许多的流派和观点,但是无论是什么学派或是个人,只要谈人的本质问题,必然要谈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的观点,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说道:“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从马克思这一观点提出后,学术界一直对这个观点进行争论,如黄楠森认为:“人的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而区别动物的最根本的特征,即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使用人类自己制造的工具改造自然的活动,亦即生产劳动,更广泛一点讲,即人的时间活动”[3];韩民青认为:“理应把人定义为具有‘动物+文化’结构的物质形态[4]”;苗萃妮认为:“认识人的本质是人发展的前提、主体需要和终极目标,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专家们都提出了各自的有论据的观点和看法,或批判或补充,对人的本质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谈到人的本质,我们始终不能抛开人的自然性,没有人的自然性,就没有人的肉体,就没有人了,那还会有我们的社会吗?很显然,自然性是人的本质的基础.人有自然性,但是又不是纯粹的自然动物,他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社会,有自己的文明,这是别的动物所不能相提并论的.人的智慧决定了人超脱于动物,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任何活动都受意识支配,不受意识支配的人的本能活动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人总会按照自己的意识去行动,哪怕就是一个小小的动作.

2.从“人的本质”看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上面我们谈到人的本质包括多方面的属性,但是我们要研究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就必然会更多的谈到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层面.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一个层面,是人的社会本质,是从社会性维度对人的本质的阐释.人是社会的人,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父母所生,我们的父母也是社会当中的分子,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长大后的结婚生育都离不开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因此,离开了人,就不是社会了.动物的本质是先天所规定的种性,而人的本质不是先天所规定的.人的遗传基因所规定的是一个未特化的自然人,这一未特化的自然人能否成为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既取决于人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也取决于人与这一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我们所听说的“狼孩”,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他已经不是真正的人了,因为他只剩下了人的自然属性,从他的身体来看,他还是个人,但是从人的社会属性来看的话,他已经不属于我们人类社会了.他从一个未特化的、可塑的自然人被变成一个十足的大自然的动物了,没有语言、没有文化、也没有意识.真正的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然而,人的意识本身又是社会及其劳动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及其劳动,就既不可能有意识的产生,也不可能有意识的发展,也就谈不上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因此,从孤立的、单个人本身出发,到处于一定社会关系总和中的现实的人、社会人,是把握人的本质进一步深化.[6]人的自然性是与生俱来的,而只有当人处于人社会当中时,人才会有人的意识和人的实践,因此,在这里,我们侧重对人的社会性进行总结和研究.

2.1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社会性维度

现代人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长,不仅向前延伸到幼教,而且向后延伸到“高教”和“成教”.但是从这种趋势来看,每个人也就将会花更多的时间呆在学校度过,这样我们真正走向社会的时候我们的年龄必然就要更大,我们是否在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后就可以真正适应社会呢,社会适应能力不仅仅是你掌握了多少知识的问题,而是你能否很好的融入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当中.因此,我们在学校当中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是必然不可少的.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生和学校内各种因子发生各种关系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课堂上和老师的交往,包括老师的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的传道授业;还有课间和同学的交往等,这些都是学生与学校这个小社会进行联系和交流的方面,在学校体育的教学当中可以更加全面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体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宽敞的场所,更开放的教学环境和更自由的身体释放的条件,这一点在文化课的教学当中是没有条件像这样满足学生需要的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决定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中扮演极其重要的作用.


2.2 只有在其所处的社会关系才能找到人的本质

王志强认为:“马克思的人的“劳动类本质”理论是对人类作为一个社会整体的独特本质的科学概括.“社会关系”则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论自觉,同时也是对现实中差异化的社会结构的考察和认识.”[7].很显然,要谈人的本质就必然要谈社会关系,避开社会关系来谈人的本质的做法都是很不现实的,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非常重要部分.

当然,人的本质还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即从其所处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去寻找.尽管现实人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是有区别的.现实人的本质(个别本质)即单个学生,侧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尤其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处的地位、所起作用的不同,人的本质(即总体的学生)侧重的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主要包括人和动物的区别,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据等等,我们所进的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当中更多的是讨论学生的类本质.现实人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人的本质是基于现实人的本质之上的进一步总结和整合,它决不能脱离现实人的本质而存在;而现实人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具体化,它也不能不受到人的本质的制约和影响. 2.3 人的本质决定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中的作用

研究人类任何活动都是必须考虑人的多方面属性,因为人的活动本身就是具有多重属性的活动,我们要对人的活动进行研究,就必须在了解人的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没有在了解人的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的话,那么我们对人的活动的研究就是空中楼阁.教育活动就是如此,一般来说,大家都认为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但从人与自身的关系来说,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学生可以把自身作为客体对象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改造,学生也有多方面的属性,我想,我们千万不能够把学生仅仅当成一张白纸去勾画,那样的话,我们就把学生彻底物化了.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看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中的作用,学校体育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学生坐在教室一直规规矩矩地听老师教学,不见得就是教学当中的好现象.首先,从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来说,人是社会的人;其次,从人的自然性来说,他是活生生的个体,体育活动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是学习的基础.当你失去了身体的基础的时候,想成功就要投入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了.再者,从人的实践性来说,实践是人的本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文化课程的教学更多的是学生脑力活动的实践,很少有身体的实践,而在体育课、体育活动当中,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必须同时具备脑力和身体的良好实践能力你才可以上好体育课.

3.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适应能力中人的本质必须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去寻找,体育教师只有真正把握好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才可能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50.

[3]黄楠森.人学的足迹[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74.

[4]韩民青.当代哲学人类学(第一卷):人类的本质:动物+文化[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43-79.

[5]苗萃妮.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看人的全面发展[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3.

[6]陆秋林.人的本质的结构论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4:16.

[7]王志强.对马克思两种“人的本质”理论关系的再解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3:74.

[责任编辑:汤静]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