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花鸟画历史变迁与中国古代人文心理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155 浏览:22135

摘 要 :本课题以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发展为背景,探析其发展变化与中国人文心理发展变化为主线,主要目的是分析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背景因素对中国古代人文绘画及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并进一步论述中国绘画艺术与文化心理进程的同一性.运用了历史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中国花鸟绘画和中国人文精神的形成进行阐述.从文化历史变迁及转折带来的社会潮流和历史走向出发,以文人创造的技术美学和人文心理走向抽象化的过程为核心,探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中国传统哲学意识的一致性,为探索中国传统哲学、政治、社会背景形成的人文文化心理对中国传统花鸟画形成影响开辟新的境界.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历史根源;文化心理;文人绘画;花鸟画;中国

1中国花鸟画发展历史回顾

中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在河南发现的“鹤鱼石斧”陶瓮彩画,上面画了白色的鹤和勾线的鱼和斧,认为是花鸟画最早的可考资料.1949年在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帛画《人物夔凤图》和《人物驭龙图》中的夔、凤和龙,被美学家认为是中国花鸟画的发源.而花鸟画是文人画中的一种艺术现象,也是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我国花鸟画真正开始则是唐代.入宋后,原西蜀黄筌(约 903965)等名家在宋时期,所画禽鸟造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钩勒精细.技法娴熟,画面几乎难觅笔迹,似轻色染成,谓之“写生”.早期的的骨法和笔墨便成为写意花鸟的雏形.另一位画家徐熙因所处环境地位与黄筌不同,故志趣各异.徐渭是江湖中人,所画题材取之于汀花野竹、水鸟渊鱼,然专注于凫雁、鹭鸶、蒲藻、虾鱼、丛艳、折枝、园蔬药苗是也等”是花鸟写意画的早期的主要实践者.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后人将其与后蜀黄筌并称为“黄徐”,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评,也是工笔和写意的重要起源之说[1].如徐熙的《石榴图》(图1),在一株树上画着百多个果实,气势奇伟,笔力豪放,摆脱了当时画院里柔腻绮丽之风.他用质朴简练的手法,创立了”水墨淡彩”.郭若虚论《徐黄异体》,指出而黄筌描绘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画法精细,以轻色渲染而成;又如<溪芦野鸭图》则体现了宫廷绘画的富贵精彩而不失高雅飘逸的大家风范(图2).成为文人画和写意画的萌芽时期.对后世的文人画和写意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图1徐熙(宋)石榴图

图2黄筌(宋)溪芦野鸭图

写意花鸟画盛行于明代,代表人物为陈淳(1483―1544).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徐渭是继陈淳以后,从根本上完成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一代大家,其画风有力地推进了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发展, 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法语形似,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图4).画史称为青藤画派.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他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艺术风格冷静、孤独、高傲;笔墨简练,大片留白,更增加了空灵冷静、孤傲之感,如《荷花水鸟图》(图3).具有强烈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观其作品,令人浮想联翩之感.

图3徐渭(明代晚期)

清代的写意花鸟达到了高峰,代表人物有任伯年、吴昌硕等.任伯年(1840―1896).擅花鸟画,钩勒,点簇,泼墨交施互用,赋色鲜活明丽,形象生动活泼,别具风格,笔法秀丽明净,着色清新亮丽,是小写意的聚大成者(图5).另一股不容忽视的艺术群体是“遗民画派”,他们的艺术风格笔墨简练、形象生动,物我同境,把花鸟画的笔墨意境、形态特征、比喻象征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吴昌硕(1844―1927)则把海派乃至中国花鸟画推向了高峰,与八大山人简洁生动、形象概括如磐的境界,成为文人画两座遥相呼应的历史高峰.写意花鸟画产生于院体画的体外画家之间,成为没有具体怎么写作对象的一种艺术模式,而是表达作者心情和意气的一种方式,无疑更有其的崇高的艺术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在它的发展之中一直受到文人的追捧并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

2中国古代文人与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发展是文人心理发展变化的集中表现,传统花鸟画是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文化心理表现于外在的基本形式.由于传统的文学和书法难于表达文人仕途复杂的心理,而绘画形式更加直观,更具趣味性.因此,是文人寄予情怀,回归自然,表达自在世界的一种发泄方式,是休闲娱乐之余放纵身心的一种高雅途径,亦是文人聚会论道的联系纽带,是他们心理特征在笔墨之间的重要表现.

唐代出现的文人画,是在前人的艺术和哲学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现象,从北宋中后期以后形成巨大的艺术潮流.上层文人、士大夫在对绘画的、品评和作画、题字咏诗成为常态,并开辟了书画题跋的新境界,以书入画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两宋时期涌现的仲仁、扬无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苏轼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赵孟坚的水仙等等等文人画.是这方面的突出体现.如苏轼《枯木怪石图》,简洁的画面上,怪石盘踞左下,石后长出几枝竹叶.而石侧枯木,曲折盘蜒.在笔意盘旋之中,凝聚成一团耿耿不平之气,更有一股浩然气脉.由石而树、由树干而树梢,扭曲盘结的艺术气魄,直冲云天.与苏轼一生几遭贬谪,并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之苦相吻合.从其题跋中可以看出:“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错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的愤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并发诸毫端,体现了苏轼文人画的心理活动.

3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文化根源与文人文化心理发展变化

诸子思想是中国花鸟画的文化根源.中国花鸟画有着它独特的审美情趣,这首先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成熟、系统的文化思想成了历代文人所信守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境界创造了我们中国独特的人文、艺术.其中,中国花鸟画就是典型的视觉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美术仍然处于萌芽状态,是自然主义状态的不自觉的时期.同时期的文学似乎更超脱一些,虽然不像唐、宋那样辉煌成熟,但已经超越了自然主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古代中国文学的成就直接指导绘画的创作.老庄讲究处事自在、无为、宣扬自然、质朴,是中国文人心中的“自然主义”,甚至“解衣般礴”成了中国文人绘画的代名词.春秋战国人文思想却深深植根于后世文人的观念中.中国花鸟画的核心思想是“托物言情”,在形式上“诗书画印合一”,描绘“抽象自然景物”,表现“气韵生动”、“骨法笔墨”的美学法则.这正是 “儒”和“道”的思想导致了中国文人画思想境界和超自然观念的艺术美学.

东汉末年的战乱使魏晋时期的玄学渐兴,文人们对老庄哲学拾遗以针砭时弊,不再像汉代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末魏晋六朝虽然政治混乱,然而却是精神上极为自由、解放,儒和道文化在文人心中渐渐成为文化个体心理――个性.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国的艺术进入自觉的时代.大批的文人、士大夫绘画成风.文人开始充满文学诗意地论画.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明确提出“传神”的重要性.主张绘画以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在方法上提出“迁想妙得”, 即把握事物规律,再获得艺术再认识.是一个典型的文人画家,是儒家思想文人画家的代表.而宗炳受“禅境”的启发,崇尚玄学,它同时在探讨人生的哲学,即文人在苦痛之中所要寻找的解脱,它的思想精华正是中国花鸟画所追求的境界,是文人们逃避现实的生活写照,也是“文人画”追求的境界.


魏晋时期的绘画审美对后世画家影响巨大,是诸子思想在艺术上的具体表现. “道”论对中国文人画家的影响颇大,宗炳的理论直接影响了后世的文人画画家.文人们后来大多倾向于玄学.绘画理论的 “神韵”和“骨法用笔”,以及 “托物言志”的艺术形式,成为后世花鸟画的创作思想主导,并奠定了花鸟画的发展方向.是艺术自觉与孔孟、老庄哲学思想派生出的文人墨客,为中国花鸟画发生准备好了先决条件.魏晋南北朝的绘画理论与诸子文化促成了魏晋南北朝的文人艺术风度和审美取向.书写人生和追求超自然的意境,以及孔孟、老庄之“道”洗练下的独特文人特质,使中国文人普遍具有 “厌世”和“避世”的情结.并根深蒂固于历代文人心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心理,作为中国文人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花鸟画则反映了文人们“托物言志”的艺术结晶.唐、元以后,文学与绘画的繁荣,文人作画成为普遍的事件.明清的大写意,成为中国文人“托物抒情”的历史文化心理在艺术上的具体表现.

4结语

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烙上了传统哲学思想极深的印记.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及认识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绘画.道家的玄学和重“心”略“物”的思想,是传统文人的精神支柱,并奠定了中国画及整个中国艺术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因此,中国文人画讲究的是个人文化心理修行(即修养)高低决定艺术成就.是文人与绘画能产生共鸣的共同美学基础和文化基础并在历史发展中取得共识.对于传统花鸟画的发展与中国古代文人心理发展变化的同一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从顺应天道到天人合一的思想过程.“肇自然天性,成造化之功,以写万象之生态”;“天人合一,心有万象,意心中之情物”的创作心态,并作为作画的动机.以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2)从描摹自然到写意心象之物.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笔墨情趣驾驭于自然万象之上并去寻找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独特意境.运用夸张和意象的手法,把自然界之物形成心中之物,成为传神自然,释怀人生”的独特文人文化心理在艺术上的表现,并随着历史的进程发展而变化,并达到了超乎物象的心灵空间.因此,中国花鸟画正是文人寻求归隐出世的创作理念,也是中国儒道思想所追求的那种平淡中庸、清心寡欲的境界.

(3)从多元文化到单一主流文化.从春秋以来,各种哲学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了文化的多样化,并且为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独尊儒术盛行的封建时代,院体风格成为艺术的主要形式而存在.这种僵化的艺术形式和怎么写作对象无法让文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文人的豪情壮志表达便转向另一方向而发展,并在多元文化的激发下成就了艺术大繁荣的景象,成为文人野逸出尘绘画的主要表现方式,也形成独特的文人画艺术奇观.

综上所述,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文人画,是我国传统哲学与政治、社会、文化、艺术的综合产物,由于中国画的写意和毛笔的使用为文人打开了艺术之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史观,为后世的中国绘画和审美取向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以写意花鸟画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因为写意花鸟画由“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征明、唐寅、陈淳等继承元代没骨写意画法,用文人画笔墨法式重新梳理写意花鸟画,将具有独立语言和自身发展的用笔、用墨引入自然界的花花草草之中,使文人画家不再依靠描写梅兰竹菊来抒发内心的情志逸趣,仅靠几种单调的物象和单纯的墨色已满足不了士大夫文人丰富的情怀;另一方是写意花鸟画笔墨语言相对独立,使文人画家既可以在笔墨天地中陶冶自我,又能将心灵寄托于所画物象;此外,写意花鸟笔墨的独立,使笔墨表现形式空前自由,不久便出现了大写意的艺术高峰,如徐渭等人.所以写意文人画是中国画历史上的一朵璀璨而耀眼的明珠,是中国文人画到达文学、艺术高度统一的形态特征.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文人的社会心理变化过程,它与举世瞩目的中国传统画发展变化一样,令人敬畏而特别.其笔墨情境、意象自然能简练和快速的传达作者的心声,达到人、文、情、艺高度相合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