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的当代命运探究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804 浏览:129792

【摘 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最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核心所在.通过对唯物史观三个发展阶段的分析,指出经典唯物史观与传统唯物史观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该如何完成唯物史观由经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

【关 键 词 】唯物史观 挑战 现代创新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质和核心所在,同时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它的诞生“实现了在哲学世界观的变革”①.其理论指导了人类实践活动,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当人类进入21世纪,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进程的大背景中,哲学陷入了普遍的“困境”,唯物史观是否也面临着冲击和挑战它的发展和创新之路又在哪里呢

唯物史观的历史沿革与现代挑战

孟庆仁在《现代唯物史观大纲》中,将唯物史观分为经典唯物史观、传统唯物史观和现代唯物史观三个历史阶段.

经典唯物史观及其挑战.经典唯物史观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后又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不同程度上进行发展的唯物史观.从主观上说:首先,“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以最后真理为其终点的体系.”②马克思本人也不认为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穷尽了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依照时代的要求和时代的精神,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完善与更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后继者的历史使命.

其次,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在他的思想中把握他所处的时代的产物.当今人类正处于不可抗拒的全球化趋势中,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经典唯物史观应当具有创新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新的问题.

从客观上说:首先,二战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为主要标志的全球性科技革命带来了人类社会的根本性变革,为唯物史观理论模式的转化提供了可能性.在马克思的时代,科学技术主要是代的体力劳动,而今天则主要代的脑力劳动.科学技术从解放人的体力到解放人的智力,这是一个根本的转折,使整个社会的结构和面貌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其次,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时代,这种时代特征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新格局、新特点和新规律,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唯物史观的理论领域.

具体地讲,其一,从全球范围看,当今时代阶级斗争依然存在,但其内容与形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把所有国家卷进竞争旋涡,科技创新成了发展与竞争的主要手段.国家发展之间的竞争、控制与反控制、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已成为现代国际斗争的主要内容.这种时代内涵与特征,决定了当今时代新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不同国家发展的特殊规律与特殊道路.研究这种规律和发展道路将成为现代唯物史观的主要方向.

其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人类面对许多新的重大问题如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生态平衡问题等涉及整个人类命运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运用现代的唯物史观给予解决.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向唯物史观提出了严峻挑战.苏联、东欧剧变,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宣布“历史已经终结”,欢呼“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冷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致力于一种新的即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在此背景下,国际上出现了攻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反映在历史研究领域就是否定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认为其已经“过时”.


传统唯物史观及其挑战.传统唯物史观是以《斯大林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四章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后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科书体系.这些教科书追求系统地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对于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又还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本身,从这样的“哲学体系”出发,容易导致理论同实际脱节,导致教条主义.针对这一现象,在学术界就提出了“重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和“重读马克思”这两种意见.

有的学者提出要“重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如果这个“重构”指的是纠正教科书式僵化体系,在当今时代实践的基础上,重新解读、重建与发展马克思所创立的体系是无可非议的.但我们要明确“体系”应是研究的结果而不是研究的起点,更不是哲学研究的中心.现代唯物史观应该面向现实,关注人生,捕捉和研究时代性的课题.

还有一种意见是“重读马克思”,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生活的主体性问题,实践在历史观中的地位问题,社会规律起作用的机制和实现方式问题,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选择性的关系问题,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认识论和价值论问题,都是新时期唯物史观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重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根据当代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的新成就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个“重读”必须立足实践,研究新问题,而且不能把我们对传统唯物史观缺点的批判看成是对马克思经典唯物史观的批判.

随着时代的变迁,唯物史观也应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完成从经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现代唯物史观是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它以经典唯物史观为基础,吸收传统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在现当代条件下丰富、完善和发展.

唯物史观的当代创新

唯物史观创新的方法.唯物史观并不是一种封闭的、主观思辨的逻辑体系,它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宽广道路,因此,要实现唯物史观的创新,完成唯物史观从经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首先,我们要破除对唯物史观的各种附加成份和教条主义的理解,还历史唯物主义本来面貌.比如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统解释中,只强调了阶级斗争学说,忽视了人的学说和实践的学说,只强调革命学说,忽视了建设的学说,只强调了成熟的马克思著作忽视了早期和晚期著作的研究等.面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正确认识马恩的唯物史观.

其次,在我们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本来面目之后,就要进一步分析这一理论的本身,找出这一理论新的生长点,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和自我更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唯物史观进行创新,这种创新并不是对“原典”的重新解释、补充和运用,而是研究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研究过、或者研究过但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回答的新问题,要把唯物史观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唯物史观的研究领域.

最后,深刻把握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发掘其中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思想,并以此作为新的理论模式的基础.比如实践的思想,系统的思想,人的学说等这些都是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实现唯物史观的创新,完成唯物史观理论模式的转换,其理论出发点是要弘扬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精华与实质,其理论落脚点是要实现唯物史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解释,达到唯物史观和时代精华的视界融合.

唯物史观的创新内容.在认真领会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原义和全面吸收现代文明精华的基础上,我们以创新系统论、创新动力论的思维方式为新的视角,以创新实践论为主线,以人的学说为中心从而实现唯物史观理论的重大创新.

第一,创新实践论是唯物史观的主线,奠定了当代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就是要用实践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用实践来把握现存世界.

第二,创新动力论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实现了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重大创新.

第三,创新系统论是先进的思维方式,是唯物史观新的理论视角.马克思把整个人类社会比作一个有机体,把生产关系看作是一个总体联合体,把人的本质看作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思想把握世界、把握社会,为说明和研究社会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

第四,人的全面发展论实现了唯物史观历史价值论的重大创新,是现代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它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创新,实现由经典唯物史观向现代唯物史观的转换.(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注释

①刘福森:“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B1哲学原理》,2002年2月,第29页.

②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