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看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贡献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67 浏览:16814

1908年,列宁写作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里程碑似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它不仅对当时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首先在一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当今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人们实际工作和生活,还具有重要的、现实的、具体的指导意义.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可以看到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大发展和贡献.

一、列宁提出了哲学上的两条基本路线的区别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二)人的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能不能有同一性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质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恩格斯在这里只谈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至于第二方面和哲学上两条基本路线的划分,则是由列宁来完成的.1905年-1907年俄国革命失败后,沙皇政府施行白色恐怖,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立宪党人走上公开的反动,俄国社会工党内部发生了涣散、混乱与分化的情况,布尔什维克的大部分变成了取消派,布尔什维克中的波格丹诺夫等人变成了召回派,他们于1908年上半年联合起来鼓吹马赫主义,攻击辩证唯物主义,妄图用马赫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马赫主义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它把“经验”作为哲学体系的基础,打着“无党性”的幌子,披着“科学”的外衣,具有很大的欺骗性.马赫主义的这些特点适应了俄国修正主义者的需要,一时间,马赫主义思想到处泛滥,许多革命者的思想发生了混乱,列宁面临着政治上反对取消派和召回派,在理论上批判马赫主义的重任,在同马赫主义即经验批判主义的斗争中,列宁根据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进一步提出了哲学上两条基本路线,即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和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划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恩格斯主张第一条路线,即唯物主义的路线.马赫主张第二条路线,即唯心主义的路线”.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列宁无情地揭露了马赫主义者的理论来源,指出他们使用和津津乐道的“新”术语“经验一元论”、“经验符号论”等,不过是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的翻版而已,实在不是什么新鲜货.而马赫在论述认识论基本前提时公开承认,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提示感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他又说“感觉不是‘物’的符号,而‘物’倒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感觉复合的思想符号”,这说明马赫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前提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这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前提是根本对立的.

二、列宁概括和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科学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

早在公园前七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就第一次提出了水是世界的本原,以后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等人,都相继把探索世界本原问题作为他们哲学的研究课题,这些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者把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空气等看作世界物质的本原.他们天才地猜测到了世界的物质性,然而,他们用个别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则是幼稚的、不正确的.到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们认为,自然界是世界的本原,他们比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前进了一步,但是,他们认为物质是一种不变的实体,是不能再分割和转化的、具有不变性质的原子,这不符合自然科学的结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极大地发展了,电子和放射性元素等一系列新发现证明,原子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后、最终的东西,而是可以分割和转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现出现了缺陷.唯心主义哲学家们借此乘虚而入,故意混淆物理学上的物质结构的学说和认识论的物质概念的区别,叫嚷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消失了”,“唯物主义被驳倒了”.列宁为了反对唯心主义特别是马赫主义的错误理论,为了坚定革命者的信念,在同马赫主义的斗争中,总结了哲学上已往的两条基本路线的斗争经验,概括和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明确指出了物质这一概念的内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在此,列宁不仅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观点,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现的缺陷,也彻底坚持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列宁的物质观,是现今为止对物质概念的最为科学的阐述.

三、列宁论述了关于真理两个方面的问题,表述了“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辩证思想

列宁从能动的革命反映论出发,研究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现,科学地论证了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批判了波格丹诺夫的错误,指出他对真理的议论“把下面两个问题搞混了,(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真理,那么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这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列宁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发展过程中的相对辩证地统一着的两个方面.“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相对真理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体的相对正确的反映;这些反映日趋正确,每一个科学真理尽管有相对性,其中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份”,在这里列宁表述了这样一种思想,认识是一个过程.真理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认识可以不断地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靠近.对于“认识是一个过程”这个思想,列宁在后来的《哲学笔记》中有更为精彩的阐述.我们每一代人所达到的真理总是相对真理,这是因为人不仅受到认识的局限,也受到历史的、时代的、科学技术等条件的限制.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就是这样一种矛盾,它们既是有差别的,对立的,又是互相联结不可分割的.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区分是确定的,它们不容混淆,但它们又具不确定性,任何真理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每一科学原理都是相对真理,但在其中却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列宁就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深刻地批判了唯心主义独断论和相对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学说.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