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学系教授们的长寿秘诀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17 浏览:21107

近日,北大哲学系楼宇烈教授在《文明之旅》节目中谈到,自己虽然年近80岁,但在北大哲学系不敢称老人,因为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北大哲学系教授李中华介绍说,北大哲学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岁以上的有十余人,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任继愈等都是90多岁的高寿哲人,85岁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过20人,占北大哲学系有成就教授的近半数.“所谓‘仁者寿’,就是研究哲学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计较,达观所以长寿.”

秘诀1:不刻意养生

谈到哲学家的长寿秘诀,李中华说,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他们最大的一条就是,平时的生活比较平淡自然,没有刻意养生.“他们追求的是安身立命,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和从事的事业结合在一起,保持非常平和的心态.”李中华说,他们不怎么“养生”,像冯友兰、梁漱溟先生就不怎么运动.吃的也是很普通,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他们生活都非常简单.周辅成先生活到98岁.他认为,吃饱了能工作就是最大的福气,没有过多的要求.宗白华先生享年近90岁,他是美学大师,平日非常逍遥,穿的就像普通百姓,经常背一个背包,里面装着饼干,到哪里饿了就拿一块吃,像一个小孩似的,活得很坦然.”


秘诀2:心中无垒块

“周辅成先生非常平和宽容,对我们这些后辈的年轻人都非常扶持,鼓励后进,待人接物都是很宽厚的长者风度.”李中华说,“我想长寿的秘诀就是儒家所讲的‘以德养寿’,‘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活到83岁,在古代算是很高寿的.儒家养生突出一个‘德’字,不做亏心事.”

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说,哲学是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很容易让人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灵.张岱年先生活到95岁,经历那么多的挫折,却一直很达观.身体健康,一个是先天的遗传,另一个是后天的心态,包括如何去面对世界,如何面对挫折,如何看待成功等等,这都会对生命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王博说,张岱年先生长寿的原因,说起来是6个字“坦荡荡,看得开”.“一个人如果能看得开的话,他的胸中就没有垒块.我们经常讲的郁闷,就是胸中的垒块.”

秘诀3:把事业当生命

李中华认为,哲人高寿还在于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融到工作当中,他们去世前还在动脑子,思考问题,“不知老之将至”.这些老先生离不开工作,把事业当生命,活着就是在创作,不想享乐.从85岁到95岁,冯友兰先生重新写了七本书,这七本书加起来应该有200万字.第七卷是他在95岁去世前三个月完成的.完成这个他就放心了.如果没有完成,他还会挺着.“”时冯友兰在劳改大院,家人担心他会.而冯友兰先生却和弟子们淡淡地说,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不会.“冯先生跟我们讲到‘’时期,就告诉我们说:学哲学的人应该有这样的智慧,不能轻易地.”“梁漱溟先生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就不能公开讲话了,也不能发表文章,拮据了几十年,但是他还是那么长寿.”

秘诀4:环境宽松

李中华说,老先生们的长寿还与北大的环境有关.如果这个环境矛盾百出,钩心斗角,使每个人都不愉快,置身其中是很难高寿的.环境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对人的影响也很大,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非常重要.他说,现在有些人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包括有的人说话尖酸刻薄,火气很大,都不利于自己养生.不发火不代表没有原则,不发火也可以做到是非善恶分明.(摘自《广州日报》,作者谢绮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