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的表达方式综述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607 浏览:117879

作者简介:李华(1985~)女,辽宁大连人,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建设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传统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要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表达这一理论,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果.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表达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1-0000-01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以工人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科学体系.马恩吸收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抛弃其唯心主义,吸收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而抛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批判地继承了梯叶里、米涅等人的阶级斗争思想,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他们还从英法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著作中吸取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恩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通过亲身实践,从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预测中吸取合理因素克服其唯心史观和空想部分,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统表达方式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方面的表达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德国古典哲学转化来的,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根本是矛盾,矛盾是无穷尽的,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可以总结为: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其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规律的科学.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生产因素,两者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社会关系.人们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所以每个历史时期的物质资料生产及社会结构,是那个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也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历史活动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人们是以现实为基础创造自己的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表达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各个时期的生产关系,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其是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转化来的.它论述了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产品分配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特点是雇佣劳动制,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而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马克思发现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一天创造的价值与它每天的消耗完全不同.雇佣工人每天除了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以外,还必须额外工作若干小时,马克思称其为剩余劳动时间,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称为剩余价值.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成为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社会产品按价值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三部分,分析了资本主义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之间的矛盾.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了日益暴露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论述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指出资本积累必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更加尖锐.当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不相容时,资本主义就被社会主义取代了.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表达方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好的表达方式,是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3].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

根据当时的国情历史条件及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适时地提出,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以为代表的中国人成功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新主义革命道路,形成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以、、为代表的中国人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紧密关注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大胆吸收人类先进文化成果,成功地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表达方式的特点[4]

1、鲜明的民族性.以中国人开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的艰难探索,使原本是西方社会思潮的马克思主义终于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了有着中国特色、中国话语、中国形式完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2、强烈的时代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中国人民的富裕幸福,根本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内容的科学性和一脉相承性.这些理论体系都有着共同奉行的初级文本、共同的话语系统和方式、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追求.

4、体系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性.我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就可以看得出它的与时俱进,所以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续写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篇章,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总之,自1848年《宣言》发表至今,马克思主义已经走过一个半世纪多的历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的内在统一性,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与科学精神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意义.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地预示着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