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诠解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99 浏览:11464

【原文】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③者,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⑦生.孝弟也者,其为仁⑧之本与!”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②孝弟(tì):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③犯上:犯,冒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鲜(xiǎn):稀少,罕见.

⑤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

⑥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⑦道:本意为道路,这里是其引申义,为抽象的道德概念,指仁人爱物、修身治国的法则.

⑧为仁:行仁.为,动词.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道德准则.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出自《论语学而》.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的,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这里所提的孝弟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弟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弟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弟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弟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弟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孝弟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怎么写作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