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哲学教学的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995 浏览:45570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培养人们能力,锻炼人们思维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文首先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出发,然后探究现在高中哲学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最后从开创好的开端端正学生态度、回归生活感悟哲学魅力,创设和谐环境启迪哲学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这四个角度阐述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关 键 词 】哲学智慧和谐环境优化教学过程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能够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都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确立理想信念,所以有人曾说过“哲学是人生的导师,至善的良友,罪恶的劲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它不仅是产生它那个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同时也是我们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二、高中哲学教学的现状及原因探究

简单地说哲学担负着寻找光明,点起人类前进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任,然而在高中哲学教学中却遇到了尴尬的局面: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其丰富的理论知识面对着学生夸夸其谈,而底下的学生却听得懵懵懂懂、昏昏欲睡,丝毫不理会教师在讲台上卖力的解释哲学原理,这种局面与国家开设《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与新课程理念是相违背的、与“高效课堂”、“学生减负”的理念相违背.哲学课堂教学面临这种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开学头几节课,部分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只是简单地处理,不仅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的魅力和作用,反而让学生感觉哲学是一门生涩难懂的学科,使学生丧失学习哲学的兴趣;其次是,教师上课在过程中一方面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怱视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过分注重对哲学知识的讲解,脱离了生活,怱视了哲学的实践性,在课堂上无法激起思辨,无法形成思维的碰撞,使哲学失去了原味;最后是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转,文科生把哲学纯粹只当作一门学科,哲学知识纯粹只是用来参加高考的知识点,没有用心去感悟哲学的魅力;理科生则认为如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不想学哲学,没认识到学好哲学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对学好其他的知识以及处理其他现实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都是让“知识的灵魂”失去了原本该有的灵性.

三、高中哲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开创好的开端、端正学生态度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作为教育者上好开学的头几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高二文理分科之后,班级进行重组,教师岗位重新安排,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又是高二上学期所教学的内容(因考虑到模块特点与本地区的实际把必修三与必修四上课的顺序进行了调整).面对新的学生、抽象的内容,上好开学的头几节课,展现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独特的人格魅力,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哲学的思辨.其次,上好开学的头几节课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揭示了激发学习者对学习的热爱,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认为开学的头几节课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哲学的基本概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哲学的兴趣就会主动地探索、愉快地学习,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能更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合作,形成思维碰撞,产生哲学的智慧火花.

(二)回归生活、感悟哲学魅力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不是意识决定社会生活与实践,而是社会生活与实践决定意识;其次,现代新课程也强调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哲学教学也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与实践,把理论论点阐述于现实生活之中;再次,现代高中生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较于优越,他们不仅自己有着丰富的阅历,而且通过互联网也了解了其他的社会生活,因此在学习哲学之前,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已经形成了许多零散的对世界的各种看法.因此,我们的哲学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学生生活素材或学生所了解的社会生活素材,以此作为我们教学的背景材料,把抽象的哲学理论知识还原于生活,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让学生在学用中享受学以致用乐趣,感悟哲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三)创设和谐环境、启迪哲学智慧

教学即教与学,它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师生之间情感表达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有效的对话.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它要求我们教育者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哲学是一门思维碰撞的学科,是一门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要求我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形成有效的对话,形成思维的碰撞.因此在哲学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进入教学活动,少一些条条框框的限,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表达不同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思考和交流,让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课堂中得到释放,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产生哲学的智慧.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哲学所涉及的概念、观点和原理相来讲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甚至一小部分内容可以说是晦涩难懂.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都希望把这些内容讲清楚,结果要么照本宣科、要么空洞的理念说教,最终的后果,只能是沉闷的课堂和学生依旧难经理解的知识原理及学生的厌学情绪.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把声音、文字、图像优化于一体,以生动幽默的语言、直观鲜明的图像和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情境,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把晦涩难懂的问题简单化.把课堂由教师的教引导到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来.所以哲学教学我们必须合理、适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教学内容变静为动,变抽象为生动,让学生的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哲学是一门智慧的学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学习哲学对学生的发展来讲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是一个自觉主动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育者是责无旁贷,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