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对现代性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700 浏览:105404

摘 要:现代性萌芽于欧洲中世纪末期,此时的宗教信仰进入一个较高级的阶段,具有了精神的纯粹性,摆脱了地域性和种族性,成为世界性宗教.此外在这种高级宗教中,个人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肯定.中世纪宗教为现代性的诞生和充实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不仅如此,基督教对现代性的整体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 基督教现代性 理性普世价值

德国解释学家姚斯在《美学标准及对古代与现代之争的历史反思》一书中对“现代”一词的来历进行了权威性的考证,他认为“现代”一词于十世纪末期首次被使用,它用于指称古罗马帝国向基督教世界过渡的时期,目的在于把古代与现代区别.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种面具》中,追究现代性观念起源于基督教的末世教义的世界观.“modernity”(现代、现代性)从词源学上讲,源于拉丁文的“Modernus”,该词出现于5 世纪末期,含有当下(present)与目前(now)之意,是一个关于时间的观念.在基督教义中,耶稣基督的诞生是历史自然延续的中断和转变,人类历史从此由神谴走向赦免,由苦役走向自由.于是,5世纪末期基督教取得社会主导地位后,基督教徒开始使用“现代”一词,以宣告一个后基督的时代、一个与罗马异教时代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一宣告中,基督徒赋予“现代”以救赎史的意义 .

但当“现代性”一词进入中世纪,其含义不再与基督教正向地关联.启蒙运动中,基督教世界观和价值观遭到公开而全面的挑战,在他们的话语之中“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强调人的可贵;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实则不然.

中世纪的宗教与原始宗教不同,“后古典时代也是宗教在亚欧非地区传播的更广泛的时代等世界几大宗教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它们都带来了对精神和来世问题的新的关注.人们开始从对诸多自然神灵的崇拜中摆脱出来,更关注于信仰某种主导之神或者超自然力量.” 宗教摆脱了地域性和种族性,从而成为各民族可接受的普世性的宗教.另外,在这种高级宗教中,个人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肯定,人们不仅增强了主体意识,还发现自我中蕴含有自由意志.

这种个体意识在圣奥古斯丁的著作里得到了深刻的阐明.So I set myself to examine an idea I had heard--namely that our free-will is the cause of our doing evil.And when I willed to do or not do anything ,I was quite certain that it was myself and no other who willed,and I came to see that the cause of my sin lay there . 奥古斯丁将人的自由意志作为人作恶的来源.而由此,也形成了人与人类始祖堕落的衔接.因为人类始祖正是由于自由意志而犯下了原罪.在《圣经•,旧约•,创世记》中,上帝对亚当警诫说: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But of the tree of the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 thou shalt not eat of it: for in the day that thou eatest thereof thou shalt surely die.)[ 《圣经•,旧约•,创世记》 2章17节] 上帝规定了违背他后人所必须承受的后果,但上帝并没有强迫人类,他给了人类选择.因为上帝既是完美的,他的造物也是好的,并且他满意自己的造物.然而,人类的罪在于扭曲了这种本性.奥古斯丁认为:So that when I now asked what is iniquity, I realised that it was not a substance but a swerving of the will which is turned towards lower things and away from You .原罪正是源于人的自由意志选择了听从蛇的诱惑,而远离了上帝,与上帝隔绝.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So God created man in his own image, in the image of God created he him, male and female created he them.)[ 《圣经•,旧约•,创世记》 1章27节] ,当然人也分享了神的美好与创造力.中世纪经院哲学家认为人是创造工程的参与者,即“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表现出了独特的宗教人文主义,中世纪宗教包含的这些意义,为现代性的诞生和充实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在中世纪末期,宗教的理性意识不断增强.在进入 13世纪以后 ,在基督教内部开始用古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为基督教怎么写作.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人类学,对人的本性与实践进行了细致的探讨,阐发了人类理智与意志的能力.阿奎那在《反异教大全》(Summa contra Gentiles)一书第四章提出,“上帝是否会启示(人的)理性事实上能够接近的哲学真理” 他的回答是肯定的.在阿奎那看来,启示的真理和理性的真理是和谐统一的.因为,按照上帝肖像创造的人,自然也分有上帝的理性.阿奎那像奥古斯丁和安瑟伦一样,认为基督宗教哲学家的理性,处于“指导人开始迈步的信仰”和“完全认识来世的永福”之间 .

之后的一两百年间,为提高宗教的理性地位的人物不胜枚举,马丁•,路德是绕不过去的一位.他提出的“因信称义”,不经过教会而直接接近上帝,进一步唤起了人的主体意识.还有宣扬人文精神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但丁、达•,芬奇等,宣扬科学宇宙观的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稍后,欧洲进入了理性在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各领域全面开花的启蒙时期.

现代性就这样始于中世纪末,基本成形于启蒙时期.现代性的简意就是现代精神,作为现代性的精神不是某些大师的思想主张,它具有普世性.对于普遍信仰宗教的时代和人民而言,宗教精神就有普世性.而在宗教改革和它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中,人性和理性在基督宗教精神中得到了扩张,使理性的发展有了必须的普世基础.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