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历史的终结”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04 浏览:11402

摘 要: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这个概念,可以说是一个比较老的命题了,但是之所以到现在还有很多学者在探讨这个话题就说明它是有一些当代意义的,本文通过对福山“历史终结”的阐释,结合后现写作技巧论家詹姆逊的看法,试图对“历史终结”作一个探析和评述,挖掘出它的新的时代内涵.

关 键 词 :福山;历史终结;詹姆逊

一、福山“历史终结”的阐释

(一)福山得出“终结”结论的两个驱动力

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这个概念,是基于两条线索的共同引导而得出来的.一条就是自然科学的驱动.福柯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国家达到了一个同质化的层次,即走向趋同.但是显然单凭这个,很难把“历史终结”引到福柯所要阐发的东西上面来.现代自然科学虽然已经把我们领到了这个-圣经中的‘乐土’的门前,但却没有把我们送进乐土里边,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先进的工业化在经济学上找不到必然会带来政治自由的理论依据.”[1]于是这就需要另外一条线索的驱动.按照柯耶夫的观点(科耶夫的观点是从黑格尔奴隶与主人妄图获得认可而不断斗争这一思想中继承而来的),他认为获得认可的是人最基本的愿望,由于人人平等的国家体现了完全满足这种冤枉的相互认可,历史因此而终结.“人(阶级)为获得认可相互战斗,通过劳动与自然战争,这种历史被马克思称为‘必然王国’,在其之上是‘自由王国’,人在其间不再战争(互相无保留地认可),只需要少得可怜的劳动”[2]也就是说只要人类历史的发展达到了人人自由、、平等的状态,就满足了人们的欲求,历史就终结了.

(二)“历史终结”和“最后之人”的阐释

“历史终结”不是说世界不再发展,历史不再继续,而是说历史的内在逻辑终结了,历史的规律走到了最后.“最后之人”也不是说以后就没有人类存在了,这是与历史终结相对应的人类状态,这也可以说是人类最好最完善的生存模态.这可能乍看起来令人费解,我们用简单通俗的例证加以说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一系列阶段,所有这些社会的发展都是以制度为方向的,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彼时,大众与精英的关系也不再是黑格尔所说的主人与奴隶的关系了,他们终于摆脱了之前那个怎么都跳不出去的循环往复的主人与奴隶的怪圈,而变成了是相互制衡的关系;最后之人不是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个人,而是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达到了最完善的状态,物质充盈,精神上人人自由、平等.人类的文明进程从原始社会的野蛮人,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甚至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的压迫和剥削,人们似乎始终都没有在这个生存的世界中感到完美、如意,总觉得离达到一个完善的自己还有差距,最后之人就是实现了我们这个梦寐以求梦想的化身.福山所言的最后之人,即人人平等、自由.

综上,福山认为西方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进化的终点这一看法,主要是从他对现实的认识中提取出来的,他认为经过长期意识形态的斗争,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取得胜利, 不管是什么意识形态的国家都在呼唤,所以社会理所当然地充当了“历史终结”的形式.

二、探析福山“终结”思想的合理性

为了深刻说明自己这一观点的正确性,福山把黑格尔和马克思援引为自己的同道中人,认为自己的理论是从这两大家当中发展延续出来的,从而在展开论证时显得理直气壮.福山说:“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曾相信,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终点的,会在人类实现一种能够满足它最深切、最根本的愿望的社会形态后不再继续复杂.这两位思想家因此断言.会有‘历史的终结’阶段.黑格尔将‘终结’定位于一种自由的国家形态,而马克思则把它确定为共产主义社会.”[3]但是,众多反对者却对他的观点不予苟同.

詹姆逊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艺术的终结”还是“历史的终结”?》,在这篇文章中,他就“艺术终结”“历史终结”等问题详细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艺术终结”的讨论是具有某种政治性意味的,“政治上的提醒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识别出左翼关于‘艺术相似度检测’的理论的起源,从而与明显在右翼中流行的‘历史的终结’的精神相对照.”[4]


我们首先从黑格尔所谓的“艺术的终结”概念入手.在黑格尔看来,艺术、宗教和哲学都是对绝对精神的表现,按照黑格尔的哲学构想,在表现绝对精神时,艺术向宗教的过渡以及宗教向哲学的过渡是必然的,为什么艺术让位给宗教、更进一步要让位给哲学是必然的呢?黑格尔的解释是“因为艺术本身还有一种局限,因此要超越这局限而达到更高的认识形式”[5].这里所谓的“局限”就是指艺术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绝对精神的局限,因为绝对精神是无限的,感性形象是有限的.宗教是比艺术高一级的表现绝对理念的形式,但宗教也不是绝对精神的最高表现形式,所以他们都必须让位于哲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说“艺术终结”了.

艺术在这三个阶段之后通向哪里了呢?超越这三段论之上的就是“艺术的终结”和“历史的终结”.福山延续黑格尔使用“终结”一词,福山认为“终结”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这是最好的方式了,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了,这种逻辑论证说法,很类似于黑格尔说的,哲学是表现绝对精神的最好方式,所以绝对精神的终极表现形式就是哲学.

但是詹姆逊就“艺术终结”提出的不同看法是,“艺术终结”已经不再属于黑格尔那个时代的常规了,在现代社会中,不再是黑格尔所预言的哲学取代艺术,而是在旧的艺术结束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不同的艺术,即“艺术的终结”变成了某种艺术的终结.他还举了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的不同的方式出现的例子,后现代终结了现代性的例子,以此来说明“艺术的终结”在当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已不再是黑格尔所赋予的那个意义了.

与福山认为马克思思想中也有“历史终结”思想截然相反的是,詹姆逊认为恰巧就是马克思阻止了历史终结的道路.马克思认为历史是因为人的活动而展开的,只要有人在活动,历史就在发展.对此,恩格斯也曾作过精彩的论述.他说:“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6]如果说人类历史存在着终结的话,那只是在自然的意义上来说的,即当地球本身走向毁灭的时候,人类也会随之灭亡,人类历史便走向了终结.但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它是不存在任何终结的,历史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着的. 詹姆逊说:“马克思所说提出历史的终结是有两个特定条件的:第一,他讲的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前历史的终结.也就是说,在达到的那个时期中人类力量可以控制自身的命运,在那个时期,历史是集体实践的一种形式,它不再屈从于自然、匮乏或市场、金钱这些非人的宿命论的东西.第二,他构想的这种潜力是不是根据事件或个人行为而是根据系统,或用他的话说即生产方式.等还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坚持那种系统的事件与那些更一般的历史行为或偶发事件之间的根本的区别,由此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所取代后的事实将清楚地表明,即社会经济体系或生产方式本身发生根本性改变后,历史是如何让被期待继续充分发展的.”[7]然而,让詹姆逊觉得奇怪的是,福山并没有以历史唯物主义或系统的方式论述他们历史的终结,显然,这是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分道扬镳的,所以这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终结”思想的误读.

三、结语

我们可以看到,福山承继黑格尔的终结思想,提出“历史的终结”,但这一概念并不是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而是在精神逻辑上的一种推测,或者可以说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设想.

在当代文学理论界还有很多人在探讨这样一些终结问题,就说明“终结”这样一个古老的话题仍在散发着它富于时代性的光芒.例如詹姆逊,他从后现代的空间角度来阐发“历史终结”.他认为“历史终结”并不是关于时间的,而是关于空间的.“它要把这些焦虑强烈地发泄和表达出来,为此它赋予一种可用的形象,而并不是无意识地担忧未来或者时间:他们表达的是在新的世界体系中空间萎缩的情感”[8].并且他认为在当代人们重提“历史终结”概念,是因为这个词仍旧表现了当代人们的一种感受,对历史想象力的障碍,这种障碍一方面来自于对基于普罗米修斯式的和深入发展及工业化的价值的禁忌,另一个就是想象从新的世界体系和政治、社会、经济中脱离的不可能性.于是便生出了福山所说的“历史的终结”这一幻象和市场本身的最终胜利.当然,关于“历史终结”是空间的这一说法,这只能代表詹姆逊本人自己的看法.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历史终结”这一经典命题,正在焕发出新的光芒,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地人从别的不同的角度来阐发.

注释:

[1][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

[2][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5

[3][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

[4][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著 胡亚敏译.文化转向.[M].’艺术的终结’还是’历史的终结’.[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74

[5][德].黑格尔.美学 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3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6

[7][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著 胡亚敏译.文化转向.[M].’艺术的终结’还是’历史的终结’.[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86

[8][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著 胡亚敏译.文化转向.[M].’艺术的终结’还是’历史的终结’.[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