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一部系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经典之作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337 浏览:135575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一书是一部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名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志强调指出,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要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因此,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把《费尔巴哈论》列为首选的书目之一.


一、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的历史背景

第一,为了实现历史的夙愿.早在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时,就决定共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把他们“以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就是为了实现这一愿望.第二,国际工人运动的现实需要.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并和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起工人的政党组织,国际工人运动的这一发展趋势,迫切要求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以指导工人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复活德国古典哲学的招牌,试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抗.鉴于这种情况,恩格斯感到很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做一个简要而又系统的说明.第三,评述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提供了机会.费尔巴哈在大学担任讲师期间,由于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而被剥夺了教席,并受到了当时德国哲学界的攻击.1885年丹麦社会学家施达克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对费尔巴哈给予了充分肯定,驳斥了德国哲学界的攻击.但是,由于施达克哲学素养不够,不懂得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对费尔巴哈作了错误的评价.因此,当德国社会党机关刊物《新时代》杂志编辑部邀请恩格斯撰文评述施达克这本书时,恩格斯就欣然同意了,并借此机会完成了《费尔巴哈论》.

二、《费尔巴哈论》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哲学原理

《费尔巴哈论》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高峰,它在体系上是唯心主义的,但包含着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恩格斯揭露了黑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之间的矛盾,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联系和本质区别,阐发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分析和评述.恩格斯在这一章里精辟阐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提出了科学地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分析评述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揭示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及其根源;批判了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错误.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对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学的批判.费尔巴哈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但他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主要表现在他在宗教观和道德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露了他在宗教观和道德观上的唯心主义本质及其根源.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实现的哲学变革.恩格斯在这一章中深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并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

第一,关于哲学基本问题.

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史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哲学家依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其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能否认识世界的本质及规律的问题,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哲学家坚持了可知论.马克思主义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要点包括:一是坚持存在的第一性,思维是对存在的能动反映;二是坚持世界的可知性,坚持实践是思维与存在统一的现实基础,也是推动哲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二,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采取了辩证扬弃的科学态度,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其基本观点包括:一是坚持“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二是坚持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它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而已”;三是坚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第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是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名著.其主要原理包括:一是社会发展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自然界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社会历史仍然是按照一定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发展着.研究社会历史不能不注意人们的目的和动机,但重要的问题是要研究促成这些思想动机背后的客观动因,特别是要探究使广大群众行动起来的动因,这样才能找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基本动力.恩格斯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只有故意闭起眼睛的人才看不见”,但阶级的产生和阶级斗争的根源“是由于经济关系发生变化,确切些说,是由于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改变生产方式来使生产力摆脱桎梏”的矛盾运动才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三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国家和法制虽然在上层建筑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它始终都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归根到底都应该从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中得到解释”.哲学和宗教是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而且往往被一些中间环节弄得混乱和模糊,似乎可以脱离经济基础,其实它们仍然是受自己的物质存在条件决定的.恩格斯也注意到了意识形态发展的相对独立性.他认为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这样或那样地推动或阻碍社会历史的进步. 三、学习《费尔巴哈论》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人们或许会对恩格斯《费尔巴哈论》中所涉及的事件人物感到陌生,世界历史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恩格斯在著作中所论述的问题并未失去意义,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世界观仍然是指导我们观察分析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

第一,完整把握《费尔巴哈论》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坚定人的科学信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人的政治灵魂,是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对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是一个重大的考验.理论上的清醒,是信仰坚定的前提和基础.人的信仰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科学信仰,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党员干部坚定科学信仰的根本途径.认真研读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不仅有助于党员干部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而且能够全面系统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切实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

第二,准确应用《费尔巴哈论》中阐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为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提供正确的方法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中国改革开放的航程.这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空前的,所要破除的矛盾是异常复杂的,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正确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唯一科学的思想方法,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正确判断改革形势,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看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都离不开唯物辩证法指导.努力把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所阐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学习好、领会好,并且准确运用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坚持在改革中统筹谋划、系统实施,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才能不断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第三,深刻理解《费尔巴哈论》中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高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学习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对于推动当前在全党深入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有重大现实意义.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它的理论基础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学习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有助于我们从历史观的高度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提高自觉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研究“历史动因”的方法论意义.恩格斯在著作中强调要透过历史活动中人们的思想动机探究背后的物质动因.而这种探究不是针对个别人物的动机,而是使广大群众、整个民族持久行动的动机.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制定任何方针政策,都要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和发展的强烈呼声与殷切期待,凝聚社会共识,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最终获得成功.

(责编/张立新)

相关论文范文